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之初,有關于“沉默性缺氧”的話題在網絡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與此同時,能夠針對這一問題,檢測血氧飽和度的血氧儀,也成為繼N95口罩、體溫計和退燒藥之后,被賣到脫銷的防疫用品,并且在市場中出現了哄抬物價的局面,使得原本售價只要幾十元或上百元的血氧儀,一路飆升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2023年1月31日,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因哄抬血氧儀價格,被鎮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70萬元。
小小的血氧儀成本究竟是多少?有什么理由賣到這么貴?其工作原理有多復雜?魚躍冤嗎?帶著這些疑問,小編近日對一款血氧儀進行了拆解。
外觀及拆解流程
本次拆解的血氧儀為款指夾式脈沖指尖血氧儀,除了能夠用過指尖血流檢測血氧飽和度之外,還能夠檢測心率。在結構方面,這款血氧儀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層結構為血氧儀的屏幕,下層結構主要是電池倉部分,二者通過鋼制彈簧進行連接。
此款血氧儀的檢測艙位于血氧儀的中間部位,由于采用的是無創檢測技術,在該血氧儀檢測艙壁的上下兩側各放置了一個光學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并在使用黑色硅膠對內部進行覆蓋,減少外部光線對檢測結果造成干擾。
在連接方面,此款血氧儀整體均通過卡扣進行固定,并未使用到一顆螺絲。只需使用螺絲刀沿著機殼邊緣稍微用力,即可實現設備的分離。血氧儀的主板位于顯示屏上機蓋的下方,通過4根導線與電池倉,以及用于接收檢測信號的光電二極管相連。
物料及原理解析
通過拆解發現,這塊主板是一塊雙層板,主要的器件均集中在板子的正面,背面只有一顆集成了紅光與紅外光的小燈珠。
這顆燈珠是血氧儀進行光電檢測的發射端,在我們進行血氧檢測時,紅光與紅外光會透過手指傳遞到與下方孔位對應的光電二極管上,光電檢測二極管就會將接收到的信號進行一系列的濾波放大處理后,傳遞到具有ADC的MCU中進行模數轉換,計算出人體的血氧飽和度。此種檢測方法主要是利用了一種叫作PPG的光學原理,血紅蛋白在含氧量的不同狀態下,對紅光和紅外光的吸收率會存在差異,在血氧飽和的狀態下,血紅蛋白對紅外光的吸收率會比紅光高。反之,在血氧飽和度低的狀態下,血紅蛋白對紅外光的吸收率會比紅光低。位于手指下方的光電二極管,就能將透過手指殘余的紅外光和紅光進行收集,并交由主控芯片,根據不同光的透過量計算出血氧的實際飽和度。絲印為BP0P125的芯片是此款血氧儀的主控,也是這款血氧儀有且僅有的一顆芯片。雖然并未查詢到與該芯片相關的信息,不過從設備實現的功能,可以推斷出這款芯片不僅內置了ADC,同時還支持輸出PWM信號驅動管屏幕。
在屏幕方面,此款血氧儀使用了類似于數碼管的LED顯示屏。屏幕主要由多顆LED燈珠組合成的背光源,以及定制化的屏幕模板兩部分構成。在需要顯示測量數據時,主控芯片就可以通過控制LED燈珠的點亮和熄滅,實現相應數值的顯示。雖然,使用此類屏幕能夠很好地壓縮物料成本,但電路的設計難度會比使用其它屏幕更高。
通過拆解來看,這款血氧儀使用到了一顆芯片,功能的實現以及工作原理還是非常的簡單的。具體電路結構,如上圖所示。
為什么智能手表測血氧不準
在疫情暴發初期,血氧儀的脫銷,讓智能手表成為很多家庭的備選。但是關于“智能手表測血氧不準”的話題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為什么智能手表測血氧不準?之所以智能手表檢查出來的結果與血氧儀檢測出來的結果存在差異,并不是因為智能手表檢測出來的結果不準,而是在檢測過程中,存在的干擾因素過多。就以本次拆解的這款血氧儀為例,在進行血氧檢測時,手指與光學檢測元件都能夠保持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內,并且檢測空間內壁全部使用黑色硅膠進行包裹,這也就很好地避免了光線反射和外部光線射入對測量結果造成干擾。智能手表就不一樣了,通常情況下,智能手表采用的是反射式檢測技術,在進行血氧檢測時,外部光線會通過手表與手腕之間的縫隙進入,對最終的檢測結果造成干擾。另外,手表腕帶的松緊程度也會影響檢測的最終結果。
結語
總的來說,血氧儀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所使用到的材料也并非專用材料,不會像疫情初期的熔噴布一樣面臨缺貨危機,類似紅外燈珠、光電二極管、屏幕等此類器件都是比較容易獲得的材料(華秋商城線上均可購買),總的成本加起來最多也就幾十元。之所以血氧儀被賣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主要還是因為需求量的激增,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讓中間商有了哄抬物價的機會。
-
檢測
+關注
關注
5文章
4582瀏覽量
92455 -
血氧儀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4瀏覽量
250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抗干擾與穩定性:無刷血氧儀驅動方案的電路設計精髓 --其利天下

HOLTEK全新脈搏血氧儀MCU產品介紹
使用高度集成的低成本MSPM0 MCU簡化脈搏血氧儀設計

AFE4403用于心率監護儀和低成本脈搏血氧儀的超小型集成式模擬前端數據表

功率因數0.89被罰款如何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