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近日有消息稱小米汽車項目將在9月進入軟模車下線階段,后續就會進入場地測試和冬季測試的周期。一般而言,汽車項目開發流程中的樣車,根據階段可以分為最初作為初始驗證和標定的騾車,到采用軟模、簡易工裝、手工工藝等打造的模擬樣車,再到工程樣車調試階段,通過驗證后就可以進入生產調試階段;最后到SOP小批量生產階段。
其中模擬樣車中的軟模,采用材料大多是硅橡膠或環氧樹脂等,成本較低,但可以為模具提供一定參考數據,同時驗證汽車產品結構和設計合理性。
按照以往傳統汽車的開發周期,軟模車下線的時間一般在正式量產前的28個月,也就是距離量產2年4個月的時間節點。不過隨著平臺化、數字化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開發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相比以往的傳統燃油車要更短,且雷軍曾表示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所以2024上半年正式量產的計劃目前看來還是比較合理的。
但另一方面,以“蔚小理哪零”為第一梯隊的新勢力已經在新能源市場穩穩扎根,7月五家交付均已經突破1萬輛。加上百度、自游家等造車進度更快,預計明年實現交付,小米造車能拿出什么“殺手锏”是如今最大的懸念。近期小米汽車科技密集公開了多個汽車相關的專利,或許從專利內容中,我們能拼湊出小米汽車的雛形。
自動駕駛專利占比最大,將搭載L3系統?
電子發燒友在工商信息中查詢到,從今年4月8日到8月2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共公開了104個專利,其中有63個是在7月1日及之后公開。在104個專利中,有15個是實用新型專利,另外89個都是發明專利。
其中63個專利涉及自動駕駛,包括車輛行駛控制方法、裝置、存儲介質、電子設備以及車輛;車輛變道決策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車輛;自動駕駛環境感知方法、裝置、車輛及可讀存儲介質;障礙物檢測方法、裝置、設備、存儲介質、芯片及車輛;自動超車方法、裝置、車輛、存儲介質及芯片;交通信號燈檢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電子設備及車輛等等。
較早前,已經有媒體拍到小米在公開道路上高調進行自動駕駛測試,采用了比亞迪漢和寶馬5系兩款車型作為測試車輛,車頂布置了一枚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
而在自動駕駛中,決策規劃算法是核心技術所在。在《自動超車方法、裝置、車輛、存儲介質及芯片》的專利公開說明書中提到,超車變道算法主要根據前車速度、前車距離等行車數據,并使用變道加速收益模型來判斷是否執行變道超車。但該判斷方式未考慮車輛類型對變道時機和變道行為的影響,導致同樣的超車變道邏輯難以適用所有類型的車輛,最終導致超車時用戶體驗不佳,甚至無法實現變道超車。
所以,小米在自動超車方法上,加入了根據車輛類型選擇不同執行策略的模式。包括響應于車輛與前車之間的車距小于預設距離閾值,確定所述前車的車輛類型和第一車速;根據所述車輛類型、所述第一車速、所述車距和所述車輛的第二車速,確定所述車輛的超車決策結果;在所述超車決策結果小于預設決策閾值的情況下,根據所述車輛類型、所述第一車速、所述車距和所述第二車速,確定所述車輛的超車變道軌跡;基于所述超車變道軌跡,控制所述車輛執行超車。
另外,識別交通信號燈是L3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的必備功課,在《交通信號燈檢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電子設備及車輛》專利說明書中提到,該專利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對圖像進行分析的方式會存在信號燈檢測不及時的問題。
小米公開的交通信號燈檢測裝置包括障礙車輛確定模塊,被配置為確定目標車輛對應的障礙車輛;所述障礙車輛為處于所述目標車輛的前方或側方,且與所述目標車輛同方向行駛的一個或多個車輛;參數獲取模塊,被配置為獲取所述障礙車輛的行駛速度和行駛軌跡;環境條件確定模塊,被配置為根據所述行駛速度和所述行駛軌跡確定所述目標車輛所處的當前環境是否滿足信號燈檢測條件;信號燈檢測模塊,被配置為在確定所述當前環境滿足信號燈檢測條件的情況下,對目標車輛前方的交通信號燈進行檢測,以獲取所述交通信號燈對應的交通指示信息;所述當前環境滿足信號燈檢測條件用于表征所述目標車輛的前方區域內可能存在交通信號燈。
從專利分布來看,小米在自動駕駛上的專利占比最多,但由于自動駕駛涉及的系統和軟件規模較大,因此這并不能作為小米汽車會將自動駕駛作為核心優勢的依據。但從專利內容上,小米汽車將會搭載L3級以上的自動輔助駕駛技術。
汽車也要用上追蹤式無線充電
除了自動駕駛之外,小米汽車近期公開的104個專利中,還有22個涉及三電部分,包括熱管理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系統和設備;冷卻油環及油冷電機;扁線定子和電機;車對車充電電路、充電線束、充電系統及電動車輛;動力電池無線充電模塊的冷卻裝置、無線充電模塊及車輛等。
在這些專利里可以預測的是,小米汽車將會有自研的電機,支持車對車充電,并且支持無線充電。其中無線充電可以算得上是較大的亮點,這里的無線充電并不是車內用于手機充電的無線充電,而是直接為汽車進行補能的無線充電。
其實汽車無線充電,在此前也有很多廠商推出過展示車型,上個月上市的智己L7還曾宣傳將搭載無線充電模塊。但顯然,汽車無線充電有一個問題是,由于車輛體積較大,接收線圈難以與停車位上固定的供電線圈對準,導致充電功率低,或是其他安全性隱患。
而小米的汽車無線充電,類似于此前小米推出手機用的追蹤無線充電器。具體實現步驟包括在接收到待充電車輛發送的充電請求消息的情況下,確定所述待充電車輛當前泊車的目標車位;從所述線圈陣列中確定與所述目標車位對應的目標感應線圈;通過所述目標感應線圈對設置在所述待充電車輛上的電能接收線圈進行定位,得到所述電能接收線圈的目標位置;將位于所述預設場所的任一空閑電能發射線圈作為目標電能發射線圈,并將所述目標電能發射線圈移動至所述目標位置,以便通過所述目標電能發射線圈和所述電能接收線圈對所述待充電車輛進行無線充電。
即將以往固定的供電線圈設置成可移動的,通過檢測汽車位置,確定接收線圈位置,再將供電線圈移動到相應位置。
另外一些專利內容包括其他智能化以及汽車OTA、充電站、結構件等部分。其中有一個車外麥克風的實用新型專利,或許車外語音控制也將是小米汽車的功能之一。
寫在最后:
小米的造車節點雖然相比于其他新勢力更晚,但隨著智能化在汽車中的滲透逐漸加深,智能手機、AIoT生態與汽車的結合也正是行業的趨勢:華為早早布局的汽車業務、蘋果的泰坦計劃、吉利收購魅族、蔚來也要打造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機,顯然智能手機生態與汽車的相結合,會成為未來各大廠商擴展自有生態圈的核心。抓住了電動汽車風口的尾巴,從專利上看小米在電動汽車上將擁有較高的自研比例,比如電機、熱管理、電控、自動駕駛等都已經有部分成果,或許在明年這個時候小米汽車的完整體就能一覽無余。
其中模擬樣車中的軟模,采用材料大多是硅橡膠或環氧樹脂等,成本較低,但可以為模具提供一定參考數據,同時驗證汽車產品結構和設計合理性。
按照以往傳統汽車的開發周期,軟模車下線的時間一般在正式量產前的28個月,也就是距離量產2年4個月的時間節點。不過隨著平臺化、數字化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開發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相比以往的傳統燃油車要更短,且雷軍曾表示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所以2024上半年正式量產的計劃目前看來還是比較合理的。
但另一方面,以“蔚小理哪零”為第一梯隊的新勢力已經在新能源市場穩穩扎根,7月五家交付均已經突破1萬輛。加上百度、自游家等造車進度更快,預計明年實現交付,小米造車能拿出什么“殺手锏”是如今最大的懸念。近期小米汽車科技密集公開了多個汽車相關的專利,或許從專利內容中,我們能拼湊出小米汽車的雛形。
自動駕駛專利占比最大,將搭載L3系統?
電子發燒友在工商信息中查詢到,從今年4月8日到8月2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共公開了104個專利,其中有63個是在7月1日及之后公開。在104個專利中,有15個是實用新型專利,另外89個都是發明專利。
其中63個專利涉及自動駕駛,包括車輛行駛控制方法、裝置、存儲介質、電子設備以及車輛;車輛變道決策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車輛;自動駕駛環境感知方法、裝置、車輛及可讀存儲介質;障礙物檢測方法、裝置、設備、存儲介質、芯片及車輛;自動超車方法、裝置、車輛、存儲介質及芯片;交通信號燈檢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電子設備及車輛等等。
較早前,已經有媒體拍到小米在公開道路上高調進行自動駕駛測試,采用了比亞迪漢和寶馬5系兩款車型作為測試車輛,車頂布置了一枚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
而在自動駕駛中,決策規劃算法是核心技術所在。在《自動超車方法、裝置、車輛、存儲介質及芯片》的專利公開說明書中提到,超車變道算法主要根據前車速度、前車距離等行車數據,并使用變道加速收益模型來判斷是否執行變道超車。但該判斷方式未考慮車輛類型對變道時機和變道行為的影響,導致同樣的超車變道邏輯難以適用所有類型的車輛,最終導致超車時用戶體驗不佳,甚至無法實現變道超車。
![poYBAGLpErWAdgDiAAK8XfZGen0918.png](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59/A7/poYBAGLpErWAdgDiAAK8XfZGen0918.png)
所以,小米在自動超車方法上,加入了根據車輛類型選擇不同執行策略的模式。包括響應于車輛與前車之間的車距小于預設距離閾值,確定所述前車的車輛類型和第一車速;根據所述車輛類型、所述第一車速、所述車距和所述車輛的第二車速,確定所述車輛的超車決策結果;在所述超車決策結果小于預設決策閾值的情況下,根據所述車輛類型、所述第一車速、所述車距和所述第二車速,確定所述車輛的超車變道軌跡;基于所述超車變道軌跡,控制所述車輛執行超車。
![pYYBAGLpEr6AYgOPAAEzuDj_zlc529.png](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5A/44/pYYBAGLpEr6AYgOPAAEzuDj_zlc529.png)
小米公開的交通信號燈檢測裝置包括障礙車輛確定模塊,被配置為確定目標車輛對應的障礙車輛;所述障礙車輛為處于所述目標車輛的前方或側方,且與所述目標車輛同方向行駛的一個或多個車輛;參數獲取模塊,被配置為獲取所述障礙車輛的行駛速度和行駛軌跡;環境條件確定模塊,被配置為根據所述行駛速度和所述行駛軌跡確定所述目標車輛所處的當前環境是否滿足信號燈檢測條件;信號燈檢測模塊,被配置為在確定所述當前環境滿足信號燈檢測條件的情況下,對目標車輛前方的交通信號燈進行檢測,以獲取所述交通信號燈對應的交通指示信息;所述當前環境滿足信號燈檢測條件用于表征所述目標車輛的前方區域內可能存在交通信號燈。
從專利分布來看,小米在自動駕駛上的專利占比最多,但由于自動駕駛涉及的系統和軟件規模較大,因此這并不能作為小米汽車會將自動駕駛作為核心優勢的依據。但從專利內容上,小米汽車將會搭載L3級以上的自動輔助駕駛技術。
汽車也要用上追蹤式無線充電
除了自動駕駛之外,小米汽車近期公開的104個專利中,還有22個涉及三電部分,包括熱管理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系統和設備;冷卻油環及油冷電機;扁線定子和電機;車對車充電電路、充電線束、充電系統及電動車輛;動力電池無線充電模塊的冷卻裝置、無線充電模塊及車輛等。
在這些專利里可以預測的是,小米汽車將會有自研的電機,支持車對車充電,并且支持無線充電。其中無線充電可以算得上是較大的亮點,這里的無線充電并不是車內用于手機充電的無線充電,而是直接為汽車進行補能的無線充電。
其實汽車無線充電,在此前也有很多廠商推出過展示車型,上個月上市的智己L7還曾宣傳將搭載無線充電模塊。但顯然,汽車無線充電有一個問題是,由于車輛體積較大,接收線圈難以與停車位上固定的供電線圈對準,導致充電功率低,或是其他安全性隱患。
![poYBAGLpEsmAHWj7AAFDYKwfH_w079.png](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59/A7/poYBAGLpEsmAHWj7AAFDYKwfH_w079.png)
即將以往固定的供電線圈設置成可移動的,通過檢測汽車位置,確定接收線圈位置,再將供電線圈移動到相應位置。
另外一些專利內容包括其他智能化以及汽車OTA、充電站、結構件等部分。其中有一個車外麥克風的實用新型專利,或許車外語音控制也將是小米汽車的功能之一。
寫在最后:
小米的造車節點雖然相比于其他新勢力更晚,但隨著智能化在汽車中的滲透逐漸加深,智能手機、AIoT生態與汽車的結合也正是行業的趨勢:華為早早布局的汽車業務、蘋果的泰坦計劃、吉利收購魅族、蔚來也要打造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機,顯然智能手機生態與汽車的相結合,會成為未來各大廠商擴展自有生態圈的核心。抓住了電動汽車風口的尾巴,從專利上看小米在電動汽車上將擁有較高的自研比例,比如電機、熱管理、電控、自動駕駛等都已經有部分成果,或許在明年這個時候小米汽車的完整體就能一覽無余。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專利
+關注
關注
3文章
588瀏覽量
3928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45瀏覽量
167101 -
小米汽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332瀏覽量
54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多項智能戒指專利公開!交互升級、輕量化,三星、蘋果等大廠互秀技術實力
的自主性和獨立工作能力。隨著技術的發展,智能戒指的功能和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廣泛。近期,有多項關于智能戒指的專利技術公開,從專利技術上也可以看到智能戒指的技術迭代。 ? ?
![多項智能戒指<b class='flag-5'>專利</b><b class='flag-5'>公開</b>!交互升級、輕量化,三星、蘋果等大廠互秀技術實力](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7/3B/wKgZPGekCzmAZ_irAAFWBYW5REo408.png)
蘋果公開新專利:可折疊設備鉸鏈
蘋果公司近日公開了一項嶄新的鉸鏈設計專利。該專利詳盡地闡述了一種由多個相互連接的指狀部件和摩擦離合器構成的機制,其核心的創新之處在于運用新月形凹槽將旋轉軸移至連桿的外部。另外,專利的草
車用多芯片組件AEC-Q104規范
)、AEC-Q101(離散組件)、AEC-Q200(被動組件)。而AEC-Q102(離散光電LED)、AEC-Q104(多芯片組件)為近期較新的汽車電子規范。AEC測試條件雖然
![<b class='flag-5'>車</b>用多芯片組件AEC-Q<b class='flag-5'>104</b>規范](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1D/C6/poYBAGGTgNyAeYV4AAAjhcNnEaQ578.jpg)
基站和雷達知識介紹
前文說到5G-A相比5G初期版本最大的殺手锏是新增的通感一體(ISAC,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能力。
之所以被稱為殺手锏,是因為通感一體第一次在通信基站上,實現了非通信的能力——感知,通感一體的感字即來源于此。
![基站和雷達知識介紹](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5/0B/wKgaoWc1ZN6AUwLlAAAkllVGmAk590.png)
華為公開量子計算新專利
近日,華為公司公開了一項名為“一種量子計算方法、裝置、存儲介質以及芯片系統”的專利,其公開號為CN118780379A。 該專利深入探索了量子計算的前沿領域。量子計算,作為一種利用量子
小米三折疊屏手機專利曝光
日前,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清單顯示小米獲得了一項“手機及其主體”的外觀設計專利,該外觀設計專利是小米三折疊手機的設計方案。從參考圖可以看出小米
小米汽車取得獨立造車資質,新車型蓄勢待發
,車尾醒目的“小米”標識預示著這家科技巨頭在汽車領域的雄心壯志。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小米汽車的生產企業已由此前的北汽變更為小米自身,彰顯了其在造車
小米獲得獨立造車資質,開啟自主造車新篇章
一系列產品的生產企業名稱明確標注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這一公告不僅標志著小米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更意味著小米已正式獲得獨立造車資質,開啟了其自主
蘋果造車之路的曲折與華為的魄力
在科技界,每一次的革新和轉變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近日,蘋果退出造車領域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大鉦資本的合伙人、董事總經理林雷對此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蘋果沒有華為的魄力。這一觀點不禁讓人深思,為何蘋果在造
小米之后,做手機的魅族也造車了 搭載FlymeAuto智能車機系統
小米之后,做手機的魅族也造車了 搭載FlymeAuto智能車機系統 小米汽車在推出小米SU7之后
2024年小米汽車產業鏈分析及新品上市全景洞察報告
。然而,小米造車在市場上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包括市場飽和度、消費者認知度以及政策與法規限制等。文章探討了小米汽車在管理層與技術積累上的劣勢,以及市場競爭與技術挑戰對其發展的影響。
盡管面
發表于 03-29 13:46
美國商標與專利局近期批準蘋果提出幾項設計專利
WitDisplay消息,美國商標與專利局近期批準蘋果提出幾項設計專利,其中包含一項用于AirPods的清理工具設計,另一項則是描述采用可凹折熒幕的裝置設計。
![美國商標與<b class='flag-5'>專利</b>局<b class='flag-5'>近期</b>批準蘋果提出幾項設計<b class='flag-5'>專利</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4/9A/wKgaomXuZW2AGtrcAAA-D2IYjRc82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