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與細胞膜信號和物質傳輸有關的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受到藥物開發(fā)人員的廣泛關注。由于具有極高的特異性(specificity)以及對配體分子(ligand molecules)的敏感性,膜蛋白還有望用于各類化學傳感器。在實際操作中,膜蛋白需要雙層脂膜(lipid bilayer)作為載體。在過去,研究人員主要利用機加工或光刻等MEMS器件的加工方法,來制作具有“雙空腔結構”(double-well chamber,DW)的微型器件,并通過“液滴接觸法”(droplet contact method,DCM)來制作雙層脂膜。隨著3D打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嘗試使用3D打印來制作類似微型器件。
據(jù)麥姆斯咨詢報道,最近,東京大學著名學者竹內(nèi)昌治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研究了3種不同的3D打印技術用于雙層脂膜制備(fabrication of lipid bilayer devices)及其用于膜蛋白檢測(measurement of membrane proteins)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以“3D printed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lipid bilayer recordings”為題,作為封面文章發(fā)表在Lab on a Chip期刊上。
圖2 (a)DCM裝置示意圖;(b)3D打印制作DCM微型器件
為了驗證3D打印DCM微型器件制備雙層脂膜的成功率,研究人員利用3種不同的3D打印技術,分別制作了特殊的DCM器件,其中包含厚度為40μm、80μm和200μm的薄壁結構。研究結果顯示,利用PμSL高精密3D打印(摩方精密,microArch S140)技術制作的DCM器件,實際尺寸與設計值的偏差只有6%,表面粗糙度低至0.27±0.02μm,在制備雙層脂膜時能夠實現(xiàn)高達93%的成功率。
圖3 不同3D打印樣品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其次,研究人員分別對由3D打印及傳統(tǒng)方法制作的DCM器件進行性能對比。研究指出,通過電噪聲振幅(amplitude of electrical noise)及雙層脂膜成型時間(waiting time for lipid bilayer formation)的比較,3D打印所制作的器件能實現(xiàn)與傳統(tǒng)方法較為一致的性能,即可靈敏、快速地獲取離子通道信號(ion channel signals)。
最后,研究人員探索了3D打印技術在DCM領域的拓展應用。通過微流控一體成型(monolithic fabrication)制備不同的DCM器件(如DW結構、DW與雙管道串聯(lián)結構、多空腔DW結構)用于溶液混合以及電信號的并行記錄,結果證明,3D打印技術能夠快速、便捷、一體成型制作傳統(tǒng)方法無法實現(xiàn)的復雜結構,在藥物開發(fā)和化學傳感器等方面將會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
圖4 摩方精密的S140所打印的DCM器件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39/D1LC01077H
審核編輯 :李倩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7文章
53026瀏覽量
767816 -
微流控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82瀏覽量
19970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7文章
3591瀏覽量
112640
原文標題:基于3D打印微流控器件制備雙層脂膜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3D打印技術:如何讓古老文物重獲新生?
3D打印技術在多個行業(yè)的應用優(yōu)勢
光學領域新突破,歌爾光學發(fā)布DLP 3D打印光機模組

高分子微納米功能復合材料3D打印加工介紹

3D打印技術,推動手板打樣從概念到成品的高效轉化
有源晶振在3D打印機應用方案
DMD芯片在3D打印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FPC與3D打印技術的結合 FPC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前景
3D打印技術應用的未來
物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中的模具定制方案_3D打印技術分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