堅持了25年的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實現了對相關人才培養從“量”向“質”的轉變。通過專訪對話研電賽早期參賽者,了解研電賽為中國EDA發展而努力的初心,探尋我國科技發展之路。
李涵
2017年-2019年第12-14屆研電賽參賽者
2018年第13屆研電賽全國一等獎獲得者
現為復旦大學在讀博士
“是什么吸引你連續參加三屆研電賽?”
李涵:首先研電賽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見證自己不斷成長的平臺,以及跟同齡人、行業專家、老師交流的機會,這讓我們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伴隨著參賽次數的增加,獲得的獎項和名次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是促進我們團隊繼續參加比賽的原因。
“在讀博的過程中,怎么會萌發創業的想法?”
李涵:我也是受非常多的參賽者的啟發。研電賽有很多參賽者都在讀研期間或者畢業后選擇創業。當把參加研電賽的作品轉化為行業真正需要的產品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這過程中也會接觸大公司,包括需求方,跟他們交流能提高個人能力,會更加關心行業需求,實現從作品到產品的跨越。
“研電賽是否為您創業搭建團隊提供了途徑和平臺?”
李涵:從我們團隊來說,一起參賽的同學都在我創業初期有所參與,不管是方向上的支持,還是在比賽過程中。
我們參賽團隊有非常明確的分工,會有項目經理,去給大家安排任務、監督工作進展;也會有專門的硬件工程師,還有軟件工程師,比如結構設計都有專門的同學去負責。這樣的團隊實際上就跟創業團隊的結構非常接近,為后續創業搭建研發團隊提供了很多經驗。
“作為創業公司的CEO,在公司運營和團隊組建中遇到了哪些挑戰?”
李涵:我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怎樣讓團隊結構更合理。第二是要找到發展戰略或者方向,長遠來說大的戰略可能是3~5年,短期的話也會有當年的目標。第三點是怎樣平衡創業和學業,怎樣協調團隊的工作,這些對我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能具體聊聊您是怎么平衡學業和創業的嗎?”
李涵:首先時間非常寶貴,可能整個周末跟假期的時間基本上就沒有了。第二點就是需要非常高效地完成任務,不管是學業,還是實驗室的課題和項目,怎樣有效利用時間,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可能是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在讀博期間也在不斷探索,尋找平衡點。目前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休息時間利用起來,投入到創業過程中。
原文標題:從賽場到市場,啟明青年開發者創業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新思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869瀏覽量
176265
原文標題:從賽場到市場,啟明青年開發者創業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Synopsys_CN,微信公眾號:新思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TPU編程競賽|第二十屆研電賽算能杯賽啟動 -- 智算賦能,創見未來!

普強斬獲第十二屆ITEC全球創業賽一等獎
第九屆集創賽“紫光同創杯”賽題發布

【賽題發布】2025集創賽中科億海微賽道正式啟動!

英偉達組建ASIC團隊,挖掘臺灣設計服務人才
超級干貨!本地搭建代碼托管平臺Gite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