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決定在德國設立晶片工廠,其效果持續受到歐洲媒體的關注。歐洲金融公司指出:“tsdf的投資是德國領先汽車產業所必需的,英特爾發表更大、更進步的公平投資是冒險性的賭博。”
歐盟(eu)出臺歐盟芯片法(EuropeanChips Act)后,歐洲形成了三大半導體投資。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又稱格芯)投資100億歐元在法國建設晶片工廠。英特爾計劃在德國再增加300億歐元。
據歐洲政策專門報道機構“歐洲動態”(EurActiv)援引幾位學者的意見稱,臺灣半導體公司(tsmc)和意大利、法國(意大利、法國)對歐洲的投資被認為比英特爾更實用。
英特爾6月公布的德國投資計劃將增加近一倍,成為“前所未有的領先”半導體產業鏈。
英特爾可以說是“投歐盟所好”,因為歐盟芯片法案的核心論點之一是必須投入到最先進的技術開發和生產中。去年,歐洲媒體甚至有傳聞稱,歐盟官員對tsmc計劃的28/22納米工程的投資表示不滿說:“不先進。”
由于英特爾的投資,德國政府可以增加100億歐元的補貼,但“歐洲戴伊”援引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國際研究所所長杜懋之(MathieuDuchatel)指的話報道說:“德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非常快。”英特爾要在德國生產5 - 7納米芯片是“冒險的下注”。
該等級的芯片主要用于智能手機、數據服務器、超級電腦等,但歐洲在這一領域的領先企業不多,需求也不多。duchems方面判斷說,要想在歐洲大量生產這種微芯片,“目前還沒有得到驗證”。
與此相比,tsmc將在德國生產的半導體最適合eu的重要經濟部門。這是具有歐洲競爭力并擁有大市場的汽車產業。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的研究員christopher cytera在《歐洲力學》(european dynamics)上發表的文章中對此做出了回應。
他主張,歐洲應把重點放在尖端包裝和電力半導體(與電氣裝備的用途相同)的研究開發及制造上。“歐洲要做的是投入巨額資金建造一個巨大的工廠來制造世界上最小的芯片。”
西特拉等學者認為,《歐盟芯片法》將引領的430億歐元總投資額不足以競爭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而且還達不到歐盟到2030年將全世界芯片市場比重從10%增至20%的兩倍的目標。
歐洲改革中心(cer 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研究員麥爾斯(Zach Meyers)在接受歐洲動向采訪時表示,歐盟的市場占有率目標依賴于全球其他地區生產停滯的不現實假設。
不僅美國半導體法提出的公共投資額超過2550億歐元,韓國半導體法也預計到2030年將吸引超過3900億歐元的民間投資。麥爾斯甚至認為,遭到美國科技封鎖的中國政府想要大量投資自制芯片,可能會導致全球供應過剩,給歐洲積極推進的投資計劃帶來風險。
此外,目前所有學者都同意的一點是歐洲半導體生產人力不足。
市場調查公司yole的半導體部門負責人卓里維特(Emilie Jolivet)對歐洲動態動向表示:“歐盟半導體法的實施和對半導體工程師的適當培訓可能需要幾年時間。”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927瀏覽量
43370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342瀏覽量
230163 -
意法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1文章
3217瀏覽量
109601 -
晶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406瀏覽量
318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博通與臺積電或有意瓜分英特爾
英特爾18A與臺積電N2工藝各有千秋
博通與臺積電或考慮接手英特爾業務
美推動英特爾拆分制造部門與臺積電合資
半導體三巨頭格局生變:英特爾與三星面臨挑戰,臺積電獨領風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