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儲能簡介
(1)儲能行業背景
隨著碳中和的提出,新能源革命的進行,光伏發電的普及,儲能行業將是一門大生意。
這里不再單獨介紹儲能背景。因為我前面的文章已經講過了。
文章鏈接在這里:能源戰爭-我們必須贏
這篇文章講了為什么要實現碳中和。為什么要進行新能源革命。
從閱讀量上來看,這是一篇被大家低估了的文章。在我寫的光伏(新能源)系列文章中,如果有一篇站在世界格局或者更高的眼界上解讀新能源,那么必須是這篇。
我認為這是光伏(新能源)系列文章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篇,沒有之一,因為它寫的的是格局和眼光,站的高度是國家戰略,所以建議大家閱讀。
其部分核心觀點如下:
“
這(新能源革命)會讓碳中和成為未來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確定性最高、體量最大一條產業賽道。
......
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發電是碳中和絕對的核心戰場。
......
而這又讓儲能成為一門大生意。
”
了解更多碳中和行業請相關文章,請關注作者的公眾號:尋找好公司
我專門開了一個板塊叫做“光伏”,關于光伏行業的文章都在這里,保證“從入門到精通”。
后面還會為新能源汽車開一個板塊。不出意外的話,醫美行業和醫療行業應該也會各有一個板塊。
(2)儲能過程(原理)
什么是儲能?
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將能量轉化為在自然條件下較為穩定的存在形態并存儲起來,以備在需要時釋放的循環過程。
儲能過程(原理):
1)變流器與逆變器
我在《光伏行業-逆變器》這篇文章里,講過儲能逆變器的原理,但那只是非常簡單介紹。
這里我要詳細介紹儲能的過程
在講儲能原理之前,我要先簡單介紹下變流器與逆變器。
直接用一句話總結:逆變器是變流器的一種。
先看兩個名詞“整流電路”與“逆變電路”。
整流電路:將交流電源變成直流電源,這就是整流電路。
逆變電路:將直流電源變成交流電源,這種對應于整流的逆向過程,定義為逆變電路。
然后可以定義變流器如下:
變流器:在一定條件下,一套晶閘管電路既可以作整流電路又可作逆變電路,這種裝置稱為變流器。
那么
“光伏逆變器”就是講直流變交流(因為光伏發電發出來的是直流電)。
“儲能逆變器”、“儲能變流器”、“雙向儲能逆變器”都可以稱作“變流器”。
所以逆變器的生產廠家生產儲能變流器幾乎沒有難度。逆變器的競爭格局可以演變成儲能變流器的格局。
光伏逆變器的介紹,文章鏈接在這里:光伏行業-逆變器
2)儲能過程
先看下圖。
(資料來源:陽光電源官網,其中一種儲能解決方案)
注意圖中紅色線是交流線,藍色線是直流線。
注意,這只是一種解決方案,是為了清楚理解儲能的過程(當然還有別的解決方案)。
儲能過程如下:
A、日間發電:光伏陣列發電(直流)經過光伏逆變器變成交流電,(變壓器)升壓后供負荷端使用。
如果有剩余,則可以賣給國家電網,或者存儲起來。
到底是賣還是存儲,或者二者都有。
這要看時段,因為分時電價不一樣,可以存在在電價低的時候存儲起來,電價高的時候賣出去。
甚至有差價套利的,比如在電價低的時候,將電網的電存儲起來,在電價高的時候賣出去,賺取差價。
B、儲電:(光伏發電)用不完的電(交流電),(變壓器)降壓后經過存儲變流器,變成直流電,存儲到(充電)儲能電池(一般是鋰電池)。
C、夜間放電:儲能電池放電(直流電)經過存儲變流器,變成交流電,(變壓器)升壓之后供負載使用。如果不足,還能夠從電網中接入。
(3)儲能分類
一般可根據能量存儲形式的不同分為電儲能、熱儲能和氫儲能三類。
(資料來源:派能科技招股說明書)
電儲能一般指電能的儲存和釋放的循環過程,一般分為電化學儲能和機械儲能。
電化學儲能是指利用化學元素做儲能介質,充放電過程伴隨儲能介質的化學反應或者變價,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鈉硫電池儲能等;
機械儲能一般采用水、空氣等作為儲能介質,充放電過程儲能介質不發生化學變化,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
上述各類電儲能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優缺點對比如下:
(資料來源:派能科技招股說明書)
(4)電化學儲能是趨勢
截止2020年9月全球各類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中,抽水蓄能裝機規模最大,占比91.9%。
抽水蓄能作為機械儲能的一種技術類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實現了商業化應用,是目前技術成熟度最高、存儲成本最低、使用壽命長、裝機規模最大的儲能技術。但受站址資源不足、成本疏導困難和建設周期較長等局限,近幾年新增裝機較小。
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作為電化學儲能的主要技術路線,具有能量密度高、綜合效率高、成本下降潛力大、建設周期短和適用性廣泛等特性,裝機規模持續提升。
截止2020年9月電化學儲能占比5.9%。而其中,使用鋰離子電池的儲能占比高達90%。
請看下圖:
(資料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
一句話總結:抽水蓄能裝機規模最大,鋰電儲能快速發展。
2、發展歷程
總體來看,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尚小,這與其所處的發展階段相關。
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大致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一是技術驗證階段(2000~2010 年),主要是開展基礎研發和技術驗證示范;
二是示范應用階段(2011~2015 年),通過示范項目開展,儲能技術性能快速提升、應用模式不斷清晰,應用價值被廣泛認可;
三是商業化初期(2016~2020 年),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場機制逐漸理順、多領域融合滲透,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加、商業模式逐漸建立;
四是產業規模化發展階段(2021~2025 年),儲能項目廣泛應用、技術水平快速提升、標準體系日趨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經濟新增長點。
(資料來源:CNESA 派能科技招股說明書)
3、產業鏈介紹
(1)全產業鏈概覽
直接上圖。
(資料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
電化學儲能產業鏈可分為上游材料、中游核心部件制造、下游應用。
儲能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電池原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以及結構件等,這些原材料主要是生產電池。
產業鏈中游(中游是核心)主要為儲能系統的集成與制造,對于一個完整的儲能系統,一般包括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以及儲能變流器(PCS)四大組成部分。
其中,電池組是儲能系統的能量核心,負責電能的存儲;
BMS 是系統的感知核心,主要負責電池監測、評估和保護以及均衡等;
EMS 是系統的控制核心,主要負責數據采集、網絡監控、能量調度等;
PCS 是系統的決策核心,主要負責控制充放電過程,進行交直流的變換。
產業鏈下游主要為不同應用場景的運維服務等,如儲能可用于電力系統的發電側、輸配電側、用電側,實現調峰調頻、減少棄光棄風、緩解電網阻塞、峰谷價差套利、容量電費管理等功能;其他應用場景還包括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等的備用電源,以及為機器人系統供電,保障高性能武器裝備的穩定運行等。
(2)儲能系統成本介紹
電化學儲能系統成本構成如下:
(這個圖加起來都101%.......成本大致可以參考下)
儲能系統是儲能產業鏈的核心。
從電化學儲能系統成本構成中,可以看到,電池58%、電池管理系統(BMS)13%、能量管理系統(EMS)5%以及儲能變流器(PCS)16%,四大組成部分成本占比高達91%。
而鋰電池又是又是核心的核心,成本占比高達58%。
其他占比9%,其他主要是“系統集成(EPC)”。
4、發展趨勢(空間)
(1)光伏發電催生的藍海
再次給出這篇文章的鏈接:能源戰爭-我們必須贏
部分核心觀點:
“
......
歐美早在2010年以前就實現了碳達峰,我國卻是一個發展我國家,今天仍然未碳達峰。
......
我國要在2030年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相比歐美日這些早已碳達峰的國家來說,我們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要短得多大。
......
這就意味著如果不從現在做好準備工作,到2030年之后,我國的碳中和將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這會讓碳中和成為未來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確定性最高、體量最大一條產業賽道。
......
碳中和的3條道路為電力、材料低碳化、農業低碳化。
其中,電力方面主要指燃油產業的電力化和電力產業的低碳化。
我國煤炭的碳排放量十分巨大。
......
電氣化是碳中和的核心戰場
......
而低碳電力的核心就是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
......
尤其是光伏發電的可行性最高
......
”
(2)可再生能源波動性與電網穩定性的根本性矛盾催生儲能需求
電力系統具有很高的穩定性要求。
電能以光速傳送,并且不能大規模存儲,發、輸、配、用瞬時同步完成,整個電力系統時刻處于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電網需通過一次調頻、二次調頻等手段保證頻率在合格范圍,否則將對負載或發電設備的運行產生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頻率崩潰,造成大面積停電。
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很強的間歇性和波動性。
可再生能源發電依賴于自然條件,先天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特征。如風力發電(自然風的影響),光伏發電(白天和晚上、陽光強度、天氣等)。
這樣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對電力的穩定性帶來了沖擊。
儲能將成為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最終解決方案
可再生能源(風電和光伏)搭配儲能并網解決方案示意圖。
(資料來源:科士達官網)
(3)政策規劃
2021年4月21日,國家發布的《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指導意見》對儲能行業做出最新規劃:
1)明確了至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GW以上,是當前累計裝機(2.9GW)的10倍,年均增速高達58%。
2)意見稿指出積極發展用電側和發電側儲能,大力發展發電側儲能,后續將配套激勵機制。
- 文件強調儲能經濟性,電網側儲能發展或超預期。
(4)發電側:強制性配套儲能+補貼性儲能
由于可再生資源的波動性與電網的穩定性根本矛盾,發電側存能勢在必行。
2020 年以來,各地政府和省網公司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要求新能源競價、平價項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儲能。
截至 2020 年底,全國已有 17 個省市出臺了相關文件,配置比例一般為10%-20%,容量時長一般為 2 小時。
“配置儲能優先并網”也由電網企業與新能源開發商私下達成的一種潛規則逐漸變為明規則。
補貼性儲能:
(1)2021 年 1 月 18 日,青海省下發《關于印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文件明確新能源需配置 10%+2h 儲能,并給予 1 毛/kWh 補貼,同時優先保障消納。
(2)2020 年 12 月 25 日,西安市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文件明確對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建成運行的光伏儲能系統,自項目投運次月起對儲能系統按實際充電量給予投資人 1 元/kWh 補貼,同一項目年度補貼最高不超過 50 萬元。
個別省份出臺的儲能補貼方案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后續有望引領全國其他省份效仿出臺類似的地方性補貼政策,儲能有望迎來補貼政策窗口期。
然后
2021年4月21日,國家發布的《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后續將配套激勵機制”
近兩年新能源發電側儲能新增裝機年均增速 88%。
2020 年國內新增投運的新能源發電側儲能裝機約 259MW,占比約33.0%;
2018 年國內新增投運的新能源發電側儲能裝機約 73MW,占比約 10.7%;
2018-2020 年均復合增速約 88%。
(5)用電側儲能
用戶側儲能快速發展有兩個因素。
一個是是分布式光伏發電趨勢。
另一個是鋰電池成本下降導致儲能系統成本快速下降。
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趨勢將催生用電側儲能快速發展。
(分布式光伏趨勢請參考作者的光伏行業分析相關文章)
2010年到2019年,鋰電池價格下降 87%,儲能系統成本快速下降,儲能經濟性逐漸顯現。
(6)電動汽車高速增長帶來的(充電樁)光儲充模式
又是這篇文章:能源戰爭-我們必須贏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部分核心觀點如下:
“
......
碳中和另外一個核心戰場是交通。
......
所以要削弱我國對石油的依賴度,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新能源汽車是另一個絕對的中心主戰場!!
......
資本瘋狂入局的背后,一個原因是因電動車最關鍵的鋰電池成本在不斷下降。一旦其成本臨近或者低過燃油車,電動車將呈爆發式增長。
......
據預測,這個點在不斷的逼近。未來5年全球電動車的銷量將從2020年的220萬輛左右,增長到2025年的4000萬輛左右。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2%?。?!
”
注意,文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車(預測)增長率是全球的。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中,提出的 2025 年電動化目標 25%。
2020 年,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量 136.7 萬輛,同比增長 10.9%。
在不考慮電池成本快速下降的情況下,預計2025年銷量超600萬輛,未來 5 年國內電動車年均復合增速超 35%。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滲透帶動了充電樁的需求持續提升。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鼓勵“光儲充放”(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充放電)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
目前,浙江、湖北、重慶、陜西等地已成功投運“光儲充”一體化電動汽車充電站,
未來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模式有望推廣。
5、競爭格局
從電化學儲能系統成本構成中,可以看到,電池58%、電池管理系統(BMS)13%、能量管理系統(EMS)5%以及儲能變流器(PCS)16%,四大組成部分成本占比高達91%。
而鋰電池又是又是核心的核心,成本占比高達58%。
其他占比9%,其他主要是“系統集成(EPC)”。
雖然鋰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BMS)本身有存量市場(新能源汽車),儲能領域對其來說的增量是錦上添花,但其本身也是藍海市場。
對于儲能逆變器(PCS)、系統集成(EPC)和能量控制系統(EMS)來說,儲能屬于藍海市場,為純增量。
單從儲能行業角度來說,未來業務的增長上來看,逆變器(PCS)、系統集成(EPC)和能量控制系統(EMS)增長高于鋰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
所以在產業儲能行業里面,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儲能變流器(PCS)、系統集成(EPC)都可以關注。
特別是在儲能變流器和鋰電池領域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上游材料端企業點到為止。下游需求端企業不做介紹。
(1)上游材料端
上游主要是鋰電材料因為疊加新能源汽車原因漲幅已經很大了,包含正極材料(德方納米、湖南裕能、龍蟠科技)、負極材料(璞泰來、杉杉股份、貝特瑞)、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質)、電解液(天賜材料、新宙邦、多氟多)。
(2)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
酸鐵鋰電池是市場主流。
電化學儲能的核心需求在于高安全、長壽命和低成本。
目前鋰電池已成為全球電化學儲能的主流技術路線,可根據正極材料類型的不同,進一步分為磷酸鐵鋰和三元兩種主要的技術路線。
對比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熱穩定性強,內部化學成分分解的溫度在 500-600℃,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完全充放電循環次數大于 3500次,具有更好的循環壽命;正極材料不含貴金屬,且工藝環境要求不高,成本較低。
與此同時,雖然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于三元鋰電池,但儲能應用場景相對固定,尺寸和重量設計相對靈活,因此不是儲能系統設備選型的優先考量因素。
綜合考量兩種技術路線的優勢與劣勢,磷酸鐵鋰電池更加貼合儲能場景的應用需求,是儲能的主流技術路線。
2019 年國內電力系統儲能鋰電池出貨量中磷酸鐵鋰電池占比達 96%。
一般的,電池企業都具備電池管理系統。
所以這兩個不分開。
(CNESA將儲能技術提供商定義為具有儲能技術本體生產能力且向客戶提供儲能技術本體或者利用自產的儲能技術本體為客戶提供電池模組、電池系統的企業。)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中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中,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技術提供商,依次為:寧德時代、力神(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未上市)、海基新能源((百川股份是第一大股東持股32.27%)、億緯動力(億緯鋰能的子公司)、上海電氣國軒新能源(國軒高科參股45%,上海電氣控股47%)、南都電源、贛鋒電池(贛鋒鋰業控股)、比亞迪、中航鋰電(未上市)和國軒高科。
2020年度,海外電化學儲能(不含家用儲能)市場中,出貨量排名前五位的中國儲能技術提供商,依次為:比亞迪、南都電源、海基新能源(百川股份是第一大股東持股32.27%)、圣陽電源(圣陽股份)和力神(力神電池,未上市)。
備注:括號里是作者做的補充。
(3)儲能變流器(儲能逆變器)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中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中,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逆變器提供商,依次為:陽光電源、科華數據、索英電氣(未上市)、上能電氣、南瑞繼保(未上市)、盛弘股份、科陸電子、許繼、英博電氣(未上市)和智光儲能(智光電氣的全資子公司(控股92.83%))。
這里說下“許繼”,應該指的是許繼集團,而不是許繼電氣。
許繼電氣是許繼集團的子公司。
許繼集團下還有另外一個子公司,叫做許繼電科儲能技術有限公司(許繼集團控股70%,并不是完全控股)。
這是一家專注于先進儲能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已實現監控系統、儲能變流器、電池箱、電池架、BMS、儲能集裝箱等核心產品全覆蓋。
許繼電氣也有變流器,但2020年財報中只有這么一句話“儲能領域,打造 1500 伏儲能變流器等產品”,再也沒有更多和許繼電氣這個公司有關的變流器和儲能相關的描述。
所以“許繼”指的是許繼集團,更準確的說指的是許繼集團的子公司許繼電科儲能技術有限公司,而不是許繼電氣,許繼電氣有儲能概念,存在打擦邊球的嫌疑。
2020年度,海外電化學儲能(不含家用儲能)市場中,出貨量(功率規模)排名前五位的中國儲能變流器提供商,依次為:陽光電源、比亞迪、科華、昆蘭新能源和盛弘股份。
(4)儲能系統(EPC)
(
CNESA將儲能系統集成商定義為開展儲能系統集成業務,向客戶提供成套儲能系統產品的企業。這里的儲能系統產品是指由儲能技術本體、電池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能量管理系統及其它配件等組成的、滿足客戶實際需求的一整套儲能系統設備
)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中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中,功率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系統集成商,依次為:陽光電源、海博思創(未上市)、平高(這里指的是平高集團,平高電氣沒有儲能業務)、上海電氣國軒新能源、猛獅科技(002684)、科華(科華數據/科華恒盛)、南都電源、科陸電子、南瑞繼保(未上市)和庫博能源(未上市)。
2020年度,海外電化學儲能(不含家用儲能)市場中,出貨量(功率規模)排名前五位的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依次為:陽光電源、比亞迪、南都電源、沃太能源(未上市,億緯鋰能有10%的股份)和圣陽電源(圣陽股份)。
6、電池+BMS+PCS+EPC公司概覽
(1)將上述企業制表
儲能行業有3個頭部公司。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都是全產業鏈。
陽光電源也早就開始布局。
(2)補充
補充一些儲能企業。
(3)財報中明確儲能收入的
注意,沒提到的不代表公司在儲能上沒有收入。
我上面列出的那些企業,在儲能上都是有收入的。只是財報中沒有單獨列出來。
(4)再提林洋能源(601222)
在《光伏行業-硅片電池組件公司介紹》中,我提到了林洋能源,在這篇文章中,我說“他們的管理層目光短淺”,這句話沒有錯,否則也不可能在2012年又回到了光伏產業。
但公司從15年開始布局分布式光伏+儲能的業務模式還是非常有眼光的。
簡單介紹下公司的歷程。
2010年公司賣出了光伏產業后,2012年又回到了光伏產業,從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和運維。2015年,開始布局儲能項目,在儲能項目上,經驗豐富。
詳細發展歷程如下:
林洋能源(股票代碼:601222)成立于1995年,是國內知名的智能電表及用電信息管理系統終端產品、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
2004年,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研發生產硅棒(錠)、硅片、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企業。
2006年,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拉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SOLF。
2008年,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了縱向一體化(硅片+電池+組件)。
2010年,林洋能源(股票代碼:601222)將其下屬公司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轉讓給韓國韓華集團。
2011年,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韓華新能源有限公司,納斯達克代碼修改為:HSOL。
2012年,公司重新回歸光伏產業,成立了“江蘇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應用產業,重點布局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與運營。
2015年公司名稱由“林洋電子”變更為“林洋能源”。
2015 年,公司從智能電表主業及分布式電站開發入手,不斷完善能源互聯網產業鏈布局,已逐步形成包括智慧分布式光伏云平臺、儲能系統及微電網、智慧能效管理云平臺及服務為一體的,覆蓋“發-儲-用”的能源互聯網業務架構,徹底打通公司智能、節能、新能源三大板塊業務鏈。
2015 年 7 月,公司為進一步開拓分布式能源和儲能市場,提高公司在大功率電力電子產品方面的研發能力,以收購股權方式參股林洋微網并持有其 20%的股權。同時通過增資擴股實現對林洋微網的控股,增資擴股完成后,公司持有其 51.52%的股權。
2016年,公司在微電網及儲能業務上,現已具備智能微電網能源管理系統、全系列儲能用 PCS、光伏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等高技術產品,同時可提供智能微電網、光充儲一體化充電站、多類型儲能電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綜合解決方案。
2016年,公司儲能、微電網業務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取得顯著突破。報告期內,公司打造了多個光充儲一體化超級充電站、兆瓦級智慧分布式儲能、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系統等多個儲能及微電網系統示范項目。
在 2017 年第七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林洋微網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儲能領域做出的貢獻和成績,榮獲“2017 年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 “中國儲能產業最佳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儲能行業年度大獎,并當選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副理事長單。
2017 年成功研發出的 250kW、500kW 兩款型號的儲能雙向變流器,完成了從 50kW 到 500kW 全系列覆蓋,為公司在儲能、微網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9年持續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重點培育“儲能+”領域的新模式;
從2015年開始,公司陸續建設了啟東林洋總部工業園微網項目、上海汽車城博物館微電網項目、上海軍工路光充儲項目、億緯鋰能惠州及湖北荊門廠區用戶側儲能項目、連云港東霞制衣用戶側儲能項目、安徽田集電廠光儲項目等多個儲能及微電網示范項目,涵蓋了多個應用領域,建立了林洋在儲能領域的技術積累及安全可靠等優勢,打造了一支專業性強、經驗豐富、技術和方案持續創新的優秀團隊。
2020 年 9 月,公司為開拓綜合能源板塊儲能業務,與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江蘇林洋億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 1 億元,公司持有其 85%股權,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是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持有其 15%股權。
江蘇林洋億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圍繞新能源發電配套儲能、用戶側儲能、用戶側光儲系統、調峰調頻儲能系統等應用場景,提供一體化、有針對性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產品包括電池管理系統(BMS)、儲能變流器(PCS)、能源管理系統(EMS)、溫度及消防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和產品。
公司專注于 BMS+PCS+EMS 的 3S 系統設計,以核心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打造競爭力。在儲能系統質量保證、施工聯調、售后維護、系統升級等方面,重點研發具有特色的能源管理軟件系統(儲能云平臺),通過軟件系統的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儲能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價值,并將軟件系統的服務和硬件系統結合服務理念貫穿于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為用戶提供一攬子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6)在裸泳嗎?
儲能概念非常火,但“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永福股份(300712)
公司以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含規劃咨詢)、工程總承包業務為主線,服務于電力、石油、化工等領域。在儲能方面確實有布局,且2021年6月9日有中標。
四方股份(601126):
四方股份主業是:智能電網業務、智能配用電業務、智能發電業務、智慧用電業務、電力電子應用業務。
2020年年報中這么寫:
“中標南方電網高壓鏈式級聯直掛大容量儲能變流器項目”
在經營計劃中這么寫:
“
抓住“3060”背景下的新能源大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儲能業務,基于已有產品及技術優勢,提升儲能產品解決方案及集成能力
”
沒錯,中標了一個儲能逆變器項目......未來經營計劃要“大力發展儲能業務”,但真正進度如何不得而知。儲能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暫時就寫著兩個吧,精力不夠。
(7)智光電氣(003035):迷惑的財務指標
2021年8月13日收盤,收盤價15.11,總市值119.04億,TTM 8.96。
TTM這個指標不錯吧,比起那些儲能公司的市盈率很是低估了。
2021年一季報凈利潤10.64億,同比增長4543.26%。ROE 29.72%,同比增長+3555.81%。
好牛!
但我們不能只看表象,它的營業收入只有3.15億。
奇怪嗎?營業收入3.15億,凈利潤為何有10.64億?
智光電氣一季報顯示,營業總收入3.15億,營業總成本3.6億,虧損0.45億。
沒錯,智光電氣一季度主業實際上是虧損的。
但它投資厲害呀,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2.999億。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什么?可以認為它是投資收益。
原來它投資了南網能源,1.5億變成了14.5億,賺了13億,注意,這只是賬面收益,股票根本沒有賣出的。這種股票投資應該有2年的限售期,2年后南網能源股價表現如何,不得而知了。
這種是不可持續的利潤,而且只是賬面收益。
是不是賬面收益其實上圖說的很清楚了。不過也可以再確認下,直接看貨幣資金就是了。
2021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貨幣資金較上期期末(2020年12月31日)余額下降33.35%”,根本沒收到錢。而且會導致遞延所得稅負債猛增了323.55%,當然這也是賬面的。
智光電氣一季報表明上看財務指標不錯,ROE高,凈利潤高,TTM低,但它實際上一季度業績是虧損的。
所以,看一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細分析財務數據,特別是主業盈利情況,排除不準確的財務數據后指標才會顯得有用。
文末劃重點。
鄭重說明:文中涉及公司相關是我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各位需要自行斟酌!!
參考資料來源于網上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更多好公司分享,請關注公眾號:尋找好公司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974瀏覽量
108942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012瀏覽量
33922 -
碳中和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2瀏覽量
138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