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電路類型很多,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分類:
①根據反饋的極性分:有正反饋和負反饋。
③根據反饋信號和輸入信號的關系分:有串聯反饋和并聯反饋。
④根據反饋信號是交流或直流分:有交流反饋和直流反饋。
電路的反饋類型雖然很多,但對于一個具體的反饋電路,它會同時具有以上四種類型。下面就通過圖2-13中所示的兩個反饋電路來介紹反饋類型的判別。

圖2-13兩個反饋電路
1.正反饋和負反饋的判別
(1)晶體管各極電壓的變化關系
為了快速判斷出反饋電路的反饋類型,有必要了解晶體管各極電壓的變化關系。不管是NPN型還是PNP型晶體管,它們各極電壓變化都有以下規律:
1)晶體管的基極與發射極是同相關系。當基極電壓上升(或下降)時,發射極電壓也上升(或下降),即基極電壓變化時,發射極的電壓變化與基極電壓變化相同。
2)晶體管的基極與集電極是反相關系。當基極電壓上升(或下降)時,集電極電壓也下降(或上升),即基極電壓變化時,集電極的電壓變化與基極電壓變化相反。
3)晶體管的發射極與集電極是同相關系。當發射極電壓上升(或下降)時,集電極電壓也上升(或下降),即發射極電壓變化時,集電極的電壓變化與發射極相同。
晶體管各極電壓的變化規律可用圖2-14來表示,其中“+”表示電壓上升,“-”表示電壓下降。
圖2-14a表示的含義為“當晶體管基極電壓上升時,會引起發射極電壓上升、集電極電壓下降;當晶體管基極電壓下降時,會引起發射極電壓下降、集電極電壓上升”。
圖2-14b表示的含義為“當晶體管發射極電壓上升時,會引起基極和集電極電壓都上升;當晶體管發射極電壓下降時,會引起基極和集電極電壓都下降”。
(2)正反饋和負反饋的判別

圖2-14晶體管各極電壓變化規律
1)判別電路中有無反饋。在圖2-13a電路中,R5、C1將輸出信號一部分反送到輸入端,所以電路中有反饋,R5、C1構成反饋電路。
在圖2-13b電路中,R4、R5將后級電路的信號一部分反送到前級電路,這也屬于反饋,R4、R5、C1構成反饋電路。
2)判別反饋電路的正、負反饋類型。反饋電路的正、負反饋類型通常采用“瞬時極性法”判別。所謂“瞬時極性法”是指假設電路輸入端電壓瞬間變化(上升或下降),再分析輸出端反饋過來的電壓與先前假設的輸入端電壓的變化是否相同,如相同說明反饋為正反饋,相反則為負反饋。
正、負反饋類型的判別如圖2-15所示。

圖2-15正、負反饋類型的判別
在圖2-15a電路中,因為信號反饋到晶體管VT1的b極,所以假設VT1的b極電壓上升,根據前面介紹的晶體管各極電壓變化規律可知,當晶體管VT1的b極電壓上升時,c極電壓會下降,晶體管VT2的b極電壓下降,VT2的c極電壓上升,該上升的電壓經R5、C1反饋到VT1的b極,由于反饋信號的電壓極性與先前假設的電壓極性相同,所以該反饋為正反饋。
在圖2-15b電路中,因為信號反饋到VT1的e極,所以假設VT1的e極電壓上升,VT1的c極電壓也會上升,VT2的b極電壓上升,VT2的c極電壓下降,該下降的電壓經R5、R4反饋到VT1的e極,由于反饋信號的電壓極性與先前假設的電壓極性相反,所以該反饋為負反饋。
2.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的判別
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的判別方法是:將電路的輸出端對地短路,如果反饋信號不存在(即反饋信號被短路到地),則該反饋為電壓反饋;如果反饋信號依然存在(即反饋信號未被短路),則該反饋為電流反饋,如圖2-16所示。

圖2-16電壓、電流反饋類型的判別
3.串聯反饋和并聯反饋
串聯反饋和并聯反饋的判別方法是:將電路的輸入端對地短路,如果反饋信號不存在(即反饋信號被短路到地),該反饋為并聯反饋,如果反饋信號依然存在(即反饋信號未被短路),該反饋為串聯反饋,如圖2-17所示。

圖2-17串聯、并聯反饋類型的判別
4.交流反饋和直流反饋
交流反饋和直流反饋的判別方法是:如果反饋信號是交流信號,為交流反饋;如果反饋信號是直流信號,就為直流反饋;如果反饋信號中既有交流信號又有直流信號,這種反饋稱為交、直流反饋。
交流、直流反饋類型的判別如圖2-18所示。
在圖2-18a電路中,由于電容C1的隔直作用,直流信號無法加到輸入端,只有交流信號才能加到輸入端,故該反饋為交流反饋。
在圖2-18b電路中,由于電容C1的旁路作用,反饋的交流信號被旁路到地,只有直流信號送到前級電路,故該反饋為直流反饋。
綜上所述,圖2-13a中的電路的反饋類型是電壓、并聯、交流正反饋,圖2-13b中的電路的反饋類型是電流、串聯、直流負反饋。

圖2-18交流、直流反饋類型的判別
-
電路
+關注
關注
173文章
6018瀏覽量
174226 -
反饋電路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48瀏覽量
375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