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報道(文/周凱揚)對于筆記本、手機這類移動設備來說,屏幕在大家眼中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峰值亮度、杜比視界、高頻PWM調光還是背光分區等等,都對屏幕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這也造成了屏幕在消耗電量上的進一步提升,耗電量占比甚至高達1/3。
所以用于延長電池工作時間并保護眼睛的環境光傳感器成了手機、智能穿戴和一眾筆記本上的標配感應器,比如小米12所用的匯頂屏下光線傳感器GLS6155,iPhone 13用到的意法半導體環境光傳感器VD6287B0等等。這些傳感器負責在環境亮度更高時將顯示屏調節為高亮度,在環境較暗時拉低亮度。
現代環境光傳感器的選擇在現代用戶的移動設備使用習慣中,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調節亮度才是最關鍵的,所以動態范圍、轉換時間以及分辨率都是不可忽視的參數。以TI的OPT4001環境光傳感器為例,該傳感器支持28位的超大有效動態范圍,從312.5μlux到83klux,而且內置了自動滿標度范圍選擇邏輯,無需用戶來選擇增益設置。
不過,采集分辨率還是由環境光強度和轉換時間共同決定的,所以往往高速和高精度并不能同樣兼顧,但要做到不錯的線性響應還是可行的。OPT4001擁有12個可配置的轉換時間,最短可達600μs,適用于各種高速和高精度應用。
除此之外,作為常常和攝像頭并排在一起的傳感器,環境光傳感器還能解決攝像頭的光線屏閃問題。大部分環境光傳感器都盡可能去模仿人眼的視覺效果,然而人眼對于很多外部光線的屏閃都是沒有感知的,但攝像頭卻并非如此,所以我們在拍攝一些特定物體,比如投影時,往往會出現所謂的帶狀效應。
意法半導體的VD6283環境光傳感器可以看作是一款微型的色彩傳感器,因為其不僅可以精確地計算Lux信息,還能計算相關色溫,方便屏幕進行顏色調節。更重要的是,VD6283采用了高性能的光電二極管設計,可以提取100Hz到2kHz頻率的光線閃爍頻率,方便攝像頭進行調整和補償,從而消除這類帶狀效應。
環境光傳感器帶來的隱私問題盡管環境光傳感器給日常電子屏幕的使用帶來了便利,但也和攝像頭、指紋等其他傳感器一樣,引入了隱私問題。照理說,環境光傳感器獲取的只有光線信息,而光線信息又如何涉及隱私問題呢?然而事實證明,對于互聯網上各種跟蹤和廣告投放來說,光線信息也是他們獲取用戶信息的一種方式。
比如在室內使用這些帶有環境光傳感器的移動設備時,房間內的環境光水平可以輕易獲知,而且根據不同的房間獲得的讀數不同,環境光傳感器傳輸的數據是可以判斷內部布局的,比如早上很亮,所以窗戶朝向為東,或者結合GPS、距離傳感器等其他傳感器,來判斷用戶的房間數量,以此來劃分用戶的貧富程度等等。
要知道系統為了方便用戶的日常使用,往往是給出了這類傳感器的API用于調用的,尤其是瀏覽器和社交軟件。而網站可以通過調用這類API,利用屏幕反射光線來識別單個像素,來判斷哪些頁面是已經訪問過的,哪些頁面尚未訪問,從而靠算法繼續給用戶推送。
這樣的隱私安全問題也被萬維網聯盟察覺,并給出了兩種解決方式,一個是在瀏覽器調用的光線傳感器API上降低讀數精度,再一個就是限制傳感器最大采樣頻率,不過具體實現方式還是得看瀏覽器廠商。
以蘋果的Safari和火狐為例,它們并不打算提供這樣一個傳感器API供網站調用,而谷歌的Chrome選擇了降低傳感器精度。但其實更好的方式還是像攝像頭與麥克風這類傳感器一樣,給出彈窗,將開啟環境光傳感器的選擇交給用戶。與此同時,無論是桌面系統和移動系統,在這類傳感器的權限上還是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
移動設備
+關注
關注
0文章
506瀏覽量
54836 -
環境光傳感器
+關注
關注
3文章
108瀏覽量
21953 -
智能穿戴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5瀏覽量
39742
原文標題:環境光傳感器也存在隱私問題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