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和電路形式較多,按移位方向分有左移、右移、和雙向移位寄存器;按接收數據方式分為串行輸入和并行輸入;按輸出方向分為串行輸出和并行輸出。
如果將若干個觸發器級聯成如下圖所示電路,則構成基本的移位寄存器。圖中是一個4位移位寄存器,串行二進制數據從輸入端Dsi輸入,左邊觸發器的輸出作為右鄰觸發器的數據輸入。若將串行數碼D3D2D1D0從高位(D3)至低位(D0)按時鐘脈沖間隔依次送到Dsi端,經過第一個時鐘脈沖后,Q0=D3。由于跟隨D3后面的是D2,因此經過第二個時鐘脈沖后,觸發器FF0的狀態移入觸發器FF1而FF0轉變為新的狀態,即Q1=D3,Q0=D2。以此類推,輸入數碼依次由左側觸發器移到右側觸發器。經過4個時鐘脈沖后,4個觸發器的輸出狀態Q3Q2Q1Q0與輸入數碼D3D2D1D0相對應。這樣,就將串行輸人數據轉換為并行輸出數據Dpo。
一般來說,N位移位寄存器要由N個觸發器構成,需要N·Tcp來完成串行到并行的數據轉換,同樣也需要N?Tcp來實現并行到串行的數據輸出。這里,Tcp為時鐘周期。從上述操作可以看出,移位寄存器只能用脈沖邊沿敏感的觸發器,而不能用電平敏感的鎖存器來構成,因為在時鐘脈沖高電平期間,鎖存器輸出跟隨輸入變化的特性將使移位操作失去控制。顯然,移位寄存器屬于同步時序電路。
1.基本移位
首先說明“由于國家標準規定,邏輯圖中最低有效位(LSB)到最高有效位(MSB)的電路排列順序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因此定義移位寄存器中的數據從低位觸發器移向高位為右移,反之則為左移。這一點與通常計算機程序中規定相反,后者從自然二進制數的排列考慮,將數據移向高位定義為左移,反之為右移。”此內容摘自《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康華光主編教材。
module shifter( din, clk, rst, dout,done);
input din, clk, rst;
output [7:0] dout;
output reg done; //完成移位
reg [7:0] dout;
reg [3:0] cnt;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rst) //清零
dout <= 8’b0;
else if(cnt<=4’d7)
begin
dout<=dout>>1; //左移
dout[7]<=din;
/*dout <= dout<<1;
dout[0] <= din; */ //右移
end
else
dout<=dout;
end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if(rst)
begin
cnt<=4'd0;
done<=1'b0;
end
else if(cnt==4'd7)
begin
cnt<=4'd0;
done<=1'b1;
end
else begin
cnt<=cnt+1'b1;
done<=1'b0;
end
end
endmodule
仿真結果圖
2.雙向移位
雙向移位實現數據保持、右移、左移、并行置數、并行輸出。
module two_way(
input clk,
input rst,
input s0,s1, //選擇輸入端口
input din1,din2, //串行數據輸入
input [3:0] d, //并行數據輸入
output reg [3:0] q //輸出端口
);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begin
if(!rst)
q<=4'd0;
else begin
case({s1,s0})
2'b00: q<=q;? //輸出保持不變
2'b01: q<={q[2:0],din1};? //右移
2'b10: q<={din2,q[3:1]};? //左移
2'b11: q<=d;? ? ? ? ?//并行置數
endcase
end
end
endmodule
仿真結果圖
總結一般掌握左移、右移方法即可,并根據實際需求加以應用,串并轉換也適用。
-
Verilog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62瀏覽量
111287 -
移位寄存器
+關注
關注
3文章
284瀏覽量
22565 -
觸發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029瀏覽量
61707
原文標題:移位寄存器(左移、右移、雙向)的Verilog實現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9d70b445f494,微信公眾號:FPGA設計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用labview模擬擲骰子次數,只能用一個移位寄存器實現
Matlab移位寄存器的實現
一維數組自動在末尾添加元素,不使用移位寄存器怎么實現
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原理與實現

用移位寄存器實現邊沿檢測的技巧
基于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實現CMOS電路的低功耗設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