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近日,印度塔塔集團的主要投資控股公司塔塔之子(Tata Sons)董事長納塔拉詹·錢德拉塞卡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塔塔集團將在印度本土生產芯片,并計劃為此投資900億美元。
橫向對比,塔塔集團的投資力度比美國以及歐洲此前的“芯片法案”投資力度還要大。其中美國“芯片法案”的投資金額為520億美元,歐洲則是400多億歐元,當然兩個地區撬動的投資肯定超過這一額度。不過,即便不考慮撬動投資的問題,和美歐相比,印度半導體實在是底子薄弱,那么這樣狂砸錢,真的能夠促成印度半導體本土制造嗎?
印度半導體產業的現狀
印度這一輪開始重視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始于2005年,當時印度政府重新認識到,半導體將是未來電子產業的核心,有著巨大的發展機會,因此決定開展印度半導體制造。不過,這次計劃并沒有持續太久,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印度也沒能幸免,導致這個剛剛有了框架的計劃擱淺了。
2012年印度再提半導體產業本土化發展,并在電子政策(M-SIPS)中著重提到了半導體。隨后幾年,印度一直都在為M-SIPS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并于2018年將這一投資額度提升到了1.11億美元。
不過,雖然持續了數年的投資,到目前為止,印度在半導體器件和設備方面依然屬于近乎100%依賴進口。這并非是個人杜撰,而是一份有印度智庫NITI Aayog和印度半導體行業協會背書的數據。
當然,之所以說是近乎100%,是因為印度確實也有能夠生產半導體器件的工廠。比如,印度半導體有限公司(Semi-Conductor Laboratory,SCL),目前該公司由印度航空公司接管,擁有6英寸和8英寸晶圓產線和封裝產線,能夠生產CMOS(0.18 微米)和MEMS工藝產品。據悉這也是印度目前唯一一家有完整半導體生產線的本土企業。不過,SCL的產品主要用于國防和航天。
當然,印度還有集成電路技術與應用研究協會(SITAR)的6英寸產線,以及印度理工學院孟買納米制造工廠(IITBNF)的2/4/8英寸產線,但這些產線更多是用于科研和教學,于產業而言作用幾乎為零。
此前就有印度分析師發表觀點稱,印度現存半導體工廠設備老舊,幾乎都快到達生命的終點,工藝更是離全球主流相去甚遠,因此產品很難投放進入市場。
不過,印度確實對半導體器件的需求旺盛,且這種需求量隨著印度電子制造產業的興起會與日俱增。根據印度電子和半導體協會(IESA)的數據,2019年印度的半導體消費價值210億美元,預計2026年超過800億美元,2030年超過1100億美元。參考IC Insights的統計數據,全球半導體市場2026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436 億美元,那么屆時印度將消耗全球約10%的芯片。
雖然印度半導體制造遲遲沒有進展,但是和半導體一同推進的電子制造卻在印度快速發展壯大。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MeitY) 成立了一個顧問委員會,Lava、三星、蘋果、惠普、戴爾、富士康、英特爾和 Coconics 的高管都是其中的成員,這些廠商及其配套的代工產業鏈,在印度大舉投資建廠。此外,國內的小米OV等手機品牌也都在印度擁有代工產業鏈。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印度電子工業協會(Elcina)將此前設定的目標——2025年印度電子制造業預計達到1520億美元,已經修改為2026年達到3000億美元。電子產品對于芯片的消耗量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么印度半導體銷售市場會增長的如何之快。
當然,印度要推行半導體制造還有一個原因是完善半導體的產業閉環。目前,印度在半導體設計方面已經占有一席之地,我們耳熟能詳的芯片大廠如高通、英特爾、TI和Arm在印度都有芯片設計中心。據統計,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公司一半都在這里設有設計中心。說到背后的原因,因為印度擁有數量龐大且能力出色的軟件人才。
900億美元能做什么事情?
綜合來看印度的半導體產業鏈,從上至EDA工具到最下面的芯片制造和封裝,半導體制造可能是最薄弱的點。
此前,印度曾希望通過引進的方式打造一套無晶圓的半導體產業鏈。因此,全球三大EDA廠商包括新思、Cadence和西門子(原來的Mentor)在印度全部都有駐點,截止到2019年中,三家公司在印度合計的雇員超過了1000人;與之配套的是印度龐大的IC設計工程師群體,據統計,目前印度已經擁有超過5.5萬名IC設計工程師,在全球占比約為20%。
從產業屬性來看,EDA和IC設計比較偏向于軟件,而芯片制造和封裝則比較偏向于硬件。而印度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目標是“三年取代中國,四年反超美國”。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印度這是自廢武功,不切實際。
確實,除了此前每年1億美元左右不痛不癢的持續投資,印度比較大手筆的半導體投資是斥資300億美元全面改革科技行業,其中100億美元用于建設兩家芯片工廠和兩家顯示器工廠,Vedanta-Foxconn、ISMC 和 IGSS Venture三家都在申請芯片制造的激勵措施。根據印度官員古朗加拉爾·達斯(Gourangalal Das)透露,如果計劃順利落地,那么印度會擁有65nm芯片的制造能力。不過,這離“趕中超美”還差的遠。
但是,現在塔塔集團一下子拿出了900億美元,加上現在印度舉國發展半導體的體質,情況一下子變得“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900億元單純只是用來拿來建廠,能夠做那些事情呢?如果是建造7nm晶圓廠,以120億美元一座來計算的話,能夠建造7座;如果是建造5nm晶圓廠,以160億美元一座來計算的話,能夠建5座;參考臺積電美國廠的造價,3nm晶圓廠的造價超過320億美元,那么也能夠建兩座;如果只是建造目前大陸最先進的14nm晶圓廠,可以建9座,每座投入在100億美元左右。
因此,塔塔集團這900億美元,在考慮臺積電在美國大規模建廠的情況下,能不能超美不好定論,但是確實有超越大陸晶圓代工產業的可能,因為目前印度沒有受到任何設備和材料等方面的限制。
不過,上述推測都是在不考慮外圍環境的情況下進行的,塔塔集團作為印度最大的集團公司,有能力投資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能不能花出去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首先,印度在半導體制造領域長期處于“市場面空白”的狀態。如上所述,僅有的幾個工廠也都有自己的用途,且產能極為落后。那么,這就導致印度在半導體制造方面是沒有人才儲備的。并且,一般先進制程和封裝、測試是配套的,目前印度在每個層面都處于人才儲備匱乏的情況。單從這個層面來講,塔塔公司就很難一下子把900億美元都投入到半導體制造環節,否則建了工廠如何開工就成了問題。
其次,印度資源配套等基礎設施方面也相對落后,手機代工廠都經常停電,如果是打造先進制程的芯片工廠,那么這個“吞電獸”可能導致印度一個地區的電力系統癱瘓。此前,鴻海集團與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也合作投資75.8億美元用以生產顯示器芯片,這個工廠就建在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古茶拉底省,這已經需要政府協調來配送水電了。如果是先進制程的芯片工廠,那么就可能需要專屬的配套園區,而在印度協調土地、基礎設備總是問題百出。
綜合這些情況以及塔塔集團此前的部署來看,業內人士認為,印度大概率還是會布局成熟制程和先進封裝,尤其是后者,印度目前的工人紅利能夠得到利用。
小結
目前,全球各國和地區都在著重布局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并著力實現半導體制造的本土化。不過,半導體制造是一個資金、人才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并非是光有錢就可以的。當然,我們也需要時刻關注印度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動作,目前印度也是學習國內,在以舉國體制發展半導體,這種情況下由于印度沒有受到美國的限制,有可能“大力出奇跡”,在全球半導體制造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
印度
+關注
關注
0文章
84瀏覽量
1777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特爾獲美國政府78.6億美元補貼
力積電與塔塔電子攜手打造首座12英寸晶圓廠,共筑印度科技新篇章
塔塔集團攜手ADI成立戰略聯盟,共探印度芯片制造新篇章
塔塔電子計劃在印度再建兩座晶圓廠
阿達尼集團計劃與高塔半導體合作在印度建芯片廠
塔塔在印度投資32.2億美元動工建設IC后端工廠
塔塔電子斥資32.2億美元,在印度阿薩姆邦啟動IC后端工廠建設
安世半導體宣布2億美元投資,加速寬禁帶半導體研發與生產
喜訊 | MDD辰達半導體榮獲藍點獎“最具投資價值獎”
印度批準三座半導體工廠投資,金額達1.26萬億盧比
印度將耗資數十億建設兩座全功能半導體制造廠
![<b class='flag-5'>印度</b>將耗資數十億建設兩座全功能<b class='flag-5'>半導體制造</b>廠](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3/4A/wKgaomT4StyAQ7UEAAAMrhv65Kk07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