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易斷,十箭難折。” 這是小時候常常聽到的諺語故事,字面意思是一支箭很容易折斷,多支箭捆在一起則難以被摧毀,這告訴了我們“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在承載領域,也有這則故事的妙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單鏈路一箭易斷
在IP網絡發展的早期,兩臺網絡設備(A和B)之間一般通過建立單條鏈路通信。
很明顯,使用單鏈路連接有如下缺陷:
存在帶寬瓶頸,設備A、B之間的總帶寬等于這條單鏈路的帶寬。
鏈路沒有冗余備份,這條鏈路一旦出現問題,設備A、B之間可能會出現通信中斷。
即使單鏈路有著明顯的缺陷,但在那個對網絡要求不高的年代,依然可以滿足大眾需求。 隨著網絡規模的發展,單鏈路已經無法滿足網絡對帶寬和可靠性的要求,人們想到了將多條鏈路像“箭”那樣進行“捆綁”。由此,鏈路聚合技術應運而生。
鏈路聚合十箭難折
鏈路聚合通過將兩個設備之間的多條鏈路進行“捆綁”,形成一個聚合組,聚合組內的多條鏈路此時可以被看作一條邏輯鏈路。
此時,這兩個設備間的流量就可以分擔在聚合組內的各條鏈路上。
那么,鏈路聚合可以對網絡帶來哪些好處呢?
增加了網絡帶寬
將A、B之間多條鏈路捆綁成為一條邏輯鏈路,捆綁后的帶寬是所有鏈路的帶寬總和。
舉個例子,A、B之間有3條鏈路做鏈路聚合,每條鏈路帶寬為10 Gbps,則此聚合組的帶寬最大就可以達到30 Gpbs。
提高了網絡連接的可靠性
假如A、B間有一條鏈路出現故障而中斷,流量會自動在剩下鏈路間重新分配,不會引起A、B之間的流量中斷。
實現流量的負載均衡
鏈路聚合可以把A、B之間的流量平均分到所有成員鏈路中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每個成員鏈路產生流量阻塞鏈路的風險。
避免產生二層環路
當A、B之間鏈路采用鏈路聚合時,這些鏈路不再是單條鏈路獨立工作,對外成為一條邏輯鏈路。因此,不使用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樹協議)也不會產生環路,有效避免了A、B之間產生二層環路的風險。 基于上述諸多優點,鏈路聚合在IP網絡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MC-LAG
更可靠的“捆綁”
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互聯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越發密切,在我們享受網絡便捷的同時,也給網絡帶來了海量數據的交互處理,對網絡的帶寬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傳統的鏈路聚合技術僅限于一對一的兩臺設備之間,不能實現一對多臺設備之間的鏈路聚合。 于是,為了提供更可靠的網絡,MC-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跨設備鏈路聚合組)產生了。 當一臺接入設備(可以是服務器或交換機)與上層兩臺網絡設備A和B對接時,可采用MC-LAG技術組成跨設備鏈路聚合組。
MC-LAG的基本思想是讓兩臺網絡設備A、B以同一狀態與接入設備進行鏈路聚合,在接入設備看來,就如同與同一臺網絡設備建立了鏈路聚合關系。這樣就將鏈路聚合技術從一對一的設備對接,擴展到了可以同時接入對端兩臺設備,并組成了一個雙活系統。 下面我們一起看這個雙活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MC-LAG工作過程
了解MC-LAG工作過程之前,先學習一些MC-LAG技術涉及的基礎概念。
DFS Group即動態交換服務組(Dynamic Fabric Service Group),主要用于對組成MC-LAG的兩臺網絡設備(圖中A和B)之間的配對,對這兩臺設備的接口狀態、表項等信息進行同步。 在DFS Group中,設備A和B的角色區分為主和備,在正常情況下,主備設備同時進行業務流量的轉發。Peer-link是兩臺MC-LAG設備A、B之間的直連二層鏈路,用于協商報文的交互以及部分流量的傳輸。Keepalive是MC-LAG兩臺設備之間的心跳鏈路,承載心跳數據包,主要作用是在主備設備間發送雙主檢測報文,進行雙主檢測,防止設備A、B出現雙主用的情況。MC-LAG成員接口是兩臺網絡設備A和B上連接接入設備的接口。 了解了MC-LAG基礎概念之后,我們進一步了解MC-LAG的建立過程,包括如下5個步驟。
MC-LAG兩端設備在配置完成后,兩端設備會通過Peer-link定期發送Hello報文,Hello報文中攜帶了各自的DFS Group ID、協議版本號、系統MAC等信息。
在收到對端的Hello報文后,判斷對端的DFS Group ID是否與自己相同,如果相同,則配對成功。
配對成功后選舉主/備設備。根據MC-LAG優先級進行選舉,優先級高的為主;如果MC-LAG優先級相同則比較兩臺設備的系統MAC,MAC小的為主。
主備設備間發送同步報文進行信息同步。
主/備設備通過Keepalive鏈路發送心跳檢測報文,主要是用于在Peer-link故障時進行雙主檢測。
完成了上述建立過程,MC-LAG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MC-LAG流量轉發
MC-LAG主要應用于雙歸接入場景,即接入側設備C通過MC-LAG技術,接入網絡側設備A和B。正常工作時,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采用負載均衡方式經設備A、B轉發。
如果上面網絡出現故障,MC-LAG又是如何保護網絡正常工作呢?成員接口鏈路故障 如果MC-LAG某成員接口故障,例如,設備B的成員接口出現故障。接入側設備C感知到設備B成員接口故障,將所有上行流量均發送給設備A,由設備A轉發。 設備B收到從網絡側發往接入側設備C的流量,會通過Peer-link將流量交給正常工作的設備A轉發到接入側設備C。
MC-LAG設備故障 如果一臺MC-LAG設備出現故障,例如,設備B出現故障。此時設備B無法進行流量轉發,則所有流量均由設備A轉發。
Peer-link出現故障 如果發生Peer-link故障,這時設備A、B不能同時轉發流量,否則會導致廣播風暴、MAC漂移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只允許一臺設備轉發流量。 此時,MC-LAG的備設備(這里是設備B)會將自己除了Peer-link接口和管理網口之外的所有物理接口進行Error-down處理。此時,所有流量都只會通過MC-LAG主設備進行轉發。
結語
通過前面的介紹,可以了解到MC-LAG技術相對于傳統鏈路聚合技術有更多的優勢,在增強了網絡可靠性的同時,簡化了組網,實現了設備級的高可用冗余保護以及多路徑轉發。 此外,MC-LAG兩臺網絡設備獨立運行,可以分別進行升級,升級過程只要保證一臺設備正常工作,對運行的業務幾乎不會產生影響。 目前,MC-LAG技術在新型IP城域網和云數據中心正被廣泛使用,可以在采用Spine-Leaf網絡架構的同時,部署MC-LAG來保證網絡的可靠性。 在5G的演進過程中,MC-LAG技術必將為IP承載網絡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審核編輯 :李倩
-
組網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1瀏覽量
22439 -
鏈路
+關注
關注
1文章
73瀏覽量
14049 -
lag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1169
原文標題:“一箭易斷,十箭難折”——從單鏈路到MC-LAG
文章出處:【微信號:ztedoc,微信公眾號:中興文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