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國內IoT云平臺友商公司去年赴美IPO,成功上市,但是上市后經歷市值大縮水,再到最近的經歷虧損翻倍,頻繁被曝裁員。背后正是商業模式定位模糊,缺乏技術壁壘,競爭力弱而導致的低上下游議價能力。Ayla卻在經歷前兩年業務發展瓶頸期,在2021年AIoT大潮全面開啟增長模式,到底有什么秘訣呢?電子發燒友記者專訪了艾拉物聯網絡(深圳)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渝龍,他帶來了最新的AIoT市場前瞻和精彩獨到的分析。
圖:艾拉物聯網絡(深圳)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渝龍
創業不易構建技術護城河 物聯網云平臺模式奠定公司發展基礎
Ayla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物聯網云平臺創業公司,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硅谷。在深圳設有分公司,目前亞洲公司員工390名,美國公司有170名員工。
“Ayla是全球的第一家物聯網云平臺,是中國第一個通過SOC3安全認證的云平臺,屬于行業開山鼻祖。我們最先服務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運營商,最初承接了AT&T的私有云項目,后面又為美國Sprint、歐洲Orange、中國聯通等提供私有云解決方案。” 劉渝龍表示。
“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113家運營商客戶,真正有互聯網PaaS云服務的需求的客戶都是4G網絡之后,真正有需求的客戶50-60個,業務起點高。Ayla Cloud 擁有近300項功能和應用,基于全球最高安全等級認證SOC3去做,能夠承載10億連接的負載和高并發,同時在設備端、傳輸端、云端、用戶隱私端具有非常嚴密的安全機制,一組服務需要130-150臺服務來做。每年這些服務器的云存儲費用600萬到800萬人民幣。技改加升級換代需要2-3億,艾拉物聯長期給運營商做項目,已經完成超過250項功能。” 劉渝龍強調。
消費物聯網興起 艾拉商業模式兩次蛻變
2010年到2014年,正處于全球物聯網發展的初期,IoT賽道雖然已經被看到,但是市場需求還不足,這個時候物聯網行業沒有任何消費級產品和應用,只有運營商開始做基礎設施;2014年后,隨著亞馬遜、Google發布語音助手后,國外智能家居快速發展,而中國作為電工照明、大小家電的生產制造基地,也開始大規模的進行智能化轉型。全球并發出了公有云服務。Ayla也是全球最早一家做公有云服務的企業。
在劉渝龍看來,物聯網公有云發展形成了兩個階段的遞進。首先是白盒方案,當時電工照明大客戶都有研發團隊,公有云企業不提供硬件,只提供軟件服務。硬件廠家不碰云端。這樣的分工導致公有云廠商去學習硬件開發商的MCU,固件開發的源代碼等。硬件廠商就要學習云企業的API接口,互相學習成本高。
白盒方案即硬件廠商和軟件廠商互相開源,像個白盒一樣。當時,行業的痛點是:開發一個IoT+云端產品,需要8-10個月。周期長,開發成本高。艾拉物聯率先推出了“PaaS+SaaS”一站式白盒解決方案,在中國設立辦事處,幫助中國傳統企業快速實現產品智能化落地。艾拉物聯物聯的白盒方案,基于全球化部署的公有云平臺-Ayla Cloud ,賦能中國的電工照明和大小家電產品出海。客戶遍及國內家電巨頭,如海信、海爾、美的、奧克斯、格力、志高等。
2017年到2019年,物聯網云平臺市場主流轉向黑盒方案。業內不少IoT云平臺開始推出基于公有云的黑盒方案。但是艾拉物聯遲疑了。艾拉物聯CEO劉渝龍分析說:“雖然智能家居在美國市場起步早,但是中國市場花費短短幾年時間實現了超越,很快進入品牌集中,規模集中,投入重量級資源服務中小客戶需求,其商業價值值得商榷。”因為,在劉渝龍看來,智能家居的最終形態一定是基于AI技術的主動式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這個顧慮最終讓艾拉調整商業方向:一方面整合集團的蜂窩模組和芯片產業,開始為智慧工業、智慧共享等領域大客戶提供“PaaS+SaaS+蜂窩模組”的定制化服務,另外一方面,公司開始大規模投入混合云研發,貼合未來大客戶的自建平臺需求,同時在云端著手將規則引擎演進為AI引擎,推動智能家居從基于“規則”的固定場景式服務,轉向基于AI的主動式場景服務。
艾拉物聯CEO劉渝龍向電子發燒友透露,這套方案的原理是把云服務用Agent方式固定在芯片模組里,在獲得艾拉物聯的云模組后,客戶不需要知道其中的算法和規則,只需了解模組中每個PIN角的功能配置及其屬性,以此來配置客戶自身的主板即可。
這成為了一個零代碼低代碼開發方案。該方案最大優勢在于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把從前的8到10個月開發期縮至2到3個月,提升開發效率。在客戶方面,公司曾向美的、海爾、海信、公牛等家電廠商提供該類解決方案服務。
自有品牌Ayla Home崛起 基于混合云+AI技術推動全屋智能發展
在蜂窩領域,基于5G技術快速發展以及2G、3G退網轉向4G等趨勢,新增加蜂窩類IoT設備需求高速增長。IoT Analytics發布的《2021年物聯網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超過117億個,首次超過非物聯網連接數,并且在過去十年保持了30.8%的復合增長率。預計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300億物聯網連接。
劉渝龍認為,中國物聯網從4G網絡開始萌芽,到5G網絡商用才會有殺手锏應用起來。在4G網絡推動下,中國物聯網出現了語音AI這樣殺手級應用,然后出現了人臉識別、姿態識別、行為識別,產生視覺識別等殺手級應用。物聯網的發展依賴于通信制式發展和殺手級應用。
眾所周知,物聯網是高度長尾化,碎片化的一個市場,但是到2022年,5G、AI、Edge三駕馬車驅動,物聯網在多個領域的細分應用進入快速增長期。智能家居和車聯網都先后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劉渝龍對記者表示,這兩大細分領域是最有可能中國超越美國的領域。比如智能汽車,到2021年底,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達到15%。202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為303.2萬輛,同比增長107%,滲透率保持在15%左右。美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只有3%,歐洲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10%左右。一旦C端用戶的滲透率超過10%,這個產業的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
在智能家居領域,全屋智能需求開始爆發。阿里巴巴、華為、小米、海爾等產業大鱷紛紛進入這個領域。萬科、中海等地產集團也將全屋智能作為戰略重點推進。從2020年開始,艾拉物聯的商業模式也從原來簡單的License變成硬件收入+License+后臺的SaaS攻略,聚焦大客戶。大客戶的特點是多代碼定制化客戶,體量有保證。
“嚴格的品控,對供應鏈、研發帶來的就是高成本,只有大客戶才能承擔高成本。我們的方案比低品控的方案成本高10%,中小客戶很難接受。” 劉渝龍表示。“艾拉物聯聚焦兩大業務,第一是PaaS+云模組,幫助物聯網廠家做設計方案,我們的渠道面比較競爭對手更寬,競爭對手更多的做非蜂窩,我們蜂窩模組和非蜂窩模組都做。考慮艾拉物聯有通信基因,與移遠、廣和通不同的是,我們除了做模組外,還提供云服務+中臺服務,做SaaS和PaaS。第二個賽道是Ayla Home,2020年6月開始進入,主要為用戶提供主動式智能服務,在整套交付方案的基礎上升級為主動式的AI智慧空間管理服務,并根據不同戶型為用戶推薦最適合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劉渝龍對電子發燒友表示,Ayla Home所囊括的智能產品,一部分來源于與艾拉物聯合作的智能家電廠商,但是整套AIoT系統與軟件服務由艾拉物聯負責,設計、服務、安裝與建設這幾步則由Ayla Home來完成。因此,Ayla Home將變成一個解決智能家居“最后一公里建設”的綜合服務平臺,構建起“廠商一體化”的渠道格局。
在一年半的時間里,艾拉物聯在中國建了大概107個專賣店,建了超過500多家的店中店,到今年年底,劉渝龍透露店中店的規模會超過800家。“在專賣店中90%的是自有品牌,我們展示的大家電是國內知名品牌,也是艾拉物聯賦能的家電產品,用了模組、芯片的產品,打上雙Logo。
艾拉物聯AIoT平臺的雙業務模式,將給快速發展的中國AIoT行業客戶帶來更多助力,未來業務將會實現怎樣的增長,我們將拭目以待。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微信號zy1052625525。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
SaaS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4瀏覽量
37052 -
艾拉物聯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2363 -
AIoT
+關注
關注
8文章
1423瀏覽量
309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