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自Matter1.0標準發布已經近4個月,市場中也開始出現了首批Matter設備,得益于新的智能家居標準,這些支持Matter的設備可以很輕松的與各種生態一起使用,如Apple Home、亞馬遜Alexa、小米米家等。以智能插座為例,不少企業已經推出了支持Matter的版本,其實際體驗又如何呢?
支持Matter的智能插座
作為與智能家居密切相關,甚至可以將非智能家居接入到全屋智能體系的產品,智能插座近年來受到許多企業的關注,國內包括小米、海爾、華為、奧克斯、歐瑞博等均有相應產品布局。
智能插座的主要作用為遠程控制、定時開關、節能等功能,因此許多時候也成為消費者選擇嘗鮮智能家居的首選產品。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插座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5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4%。
到了2022年,隨著Matter1.0標準的正式發布,智能插座也開始將這一協議應用在產品中。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的CES展中,Matter兼容產品也主要集中在智能插座、智能照明和智能這樣的品類。
有意思的是,目前非Matter的智能插座許多已經能夠適用于部分或者所有的主要平臺,而Matter版本的智能插座不僅在支持平臺上似乎沒有變化,甚至連價格也要貴上一倍左右。那消費者為什么要購買這種產品呢?
主要原因在于Matter版本的智能插座能夠讓本地控制和跨多個平臺的設置變得更加簡單。通常而言,為了實現能夠兼容多個平臺,普通的智能插座基本依賴于云端,這需要用戶創建多個賬號,跨平臺來登錄這些賬戶,并下載相應的APP來連接設備。
在這種情況下,會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由于中間云端的存在,導致響應速度沒有那么快,并且一旦失去網絡,那么依賴云端的整個智能家居也將分崩離析。
而Matter版本的智能插頭則解決了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在任何平臺或者任何的智能手機上共享該設備,同時無需云端,也不需要設置賬戶。并且由于Matter協議,可以允許設備離線工作,斷網也不影響智能家居的穩定運行。
以此來看,相比過去的普通智能插頭,Matter版本的智能插頭有了較大的升級。不少廠商已經推出了相關產品,如施耐德、Meross、樂鑫科技、TP-Link、合眾科技聯合泰凌微電子共同推出的產品等。
Matter智能插座的實際效果
盡管Matter協議的目標是讓任何廠商的Matter設備都能夠很輕易的添加到任何支持Matter的平臺,但目前由于協議才發布不久,許多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導致不少設備還無法真正做到互聯互通。
以Android和iOS的生態來看,Android應用無法連接到Apple Matter的產品,如HomePod、Apple TV等;也暫時沒有適用于Apple Home的Android應用程序,或許以后也不太可能有;iOS上的Amazon與Google Home應用程序還無法將Matter設備添加到各自的平臺。
而在實際使用Matter智能插頭時也碰到了這些生態上的問題,雖然Matter智能插頭已經可以添加到各個平臺中,但跨平臺添加設備時,可能會產生失敗。比如從Amazon Alexa中將Matter智能插頭添加到三星SmartThings時,基本無法成功,這是由于谷歌與三星之間的特殊合作關系所致,Matter顯然還無法跨過這種人為設置的生態壁壘。
這就導致用戶如果想要使用當前的Matter智能插頭產品,要么選擇只使用一個智能家居平臺,如Apple Home、三星SmartThings、亞馬遜Alexa,如果選擇使用多個平臺,則需要家中使用不同的設備,比如Android及iOS,這樣才能保證將Matter智能插頭有效在各個平臺中進行添加。
并且想要使用Matter設備,可能比想象中的更繁瑣。有國外科技媒體嘗試將Amazon Alexa中的Matter設備添加到另一個平臺,就遇到了許多困難。
首先需要在Alexa APP中的設置頁面中點擊“其他助手和應用程序”,該程序可以將選中的Matter設備廣播15分鐘,然后將設備唯一代碼復制到另一個程序當中。
但用戶無法在新的APP中直接掃描設備上的Matter QR碼進行添加,因為一個QR碼只能掃描一次,盡管許多用戶可能會保留這個碼防止設備恢復出廠設置后重新添加使用。
據CSA聯盟透露,原始代碼將不再有效,設備需要重新進入到配對模式,原來的生態系統也將提供一個新的代碼。這也是為了安全而做出的必要手段,否則非用戶掃描這個QR碼時,將很容易對設備進行配對,進而對用戶產生一定的安全風險。
但不少廠商并沒有明確解釋這一點,甚至在嘗試將設備分享到其他平臺時,其步驟都隱藏在設置以內的二級菜單以下中,似乎廠商并不希望用戶使用這項功能。
當用戶需要將一個Amazon Alexa中的Matter智能插頭添加到Google Home當中時,需要經歷以下的步驟。首先當然是打開Alexa APP獲得配對代碼,然后打開Google Home應用,點擊添加設備,再點擊新設備并等待谷歌掃描,等出現提示后再點擊“設置不同的設備”,繼續點擊“支持Matter的設備”。
接下來不要按照提示掃描設備上的Matter二維碼,要選擇“不適用二維碼設置”選項,再輸入來自Alexa中的Matter配對代碼,接著按照標準步驟就可以將設備添加到Google Home當中。
從整個流程來看,不僅在操作方式上有誤導,比如許多用戶并不知道想要將設備添加到新的平臺不能直接掃描設備上的二維碼,同時操作方式也比較繁瑣,入口較為隱蔽,可見即便是作為Matter協議的推行者,在推動Matter設備到其他平臺時也沒有想象中的直爽。
寫在最后
Matter版本的智能插頭可以認為已經是與各個生態平臺兼容最好的設備,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除了Matter1.0標準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外,也可以看到各個廠商對于已經添加在自己生態中的Matter設備應用在其他平臺時,并沒有多少積極性。
甚至部分平臺即便使用Matter也還是無法互通,比如Android設備無法控制Apple Matter的產品,或許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可控制的方式。這樣一來,廠商對于推廣Matter的意愿也在消退,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現在使用Matter設備,還為時尚早。
支持Matter的智能插座
作為與智能家居密切相關,甚至可以將非智能家居接入到全屋智能體系的產品,智能插座近年來受到許多企業的關注,國內包括小米、海爾、華為、奧克斯、歐瑞博等均有相應產品布局。
智能插座的主要作用為遠程控制、定時開關、節能等功能,因此許多時候也成為消費者選擇嘗鮮智能家居的首選產品。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插座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5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4%。
到了2022年,隨著Matter1.0標準的正式發布,智能插座也開始將這一協議應用在產品中。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的CES展中,Matter兼容產品也主要集中在智能插座、智能照明和智能這樣的品類。
有意思的是,目前非Matter的智能插座許多已經能夠適用于部分或者所有的主要平臺,而Matter版本的智能插座不僅在支持平臺上似乎沒有變化,甚至連價格也要貴上一倍左右。那消費者為什么要購買這種產品呢?
主要原因在于Matter版本的智能插座能夠讓本地控制和跨多個平臺的設置變得更加簡單。通常而言,為了實現能夠兼容多個平臺,普通的智能插座基本依賴于云端,這需要用戶創建多個賬號,跨平臺來登錄這些賬戶,并下載相應的APP來連接設備。
在這種情況下,會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由于中間云端的存在,導致響應速度沒有那么快,并且一旦失去網絡,那么依賴云端的整個智能家居也將分崩離析。
而Matter版本的智能插頭則解決了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在任何平臺或者任何的智能手機上共享該設備,同時無需云端,也不需要設置賬戶。并且由于Matter協議,可以允許設備離線工作,斷網也不影響智能家居的穩定運行。
以此來看,相比過去的普通智能插頭,Matter版本的智能插頭有了較大的升級。不少廠商已經推出了相關產品,如施耐德、Meross、樂鑫科技、TP-Link、合眾科技聯合泰凌微電子共同推出的產品等。
Matter智能插座的實際效果
盡管Matter協議的目標是讓任何廠商的Matter設備都能夠很輕易的添加到任何支持Matter的平臺,但目前由于協議才發布不久,許多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導致不少設備還無法真正做到互聯互通。
以Android和iOS的生態來看,Android應用無法連接到Apple Matter的產品,如HomePod、Apple TV等;也暫時沒有適用于Apple Home的Android應用程序,或許以后也不太可能有;iOS上的Amazon與Google Home應用程序還無法將Matter設備添加到各自的平臺。
而在實際使用Matter智能插頭時也碰到了這些生態上的問題,雖然Matter智能插頭已經可以添加到各個平臺中,但跨平臺添加設備時,可能會產生失敗。比如從Amazon Alexa中將Matter智能插頭添加到三星SmartThings時,基本無法成功,這是由于谷歌與三星之間的特殊合作關系所致,Matter顯然還無法跨過這種人為設置的生態壁壘。
這就導致用戶如果想要使用當前的Matter智能插頭產品,要么選擇只使用一個智能家居平臺,如Apple Home、三星SmartThings、亞馬遜Alexa,如果選擇使用多個平臺,則需要家中使用不同的設備,比如Android及iOS,這樣才能保證將Matter智能插頭有效在各個平臺中進行添加。
并且想要使用Matter設備,可能比想象中的更繁瑣。有國外科技媒體嘗試將Amazon Alexa中的Matter設備添加到另一個平臺,就遇到了許多困難。
首先需要在Alexa APP中的設置頁面中點擊“其他助手和應用程序”,該程序可以將選中的Matter設備廣播15分鐘,然后將設備唯一代碼復制到另一個程序當中。
但用戶無法在新的APP中直接掃描設備上的Matter QR碼進行添加,因為一個QR碼只能掃描一次,盡管許多用戶可能會保留這個碼防止設備恢復出廠設置后重新添加使用。
據CSA聯盟透露,原始代碼將不再有效,設備需要重新進入到配對模式,原來的生態系統也將提供一個新的代碼。這也是為了安全而做出的必要手段,否則非用戶掃描這個QR碼時,將很容易對設備進行配對,進而對用戶產生一定的安全風險。
但不少廠商并沒有明確解釋這一點,甚至在嘗試將設備分享到其他平臺時,其步驟都隱藏在設置以內的二級菜單以下中,似乎廠商并不希望用戶使用這項功能。
當用戶需要將一個Amazon Alexa中的Matter智能插頭添加到Google Home當中時,需要經歷以下的步驟。首先當然是打開Alexa APP獲得配對代碼,然后打開Google Home應用,點擊添加設備,再點擊新設備并等待谷歌掃描,等出現提示后再點擊“設置不同的設備”,繼續點擊“支持Matter的設備”。
接下來不要按照提示掃描設備上的Matter二維碼,要選擇“不適用二維碼設置”選項,再輸入來自Alexa中的Matter配對代碼,接著按照標準步驟就可以將設備添加到Google Home當中。
從整個流程來看,不僅在操作方式上有誤導,比如許多用戶并不知道想要將設備添加到新的平臺不能直接掃描設備上的二維碼,同時操作方式也比較繁瑣,入口較為隱蔽,可見即便是作為Matter協議的推行者,在推動Matter設備到其他平臺時也沒有想象中的直爽。
寫在最后
Matter版本的智能插頭可以認為已經是與各個生態平臺兼容最好的設備,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除了Matter1.0標準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外,也可以看到各個廠商對于已經添加在自己生態中的Matter設備應用在其他平臺時,并沒有多少積極性。
甚至部分平臺即便使用Matter也還是無法互通,比如Android設備無法控制Apple Matter的產品,或許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可控制的方式。這樣一來,廠商對于推廣Matter的意愿也在消退,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現在使用Matter設備,還為時尚早。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智能插座
+關注
關注
5文章
194瀏覽量
27797 -
Matter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8瀏覽量
58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成功案例分享 — 芯科科技助力涂鴉智能打造Matter over Thread模塊,簡化Matter設備開發
涂鴉智能使用芯科科技的MG24 SoC打造Matter over Thread模塊
Matter占用傳感器強化智能家居自動化
本項目展示了如何構建一個支持Matter智能家居無線連接標準的占用傳感器(occupancy sensor),用于基于房間占用狀態自動控制照明。該傳感器參考設計是使用新發布的兼容 Matter
芯科科技Matter智能家居參考設計演示
用戶家里面如果有蘋果或者安卓的手機,這樣的一個智能控制器都可以對接到,因為他們已經原生支持Matter了。那對于消費者來說,只要看到有這樣Matter logo的產品,就可以組裝自己的智能
INA210放大的時候,當REF電壓為0時,實際輸出會比取樣電阻上的壓降*200倍的結果低呢?
INA210在放大的時候,當REF電壓為0的時候,實際輸出會比取樣電阻上的壓降*200倍的結果低呢?
比如取樣電阻50毫歐,經測試發現 假設電流是50ua,那么理論輸出是0.05*0.05*200
發表于 08-12 07:33
[文章] 【xG24 Matter開發套件試用體驗】點亮一個LED
Matter LED 燈開發套件、Matter 兼容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如 HomePod mini、Google Nest Hub)。
對比設備: 51單片機開發板、配套的LED燈。
二、功能測試:點亮
發表于 07-26 15:12
請問Matter Android APP是否支持連接市面上的Matter設備?
各位大佬們,請教下我基于matter開源的Android App,是否可以連接市面上其他的matter協議設備并且進行控制呢?如果不可以,是需要其他認證碼?
發表于 07-24 07:25
【xG24 Matter開發套件試用體驗】初識xG24 Matter開發套件
網狀網絡、Zigbee、Thread 和 Matter。
該板的關鍵功能包括一個 USB 接口、一個板載 SEGGER J-Link 調試器、數據包追蹤接口和按鈕,并可通過 mikroBus 插座
發表于 07-11 23:31
【xG24 Matter開發套件試用體驗】+開機啟動
xG24 Matter開發套件試用體驗:
1.EFR32xG24 Explorer 套件是一個基于 EFR32MG24 片上系統的小封裝開發和評估平臺。EFR32xG24 Explorer 套件專注
發表于 07-11 14:05
CYUSB2014-BZXC從屬FIFO模式,有沒有可能設置一個信號輸出,以識別插座何時完成切換?
附錄 A 顯示這個時間不是恒定的。
每次都等待最長時間很可能會影響處理時間,因此我希望在必要的最短時間內進行處理。
那么,有沒有可能設置一個信號輸出,以識別插座何時完成切換?
(例如
發表于 07-04 06:27
請問ESP32-S3-WROOM-1支持Matter應用協議嗎?
請問有大佬知道ESP32-S3-WROOM-1支持Matter應用協議嗎?如果不支持有什么辦法可以給板子加上Matter協議嗎?十分感謝!
發表于 06-17 06:08
使用esp32c3開發matter時,開發好的產品還需要走matter官方認證流程獲得認證嗎?
低級別的認證以及申請一個制造商ID。但是這里這個認證不知道具體是哪方面以及怎么做。有沒有哪位大佬了解的指導一下?以及,當使用其它平臺的軟件控制matter設備時,該軟件上顯示的產品名稱/產品圖片等信息可以改嗎?該怎么改或者會顯示這種內容嗎?
發表于 06-11 07:46
Matter網關是什么?Matter網關的功能作用
Alliance(前身為Zigbee聯盟)推動的一項行業標準。該標準旨在為智能家居設備創建一個統一的、基于互聯網協議(IP)的連接標準,使得不同品牌和平臺的智能設備能夠無縫互操作。 Matter網關
Matter生態中Multi-Fabric使用介紹
隨著Matter的不斷推進和完善,泰凌也在持續和各個生態接觸,讓泰凌的Matter設備可以加入盡可能多的生態中去,讓使用泰凌產品的用戶有更多的選擇。 目前Matter已經在向著1.3版
磁控管插座怎么識別好壞
磁控管插座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電器插座,其原理是通過使用電磁感應技術來控制電器的開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磁控管插座被廣泛應用于很多電器設備,如電視機、電冰箱等。 首先,一個好的磁控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