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LG Display向外媒透露,即將推出的電視將采用下一代OLED面板,該面板采用了微透鏡陣列 (MLA) 技術用來提高屏幕亮度及可視角度,并且屏幕的分辨率達到4K級別。從LG方面所透露的數據來看,采用這一屏幕的電視亮度將達到2040nit,甚至將超過三星S95C的2000nit,成為全球最佳。
亮度的大幅提升主要歸功于MLA技術,這是一項旨在從根本上提升OLED電視亮度的新技術,通過將數十億個微型凸透鏡放置在OLED面板的像素上,從而實現將亮度提升到比傳統OLED屏幕高150%的程度,能源效率也提升了約22%。
具體來看,所謂微透鏡陣列,便是由數個通光孔徑及浮雕深度為微米級的微透鏡按照特定的排列所組成的陣列。通過調整微透鏡陣列中的形狀、焦距、排布結構方式、占空比等,能夠實現一定的光學功能,提高光學系統的集成度和性能。
有研究表明,采用相同口徑且間隔一致的MLA時,在±40°的視角范圍內,OLED的外量子提取效率顯著增加,相鄰微透鏡的間隔越小,即微透鏡的占空比越大,OLED的相對輻射光強越大,垂直OLED基底方向的光強也越大。
當微透鏡緊密排列時,相同口徑和間隔的微透鏡陣列,蜂窩排列的微透鏡占空比比正交排列的占空比大,因此,貼附蜂窩排列微透鏡陣列的OLED,在垂直基底方向的輻射光強較大,與不貼附微透鏡陣列時相比,最多可提高57%,而正交排列的微透鏡陣列最多可提高50.3%。
與傳統透鏡相比,微透鏡陣列由許多小透鏡組成,每個小透鏡都有自己的光軸,可以并行傳輸和變換光信號,而傳統透鏡通常只有一個光軸,只能串行地處理光信號。微透鏡的優點在于能提高光學系統的集成度、性能和靈活性,縮小系統的體積和重量,降低成本和功耗。
MLA通常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非球面微透鏡陣列與球面微透鏡陣列。其中非球面微透鏡陣列占市場主要份額,達到62.01%,球面陣列僅為37.99%。
目前微透鏡陣列的主要生產地集中在日本和歐洲地區,而消費區域以亞太和歐洲為主。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MLA市場規模達到13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2億元。不過隨著LG、三星等廠商對MLA應用的推廣,預計這一市場規模將進一步上漲。
2021年,LG Display便在OLED面板上應用氘技術,來將屏幕的亮度從800nit提升至1000nit以上,而今采用MLA技術不僅能進一步提升亮度,還可以延長面板的壽命。不過目前受到技術限制,微透鏡陣列的制作工藝復雜,對精度要求高,也較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比如LG Display在首次使用MLA技術時便遇到了問題,使用MLA時會導致顯示屏看起來不均勻或存在一些不均勻的“污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LG Display將在生產中添加一種使用微珠擴散粘合劑,來消除由應用MLA所引起的污點問題。
擴散膠具有類似擴散板的效果,可以擴散來自LCD面板的LED背光單元的光,使屏幕顏色和亮度更均勻。目前這種擴散材料主要由日本Sumitomo生產,不過使用這種擴散材料也會導致成本的進一步上升。
未來,隨著MLA技術的不斷成熟,這一技術也將被應用于智能家居領域。并且由于MLA的特性,運用在OLED面板上不僅亮度有提升,同時能夠顯示得更清晰,不僅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加強產品競爭力,還能幫助企業將產品向高端化邁進。
亮度的大幅提升主要歸功于MLA技術,這是一項旨在從根本上提升OLED電視亮度的新技術,通過將數十億個微型凸透鏡放置在OLED面板的像素上,從而實現將亮度提升到比傳統OLED屏幕高150%的程度,能源效率也提升了約22%。
具體來看,所謂微透鏡陣列,便是由數個通光孔徑及浮雕深度為微米級的微透鏡按照特定的排列所組成的陣列。通過調整微透鏡陣列中的形狀、焦距、排布結構方式、占空比等,能夠實現一定的光學功能,提高光學系統的集成度和性能。
有研究表明,采用相同口徑且間隔一致的MLA時,在±40°的視角范圍內,OLED的外量子提取效率顯著增加,相鄰微透鏡的間隔越小,即微透鏡的占空比越大,OLED的相對輻射光強越大,垂直OLED基底方向的光強也越大。
當微透鏡緊密排列時,相同口徑和間隔的微透鏡陣列,蜂窩排列的微透鏡占空比比正交排列的占空比大,因此,貼附蜂窩排列微透鏡陣列的OLED,在垂直基底方向的輻射光強較大,與不貼附微透鏡陣列時相比,最多可提高57%,而正交排列的微透鏡陣列最多可提高50.3%。
與傳統透鏡相比,微透鏡陣列由許多小透鏡組成,每個小透鏡都有自己的光軸,可以并行傳輸和變換光信號,而傳統透鏡通常只有一個光軸,只能串行地處理光信號。微透鏡的優點在于能提高光學系統的集成度、性能和靈活性,縮小系統的體積和重量,降低成本和功耗。
MLA通常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非球面微透鏡陣列與球面微透鏡陣列。其中非球面微透鏡陣列占市場主要份額,達到62.01%,球面陣列僅為37.99%。
目前微透鏡陣列的主要生產地集中在日本和歐洲地區,而消費區域以亞太和歐洲為主。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MLA市場規模達到13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2億元。不過隨著LG、三星等廠商對MLA應用的推廣,預計這一市場規模將進一步上漲。
2021年,LG Display便在OLED面板上應用氘技術,來將屏幕的亮度從800nit提升至1000nit以上,而今采用MLA技術不僅能進一步提升亮度,還可以延長面板的壽命。不過目前受到技術限制,微透鏡陣列的制作工藝復雜,對精度要求高,也較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比如LG Display在首次使用MLA技術時便遇到了問題,使用MLA時會導致顯示屏看起來不均勻或存在一些不均勻的“污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LG Display將在生產中添加一種使用微珠擴散粘合劑,來消除由應用MLA所引起的污點問題。
擴散膠具有類似擴散板的效果,可以擴散來自LCD面板的LED背光單元的光,使屏幕顏色和亮度更均勻。目前這種擴散材料主要由日本Sumitomo生產,不過使用這種擴散材料也會導致成本的進一步上升。
未來,隨著MLA技術的不斷成熟,這一技術也將被應用于智能家居領域。并且由于MLA的特性,運用在OLED面板上不僅亮度有提升,同時能夠顯示得更清晰,不僅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加強產品競爭力,還能幫助企業將產品向高端化邁進。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53瀏覽量
226502 -
屏幕
+關注
關注
7文章
1208瀏覽量
56259 -
微透鏡
+關注
關注
1文章
24瀏覽量
92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VirtualLab Fusion應用:微透鏡陣列CMOS傳感器分析
摘要
近幾十年來,CMOS傳感器的像素尺寸已經從10μm縮小到2μm,甚至更小。通過減小像素尺寸,可以獲得更高的空間分辨率。同時,這也給每個像素上微透鏡的功能帶來了問題。在本例中,我們研究了像素
發表于 04-07 08:56
JCMSuite應用——微透鏡(Micro lens)仿真
該示例是對 Gschrey 等人的單光子源設計[1]的改編。 該幾何結構由多層襯底構成,襯底為布拉格反射鏡,在襯底頂部有一個微透鏡,量子點位于頂層內:
由布拉格反射鏡組成的微
發表于 03-13 08:54
VirtualLab Fusion應用:熱透鏡引起焦點偏移的研究
摘要
隨著材料加工技術的發展,高功率激光光源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在光學系統的各個元件中產生大量的熱量,可能引入各種光學效應,如熱透鏡效應,它將改變透鏡的焦距。在這個用例中,我們演示了由
發表于 03-12 09:43
VirtualLab Fusion應用:超透鏡的設計與分析
與設置:單平臺互操作性
連接建模技術:超構透鏡
? 超構透鏡(柱結構分析)
? 傳播到焦點
? 探測器
周期性微納米結構可用的建模技術:
發表于 03-04 10:05
微透鏡陣列精準全檢,優可測3D自動量測方案提效70%
微透鏡陣列可實現許多傳統光學元器件難以實現的特殊功能,應用廣泛。某福州工廠需全檢晶圓MLA產品,引入優可測NX230系列晶圓3D自動量測設備,實現高精度、高效率自動化檢測,單顆透鏡檢測

微透鏡陣列的高級模擬
摘要
微透鏡陣列在數字投影儀、光學擴散器、三維成像等各種光學應用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VirtualLab Fusion允許應用一種先進的場跟蹤算法,通過所謂的多通道概念來分析這樣的數組元素。在本例
發表于 01-09 08:48
微透鏡陣列后光傳播的研究
1.摘要
隨著光學投影系統和激光材料加工單元等現代技術的發展,對光學器件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微透鏡陣列正是這些領域中一種常用元件。為了充分了解這些元件的光學特性,有必要對
發表于 01-08 08:56
眼內衍射透鏡的設計與分析
實際二元結構的情況下對晶狀體系統進行建模。通過改變二元結構的高度,我們進一步研究了衍射透鏡的性能。
設計任務
模擬與設置: 單一平臺的交互性
建模技術的單平臺的交互性
光在系統中傳播時會遇到
發表于 12-30 10:13
微透鏡陣列在汽車投影燈中的應用
立刻出現歡迎光毯,而車門上則投影出車輛的標志或者你的名字,這一切都讓你感到獨特和個性化。融合這些夢幻又個性化的光學技術使科技與藝術得以完美結合,也帶給我們全新的駕駛體驗。而將駕駛體驗推向一個全新的維度的技術之一正是源于仿生學中昆蟲復眼結構的

LG OLED屏與三星Tizen系統結合,Loewe Stellar智能電視震撼登場
Stellar智能電視選用LG Display的WRGB OLED面板及微透鏡陣列2.0(MLA 2.0),提供42英寸至83英寸多種尺寸選擇,預計2024年中期還將推出97英寸版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