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1月10日,臺媒援引iPhone供應鏈消息稱,2023年上市的iPhone 15將成為首支全部采用蘋果自研芯片的iPhone,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射頻部分的變化,據悉在A17處理器上蘋果將徹底放棄高通提供的基帶芯片,轉而選用自研的基帶芯片,目前蘋果自研的5G基帶芯片及配套IC已經完成設計,開始進入到試產階段。
據悉,屆時臺積電一家將通吃蘋果訂單,包括采用3nm代工蘋果A17處理器,采用5nm代工蘋果自研基帶芯片,采用7nm代工蘋果自研射頻IC芯片,到時候臺積電先進制程的訂單對于其他IC設計公司而言將很難拿到。受益于此,臺積電的運營一直到2024年將保持可觀的高增長。
蘋果公司和高通之間的貌合神離已經由來已久,自2016年甚至是更早的時間蘋果公司為了不給高通專利費就開始扶持英特爾的基帶業務,中間還穿插著兩家公司各種扯皮的訴訟。
兩家公司訴訟的開端也是起源于2016年,這一年蘋果公司公開拒絕向高通支付高達10億美元的專利費用,并倡導所有供應商都不向高通支付專利費用。果粉都很清楚,2016年蘋果推出的iPhone 7系列在信號方面的表現并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為了和高通對抗,蘋果冒著風險采用了英特爾的基帶芯片。
2017年,不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的蘋果公司率先發難,在美國起訴高通,要求高通退還10億美元專利費的優惠部分,并降低未來的專利授權費。隨后不久,蘋果公司又在中國針對高通發起訴訟,稱高通違反了中國的反壟斷法。
隨后高通開始反擊,在美國和中國分別起訴蘋果公司違反了雙方簽訂的協議,并侵犯了高通的專利權,并且高通以侵犯專利為由在中國和美國兩大智能手機市場尋求禁售一些型號的iPhone。其中,美貿易委員會并沒有支持高通的請求,但中國福州法院做出了相應的判決。
當然,高通也沒有好受,在訴訟期間高通被歐盟以壟斷為由罰款9.97億歐元,歐盟還同時對蘋果和高通之間的協議表示反對。根據外媒的不完全統計,在蘋果公司和高通相互訴訟的2017年和2018年,雙方進行了超過50起大型訴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各有勝負。
2019年4月17日,蘋果公司和高通同時官宣雙方世紀和解,結束了兩年多的訴訟大戰。根據協議,蘋果公司將向高通支付一筆不公開透露金額的專利費,并簽署了一份6年且有2年可延續的專利授權協議,此后我們也看到了iPhone規模采用高通的基帶芯片。
但蘋果并沒有選擇咽下這口氣,2019年7月25日,蘋果公司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特爾旗下的手機基帶芯片部門,除了獲得英特爾該部門相關設備外,還取得了8500項蜂窩專利和連接設備專利,以及2200名英特爾員工。根據蘋果公司CEO庫克當時的描述,完成對英特爾手機基帶部門收購之后,蘋果公司的無線技術專利組合超過17000件。此后,蘋果自研基帶芯片轉入“地下”模式,這期間并不高調,偶有新聞出現也未得到蘋果公司的證實。從過往蘋果公司的行事風格其實很好理解,該公司基本就是做好了就官宣,外界能夠捕捉到的蛛絲馬跡僅是招聘信息。
2021年12月份,根據外媒消息,蘋果公司在加利福尼亞設立了一個新辦公室,并招聘射頻芯片、RFIC(射頻集成電路)和無線SoC(系統級芯片)相關的工程師崗位。受到此消息的影響,高通、博通、Skyworks、Qorvo等國際射頻巨頭股票都出現了震蕩。
根據已經曝光的消息,蘋果不僅在射頻芯片完成了自研,在電源管理芯片、屏幕驅動芯片、T系安全芯片、3D體感芯片等方面都實現了自研。
大家一般都是從蘋果公司和高通的訴訟大戰才開始關注前者的芯片自研,或者是蘋果放棄Imagination開始關注,亦或者是蘋果開始替代Dialog時,但其實蘋果和芯片研發早已結緣。
2008年蘋果以2.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P.A.Semi,這個團隊里的150人被稱為天才團隊,里面有很多芯片界的大神,包括硅谷傳奇Jim Keller、A13背后功臣Sribalan Santhanam、Dan Murray等人,是蘋果公司內部第一批芯片研發的“正規軍”,此前是做基于PowerPC架構的處理器研發。這個團隊在Intrinsity(后被蘋果公司收購)的方案基礎上開發出了第一顆自研處理器A4,后續“開掛”般的A系列處理器就是始于此。
但芯片研發并非有錢有人就行了,我們都知道蘋果公司和Imagination的故事,兩者的分久必合證明了蘋果在自研GPU方面并不如預期,即便不是直接采用Imagination的方案,也是要繼續使用該公司的IP。因此,即便臺媒援引供應鏈消息說的有板有眼,但射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并非是有先進工藝就能有很出色的性能。就以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來講,其本職實際上是模擬信號處理,和先進工藝并不掛鉤,加上PA相關人才稀少,且在智能手機內的PA越來越多,到底性能如何,還要看具體的產品。
不過,預計蘋果自研基帶大概率會到來,不僅產業鏈人士在爆料消息,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表示,蘋果5G基帶芯片最快會在2023年的iPhone機型中首次亮相。這個消息也得到了高通財務官Akash Palkhiwala的佐證,他指出,預計2023年出貨的iPhone中,使用高通5G基帶芯片的占比會降低至20%。
但我們不得不佩服庫克這位供應鏈管理大師,自其上任主導收購Intrinsity之后,蘋果公司一點點完善了在芯片研發方面的實力,現在不僅A系列處理器大幅領先于行業,在其他類型的芯片方面蘋果芯片的實力也屬于領先水平。
然而,面對蘋果逐漸自研芯片替代供應商這一消息,大陸的蘋果供應鏈表示壓力不大。根據蘋果公司公開的2020年供應商名單,其中大陸供應商42家,只有瑞聲科技、歌爾股份、安世半導體、信維通信、兆易創新五家公司屬于芯片公司,其他公司均是供應模切產品、材料、屏幕和制造代工等。這其中兆易創新為AirPods提供NorFlash,據悉是唯一的供應商,瑞聲科技、歌爾股份則為iPhone提供揚聲器和麥克風,安世半導體為iPhone提供功率器件,信維通信提供射頻器件。
因此,如果iPhone僅限全部使用自研射頻基帶芯片,那么大陸唯一受影響的公司就是信維通信,如果所有目前蘋果自研的芯片都做替換,那么安世半導體也會受到影響。而當前并沒有蘋果公司自研聲學器件的消息,因此瑞聲科技、歌爾股份相對安全。
所以說風險級別算高的僅有信維通信,我們倒是不用為大陸的蘋果供應鏈過分擔心,但從另一個維度來講,國內芯片水平還普遍偏低,無法在蘋果供應鏈這樣的頂級舞臺證明自己。自華為海思被制裁之后,在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里面已經沒有大陸公司的身影。而當前能夠和國際巨頭正面競爭的大陸IC設計公司僅有豪威科技、匯頂科技、兆易創新、卓勝微、紫光展銳等數家公司,如鳳毛麟角。
引用元禾璞華管理合伙人陳大同先生的一句話,目前大陸IC設計水平還落后國際領先水平5-10年。時間仍然是國產芯片的“最大敵人”,一方面是我們需要時間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耐得住性子肯花時間做苦工。有朝一日,當頂級終端市場變動時,國內也有大批廠商受影響,那時候國產芯片其實就成了。
![](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2C/84/pYYBAGHc4CyAeDWmAAd9a-IAcII429.png)
圖源:蘋果官網
據悉,屆時臺積電一家將通吃蘋果訂單,包括采用3nm代工蘋果A17處理器,采用5nm代工蘋果自研基帶芯片,采用7nm代工蘋果自研射頻IC芯片,到時候臺積電先進制程的訂單對于其他IC設計公司而言將很難拿到。受益于此,臺積電的運營一直到2024年將保持可觀的高增長。
蘋果將徹底“去高通化”?
iPhone 15全部采用自研芯片的話,第一個受到沖擊的當屬高通,預計到時候該公司的營收將受到一定影響。而從蘋果公司角度來看,這樣的舉措印證了該公司近些年的努力,讓蘋果擺脫了對高通的依賴,徹底完成“去高通化”。蘋果公司和高通之間的貌合神離已經由來已久,自2016年甚至是更早的時間蘋果公司為了不給高通專利費就開始扶持英特爾的基帶業務,中間還穿插著兩家公司各種扯皮的訴訟。
兩家公司訴訟的開端也是起源于2016年,這一年蘋果公司公開拒絕向高通支付高達10億美元的專利費用,并倡導所有供應商都不向高通支付專利費用。果粉都很清楚,2016年蘋果推出的iPhone 7系列在信號方面的表現并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為了和高通對抗,蘋果冒著風險采用了英特爾的基帶芯片。
2017年,不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的蘋果公司率先發難,在美國起訴高通,要求高通退還10億美元專利費的優惠部分,并降低未來的專利授權費。隨后不久,蘋果公司又在中國針對高通發起訴訟,稱高通違反了中國的反壟斷法。
隨后高通開始反擊,在美國和中國分別起訴蘋果公司違反了雙方簽訂的協議,并侵犯了高通的專利權,并且高通以侵犯專利為由在中國和美國兩大智能手機市場尋求禁售一些型號的iPhone。其中,美貿易委員會并沒有支持高通的請求,但中國福州法院做出了相應的判決。
當然,高通也沒有好受,在訴訟期間高通被歐盟以壟斷為由罰款9.97億歐元,歐盟還同時對蘋果和高通之間的協議表示反對。根據外媒的不完全統計,在蘋果公司和高通相互訴訟的2017年和2018年,雙方進行了超過50起大型訴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各有勝負。
2019年4月17日,蘋果公司和高通同時官宣雙方世紀和解,結束了兩年多的訴訟大戰。根據協議,蘋果公司將向高通支付一筆不公開透露金額的專利費,并簽署了一份6年且有2年可延續的專利授權協議,此后我們也看到了iPhone規模采用高通的基帶芯片。
![](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2C/7E/poYBAGHc4D6AHhrFAAyLC-wIw2Q983.png)
圖源:高通官網
但蘋果并沒有選擇咽下這口氣,2019年7月25日,蘋果公司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特爾旗下的手機基帶芯片部門,除了獲得英特爾該部門相關設備外,還取得了8500項蜂窩專利和連接設備專利,以及2200名英特爾員工。根據蘋果公司CEO庫克當時的描述,完成對英特爾手機基帶部門收購之后,蘋果公司的無線技術專利組合超過17000件。此后,蘋果自研基帶芯片轉入“地下”模式,這期間并不高調,偶有新聞出現也未得到蘋果公司的證實。從過往蘋果公司的行事風格其實很好理解,該公司基本就是做好了就官宣,外界能夠捕捉到的蛛絲馬跡僅是招聘信息。
2021年12月份,根據外媒消息,蘋果公司在加利福尼亞設立了一個新辦公室,并招聘射頻芯片、RFIC(射頻集成電路)和無線SoC(系統級芯片)相關的工程師崗位。受到此消息的影響,高通、博通、Skyworks、Qorvo等國際射頻巨頭股票都出現了震蕩。
根據已經曝光的消息,蘋果不僅在射頻芯片完成了自研,在電源管理芯片、屏幕驅動芯片、T系安全芯片、3D體感芯片等方面都實現了自研。
大家一般都是從蘋果公司和高通的訴訟大戰才開始關注前者的芯片自研,或者是蘋果放棄Imagination開始關注,亦或者是蘋果開始替代Dialog時,但其實蘋果和芯片研發早已結緣。
2008年蘋果以2.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P.A.Semi,這個團隊里的150人被稱為天才團隊,里面有很多芯片界的大神,包括硅谷傳奇Jim Keller、A13背后功臣Sribalan Santhanam、Dan Murray等人,是蘋果公司內部第一批芯片研發的“正規軍”,此前是做基于PowerPC架構的處理器研發。這個團隊在Intrinsity(后被蘋果公司收購)的方案基礎上開發出了第一顆自研處理器A4,后續“開掛”般的A系列處理器就是始于此。
但芯片研發并非有錢有人就行了,我們都知道蘋果公司和Imagination的故事,兩者的分久必合證明了蘋果在自研GPU方面并不如預期,即便不是直接采用Imagination的方案,也是要繼續使用該公司的IP。因此,即便臺媒援引供應鏈消息說的有板有眼,但射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并非是有先進工藝就能有很出色的性能。就以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來講,其本職實際上是模擬信號處理,和先進工藝并不掛鉤,加上PA相關人才稀少,且在智能手機內的PA越來越多,到底性能如何,還要看具體的產品。
不過,預計蘋果自研基帶大概率會到來,不僅產業鏈人士在爆料消息,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表示,蘋果5G基帶芯片最快會在2023年的iPhone機型中首次亮相。這個消息也得到了高通財務官Akash Palkhiwala的佐證,他指出,預計2023年出貨的iPhone中,使用高通5G基帶芯片的占比會降低至20%。
大陸“果鏈”壓力不大?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臺媒所說的“首支全部采用自研芯片”的iPhone這個地方是需要打引號的,從目前的進程來看,iPhone 15很可能擁有一套自研的電源芯片系統,一套自研的射頻基帶系統,自研CPU和可能自研但引用Imagination專利的GPU,還會有一些傳感器和屏幕控制方面的芯片。但也有蘋果公司覆蓋不到的領域,比如存儲芯片,還有一些無源器件等。但我們不得不佩服庫克這位供應鏈管理大師,自其上任主導收購Intrinsity之后,蘋果公司一點點完善了在芯片研發方面的實力,現在不僅A系列處理器大幅領先于行業,在其他類型的芯片方面蘋果芯片的實力也屬于領先水平。
然而,面對蘋果逐漸自研芯片替代供應商這一消息,大陸的蘋果供應鏈表示壓力不大。根據蘋果公司公開的2020年供應商名單,其中大陸供應商42家,只有瑞聲科技、歌爾股份、安世半導體、信維通信、兆易創新五家公司屬于芯片公司,其他公司均是供應模切產品、材料、屏幕和制造代工等。這其中兆易創新為AirPods提供NorFlash,據悉是唯一的供應商,瑞聲科技、歌爾股份則為iPhone提供揚聲器和麥克風,安世半導體為iPhone提供功率器件,信維通信提供射頻器件。
因此,如果iPhone僅限全部使用自研射頻基帶芯片,那么大陸唯一受影響的公司就是信維通信,如果所有目前蘋果自研的芯片都做替換,那么安世半導體也會受到影響。而當前并沒有蘋果公司自研聲學器件的消息,因此瑞聲科技、歌爾股份相對安全。
所以說風險級別算高的僅有信維通信,我們倒是不用為大陸的蘋果供應鏈過分擔心,但從另一個維度來講,國內芯片水平還普遍偏低,無法在蘋果供應鏈這樣的頂級舞臺證明自己。自華為海思被制裁之后,在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里面已經沒有大陸公司的身影。而當前能夠和國際巨頭正面競爭的大陸IC設計公司僅有豪威科技、匯頂科技、兆易創新、卓勝微、紫光展銳等數家公司,如鳳毛麟角。
![](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2C/84/pYYBAGHc4FiAMhf4AAEEU2il-k8430.jpg)
圖源:TrendForce
引用元禾璞華管理合伙人陳大同先生的一句話,目前大陸IC設計水平還落后國際領先水平5-10年。時間仍然是國產芯片的“最大敵人”,一方面是我們需要時間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耐得住性子肯花時間做苦工。有朝一日,當頂級終端市場變動時,國內也有大批廠商受影響,那時候國產芯片其實就成了。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84瀏覽量
202580 -
基帶芯片
+關注
關注
12文章
208瀏覽量
33625 -
元宇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396瀏覽量
115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走上自研之路,蘋果將推首款WiFi芯片與5G基帶芯片,不支持毫米波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據媒體報道,蘋果將推出其首款自研5G基帶,但這款基帶芯片卻存在一個先天缺陷,即不支持毫米波。這也意味著蘋果在沒有實現支持毫米波之前,還是會繼續采購
![走上自<b class='flag-5'>研</b>之路,蘋果將推首款WiFi<b class='flag-5'>芯片</b>與5G基帶<b class='flag-5'>芯片</b>,不支持毫米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8/44/wKgaombvykiAHvdAAA8TwrlDE9c006.png)
蘋果自研5G基帶將亮相iPhone 16E
近日,據最新媒體報道,蘋果公司在5G基帶領域的自研成果即將迎來重要時刻。今年上半年,蘋果自研的5G基帶芯片有望在iPhone 16E上首次亮
蘋果2025年iPhone將采用自研Wi-Fi 7芯片,減少博通依賴
11月2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蘋果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新產品,如iPhone 17等,將搭載自研的Wi-Fi 7芯片。這款芯片
蘋果加速自研芯片進程,iPhone SE 4將首發自研5G基帶
蘋果正在積極推進自研芯片計劃,以降低對高通、博通等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據最新報道,蘋果即將推出的新款平價機型iPhone SE 4,將成為其
蘋果iPhone 17將首發搭載自研Wi-Fi 7芯片
了博通公司提供的Wi-Fi芯片,博通每年向蘋果供應超過3億枚Wi-Fi+藍牙芯片。然而,蘋果正逐步減少對博通的依賴。據悉,從明年起,蘋果將開始使用自研的Wi-Fi
比亞迪最快于11月實現自研算法量產,推進智駕芯片自研進程
10月21日市場傳出消息,比亞迪正計劃整合其新技術院下的自研智能駕駛團隊,目標是在今年11月實現自研智能駕駛算法的量產,并持續推進智能駕駛芯片
國產DSP,自研指令集內核C2000,F28335、F280049、F28377
國產DSP,自研指令集內核架構,自研工具鏈,完美替代TI的 C2000系列產品,F280049、F28335、F28377
性能、主頻、外設
發表于 09-26 13:56
蘋果自研Wi-Fi芯片或明年商用,用于部分iPad
9月20日最新資訊顯示,蘋果公司在自研芯片領域的成就斐然,其標志性的A系列芯片在iPhone和iPad上持續多年引領性能巔峰,而
中國大陸芯片設備支出領跑全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支出高達250億美元(約合1779.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歷史記錄,更超越了韓國、中國臺灣及美國等半導體強國的總和,展現出中國大陸
蘋果加速印度制造步伐,高端iPhone 15 Pro系列或將首次印度生產
蘋果公司的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系列目前全部在中國大陸生
擺脫高通:iPhone 17有望搭載蘋果自研基帶
年推出的iPhone 17系列中,首次采用自家研發的5G基帶芯片。 這有望大幅減少蘋果對高通的依賴,導致高通從蘋果獲得的營收在2025年同比減少35%,2026年將進一步減少35%。
中國大陸先進封裝半導體供應鏈崛起
此舉意味著,大陸半導體產業鏈不僅在晶圓代工成熟制程上站穩腳跟,現在又在先進封裝領域嶄露頭角,成功挺進AI芯片所需的高端封裝市場,與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臺灣廠商展開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