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無橋PFC拓撲主要為提高效率(省掉了整流橋及其損耗),但相對傳統Boost PFC,在成本(所用MOS管和快速二極管多一倍)、控制(相對復雜)和EMC方面(EMI和surge需要額外處理才能滿足要求)不具優勢,因此該電路適合于對效率要求較高的模塊,對效率要求不高的仍推薦使用傳統Boost PFC電路。
圖2 基本無橋PFC電路原理圖
如圖2所示,為基本無橋PFC電路原理圖,可以看成由兩組對稱的傳統Boost電路組成,其分別由L1/Q1/D1(圖2中綠色部分,這里稱為支路1)和L2/Q2/D2(圖2中藍色部分,這里稱為支路2)構成。由于去掉了整流橋,因此帶極性的交流輸入直接加到了Boost電路上,兩組Boost電路在正負半周內分時工作(這里稱為PWM工作態),同時在不處于PWM工作態時,其MOS管和電感需要為處于PWM工作態的電路提供電流回到電源的通路,這里稱為續流態。具體工作過程分析如下:
在交流輸入正半周內(即L電壓和N電壓關系是Vl>Vn),此時交流輸入電流也為正,支路1的MOS管Q1處于PWM工作態,同時支路2的MOS管Q2續流,一直導通(可以通過MOS管,也可以通過其體二極管,取決于其控制方法);圖3給出了在正半周內,Q1導通和關斷時的電流流向,從圖3可以看出,正半周Q1處于PWM工作狀態,Q2一直續流實現了PFC功能。
在交流輸入負半周,同理可以分析出相關工作狀態。圖4給出了在負半周內,Q2導通和關斷時的電流流向,從圖4可以看出,負半周Q2處于PWM工作狀態,Q1一直續流實現了PFC功能。
圖3 交流輸入正時,Q1導通和關斷時電流流向
圖4 交流輸入負時,Q2導通和關斷時電流流向
通過分析傳統Boost PFC和無橋PFC的工作原理及狀態,我們可以得到表1所示差異。在器件使用個數上,無橋PFC省掉了一個整流橋,但MOS管和快速二極管需要多用一倍,在成本上處于明顯劣勢;同時通過導通和關斷時的電流路徑可以知道,無橋PFC用“1個體二極管或MOS管”的損耗代替了傳統Boost PFC的“2個整流二極管”的損耗,可明顯提高效率。
表1:傳統Boost PFC和無橋PFC對比
-
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48文章
10102瀏覽量
171767 -
原理圖
+關注
關注
1326文章
6415瀏覽量
240541 -
MOS管
+關注
關注
109文章
2626瀏覽量
70856 -
PFC
+關注
關注
47文章
1021瀏覽量
108304 -
Boost
+關注
關注
5文章
386瀏覽量
4969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針對無橋Boost PFC電路的驗證及EMI實例分析

ADS1292R原理圖按照手冊上基本無改動,心電導聯接觸放電4000V靜電測試時,會導致設備死機,怎么解決?
無橋PFC變換器綜述
常見的無橋Boost PFC電路對比分析
基于精密整流電路的無橋PFC的研究
平衡半橋PFC電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