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疫情反復,一旦在某個區域呈現爆發的勢頭,就需要全員核酸檢測,而這正是很多人頭疼的地方。一方面在人員多的地方排隊測核酸有風險,另一方面人口密集的地方往往需要排隊幾個小時才能做上。
好消息是,這樣排隊做核酸檢測的日子或許將步入尾聲,便攜式的核酸檢測設備將面市,讓大家在家中就能夠自己測核酸。
根據近日四川發布公眾號的消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在2月27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四川省科技廳的支持下,華西醫院從國外引進的專家──胡文闖教授所帶領的團隊,通過多學科交叉合作,現已研發出了一款便攜式、快捷的核酸檢測試劑儀器,它能夠使市民自己在家就可以進行核酸檢測。
李為民指出,這款便攜式、快捷的核酸檢測試劑儀器僅有普通打火機大小,使用也非常簡便,只需要將前鼻拭子采樣放入到設備中,然后點擊按鍵測量就能夠進行檢測,每次檢測周期大概為30分鐘。
圖源:四川發布
相信大部分人做了多次核酸檢測,目前估計還不清楚其原理。根據檢測位置的不同,核酸檢測會分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捅鼻子和捅喉嚨。對于普通人而言,檢測樣本就是攜帶了人體分泌的黏液,而在微觀世界里,每個檢測樣本實際上含有大量人體細胞以及微生物(細菌、病毒等)。
核酸檢測的技術叫PCR技術,PCR的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種用于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圖源:維基百科
目前,PCR技術主流的有熒光PCR、qPCR、RT-QPCR等,《新冠診療方案第七版》中提及新冠病毒的檢查包括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查,其中病原學方法采用RT-PCR或NGS技術檢測新冠病毒核酸。
不過傳統的核酸檢測,無論是逆轉錄PCR還是熒光PCR,都有經典PCR的影子,經典PCR由底物、引物、dNTP、酶、緩沖液幾個組成部分,待檢測物需要經過設備和實驗室場所的轉移,這也是為什么要先集中采樣的原因所在。
圖源:維基百科
據介紹,胡文闖教授團隊通過采用微流控芯片技術突破現有核酸檢測中“儀器+試劑”配合的傳統模式,試劑、擴增設備、檢測裝置都集成在這個打火機大小的卡盒里,無需其他的輔助設備。
在RT-PCR檢測中,CT值是一項關鍵參數,CT值越高,表示樣本中原有的DNA越少,相應的檢測方法靈敏度越高。據悉,目前國外已經上市的核酸自檢產品的CT值大概在35左右,不過卡盒售價達到70美元,而胡文闖教授團隊目前臨床測試的產品最終的售價預計在100元人民幣水平,成本顯著降低。
能夠在產品靈敏度、便攜性、操作性等多方面領先,離不開胡文闖教授的專業背景。根據四川大學疾病分子網絡前沿科學中心官網的官方介紹,胡文闖教授長期從事微納生物傳感器、生物芯片、納米材料、分子診斷技術與系統、微流控及POCT(現場即時檢測)等領域研究工作。2021年,胡文闖以新引進人才入職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并開展醫工結合相關方向的研究。
在胡文闖教授團隊研發的這款核酸自檢產品中提到了微流控芯片產品,而胡文闖教授自身也具備多年傳感器和芯片方面的研究經驗。而這并非芯片首次和新冠檢測掛鉤,且不說檢測設備本身就需要芯片產品,同時近期幾款熱門產品也展示了芯片在疫情檢測中的重要作用。
此前,天津大學藥學院教授張雁與美國哈佛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發明了一種不需要任何電子、光學器件設備和操作技能培訓的家用新冠自測系統。在這個自測系統中,測試芯片可以反復使用50次以上。據介紹,這款測試芯片也是一款超高通量的微流控芯片,取代了傳統的試紙條。
而冬奧會上紅遍全網的新冠移動測試車也是高科技滿滿,作為國內首臺集采集和檢測為一體的移動式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成都博奧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全集成芯片實驗室系統是這些測試車的核心。
成都博奧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技術部副主任牟禹表示:“相較于傳統的核酸檢測,博奧的核酸檢測芯片試劑盒把生物反應全程的核酸提取、核酸純化、擴增反應、核酸檢測和結果判讀等步驟集成在一個整體密閉、內部分區的微流控芯片內,只需加入樣本,就可得到最終結果,無需人工干預,最大程度降低操作人員感染及樣本間交叉污染的風險。”
科技改變生活,在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這句話同樣適用。
-
微流控芯片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81瀏覽量
18911 -
PCR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0瀏覽量
19669 -
核酸電分析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654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