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第六屆中國(西安)國際3D打印大會上,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院講座教授呂堅作了主題分享,分析了未來增材制造發展趨勢。
呂堅院士表示,未來增材制造的發展趨勢主要關注如下幾方面,一是材料本身的發展十分重要,如墨水的形式及粉末的設計,要考慮自身性能和成形性;二是非均勻性控制工程,包括梯度材料,其非均勻性控制成為自然的重要領域;三是由于增材制造多材料制造提供了諸多的可行性,因此多相工程也是未來的重要領域;四是由于多相工程衍生出來的內應力問題突出,各種材料熱膨脹系數、力學性能不同,導致在冷卻和成型過程中,必然產生復雜的內應力,因此預應力工程十分重要。
“未來通過3D、4D打印技術,將會實現器件剛柔結合,拓撲可變、功能/智能化。” 呂堅院士表示。
呂堅院士還分享了團隊在4D打印領域的研究情況。他表示,4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技術之一,可以打印有形狀記憶的金屬、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隨后通過熱、電、預應力等多刺激的變形,實現了4D打印陶瓷。
通過該技術,發展了彈性體衍生的折紙陶瓷和4D打印陶瓷,更重要的是發展了新型的陶瓷體系。該技術實現了在燒結前變形能力強,在燒結后實現納米晶和非晶的有效組合,從而大幅提高部件的力學性能。
據了解,通過打印4D打印陶瓷和折紙結構,還可以打印形狀復雜的結構,如制氫催化劑。該方法制造的器件力學性能比強度高,與其他類似打印技術相比,比強度更高十數倍,或者同一比強度下,相應尺寸小數十倍。
另外,呂堅院士表示,團隊還推出直寫式4D打印梯度結構陶瓷,通過打印所得平面前驅體陶瓷,在不施以任何外力和裝置的情況下,在熱處理過程中自動按照預先設計進行變形,轉化為擁有特殊形狀的復雜結構陶瓷。其壓縮力學性能十分優異。
呂堅院士指出,4D打印陶瓷要從解決“卡脖子”問題,轉化為新材料、新部件、新工藝、新產品、新裝備,可以實現部分應用領域領先。更好的服務5G通訊、3C產業、無線充電、可折疊手機、生物醫療、航空航天、核電產業等。
增材制造正在改變傳統制造業
但該模式在產品開發初期
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
設計者需要考慮產品質量、成本和用戶要求
因此,增材制造軟件十分重要
6月27-29日
深圳華中科技大學研究院
將攜增材制造工藝CAE仿真軟件、焊接工藝CAE仿真軟件
熱處理工藝CAE仿真軟件等前沿成果
亮相2023國際新材料展新材料科技成果專區
附部分展品詳情
增材制造工藝CAE仿真軟件
iAdditive是一款適合于激光選區熔化、電子束選區熔化、激光定向能量沉積、電子束定向能量沉積、電弧熔絲增材等大多數增材制造工藝的國產自主仿真軟件,并且可模擬鋼、鋁、鈦、銅、鋅、鎂等同種及多材料的打印;接口開放,支持自定義材料,內嵌100多種材料庫,材料參數隨溫度非線性變化。
應用領域:航空、航天、航發、汽車、石油、電子、船舶、兵器、軌道交通等領域
焊接工藝CAE仿真軟件
InteWeld 可以建立焊接工藝有限元模型,包括材料、焊接工藝及裝夾等條件進行設置,支持千萬級別實體網格模型,數百條焊縫及數十種焊接工藝或多種熱處理工藝的流暢操作、可視化顯示及設置;具備多種求解算法,包括熱彈塑性,局部整體映射算法等,可以對焊接過程溫度場、變形場、應力場等進行求解計算。
應用領域:航空、航天、航發、汽車、石油、電子、船舶、兵器、軌道交通等領域
熱處理工藝CAE仿真軟件
GoHT是一款國產自主可控的專業熱處理工藝仿真工業軟件,主要用于仿真熱處理過程的溫度場、應力場、變形場和正火、淬火、回火、固溶、時效等熱處理工藝設計。
四面體網格自動生成軟件
VisionMesh是一款四面體網格自動生成軟件,無需幾何修復,僅需幾分鐘時間人工操作,其它時間交給算法,即自動生成并優化出高質量網格,效率達200萬單元/小時,網格生成過程中同步支持差、并、交等布爾運算,無需在CAD中進行三維組合體的模型編輯。并且網格加密形式豐富,支持曲率、點、線、球、圓環、圓柱、距離場及導入幾何體加密。
應用領域:航空、航天、航發、汽車、石油、電子、船舶、兵器、軌道交通等領域
-
新材料
+關注
關注
8文章
401瀏覽量
21568 -
4D打印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瀏覽量
12069 -
增材制造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4瀏覽量
12953
原文標題: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呂堅:未來增材制造發展有四大趨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xincailiaozaixian,微信公眾號:新材料在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歐洲科學院院士蔣田仔:智能化技術推動腦控和控腦技術發展

傳感器專家郭源生當選2025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