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材料表面的光生電荷定位顯著影響光催化性能,特別是對多-電子CO2還原。具有靈活設計反應位點的雙-單原子(DSA)催化劑在CO2光還原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DSA催化劑中的電荷轉移機制仍然知之甚少。基于此,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和冉景潤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首次報道了金(Au)和鈷(Co)DSA催化劑上的反向電子轉移機制。原位表征證實,對于負載Co或Au單原子的CdS納米顆粒(CdS NPs),光生電子被定位在Co或Au單原子周圍。然而,在DSA催化劑中,電子從Au離域而聚集在Co原子周圍。
更重要的是,結合先進的光譜研究結果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證據表明,Au/Co DSA中的反向電子轉移促進了電荷再分配和CO2分子的活化,從而極大提高了光催化CO2的還原效果。例如,對比單獨使用的CdS,CdS負載的Au/Co DSA的CO和CH4的產率分別提高了2800%和700%。此外,DSA中的反向電子轉移可以用于電荷再分配的實際設計和促進CO2的光還原。本研究結果將有利于負載DSA催化劑的研究和制備,以用于生產太陽能燃料。
研究背景
光催化CO2還原反應對太陽能到燃料的轉化和碳中和具有吸引力,但目前的CO2光還原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原因如下:
(1)CO2分子的惰性,非電偶極子和強C=O雙鍵限制了吸附和活化;
(2)本征多電子過程需要更多的電子積累和利用。引入表面缺陷等策略被報道用于重新分配電子和激活CO2分子,其中金屬位點最為關注,因為表面電子分布可以通過相/尺寸工程靈活地調整,但這些受到元素、配位環境、底物類型和活性原子空間的顯著影響。 隨著金屬納米顆粒的尺寸縮小到單原子,金屬位點的影響和電子轉移/分布的機制變得更加復雜。同時,基底也會影響光生電子的轉移方向。
因此,不同的金屬位點和基底誘導相反的電子流,導致電子局部或非局部的不同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DSA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加入非均相原子位點的重要性:1)優化反應熱力學;2)改善反應動力學;3)調節復雜表面氧化還原反應中原子間的電子相互作用。然而,在光催化劑中構建電荷動力學,特別是負載DSA的催化劑中的電荷轉移機制具有實際的挑戰性。
圖文導讀
根據Co負載量的不同,CdS NPs負載的Co SA分別表示為CC1和CC2;根據Au負載量的不同CdS NPs負載的Au SA分別記為CA1和CA2;根據Co和Au負載量的不同,CdS NPs負載的Au/Co DSA分別表示為CAC1、CAC2、CAC3和CAC4。CAC2的形貌和晶體結構與CdS NPs相同,HAADF-STEM和相應的CAC2的EDX元素映射圖證實了Au和Co在CdS NPs上的均勻負載。此外,CA2和CAC2在約400 cm-1處存在Au-S鍵。研究結果證實,Au/Co DSA對CAC2、Au SA對CA2和Co SA對CC2的成功加載。
圖1. 形貌表征
圖2. 組分表征
CdS的CO2光還原產率有限,CO為2.3 μmol g-1,CH4為1.12 μmol g-1。SA Au/CdS NPs的CA1和CA2的CO產率分別為24.3 μmol g-1和13.7 μmol g-1,CH4產率分別為2.6 μmol g-1和3.3 μmol g-1,而SA Co/CdS NPs的CC1和CC2也有類似的趨勢。對于CdS NPs負載的Au/Co DSA(CAC1、CAC2、CAC3和CAC4)的CO2光還原性能,均表現出相同的SA Au負載,只是SA Co的負載從CAC1逐漸增加到CAC4,其中CAC2的CO2光還原產率最高,CO和CH4分別為64.1 μmol g-1和7.7 μmol g-1。
此外,測試發現CAC2的CO產率最高,為64.1 μmol g-1,CH4產率次高,為7.7 μmol g-1。結果證實,Au/Co DSA對CO2光還原具有獨特而強的協同效應。對于CAC經過四次循環后(28 h),CO和CH4的產率約為第一次循環的80%,證實了DSA材料的優越性。
圖3. 催化性能比較
通過DFT計算,作者模擬了電子重分布及其機理。在負載Au/Co DSA的CdS中,隨著電子的增加,SA Co周圍形成了一個電子積累區,Au SA周圍形成了一個電子耗盡區。對于CA、CC和CAC模型的電位分布計算表明,在光照下,CdS NPs上的Co和Au單原子之間可以重新分配光生電荷。結合原位DRIFTS對CAC2的研究結果,作者提出了一個反應途徑:*CO2 → HCO3-/CO32- → *COOH → *CO → *CHO → *CH2O → *CH3OH → *CH3 → *CH4。通過DFT計算CAC和CC的每個反應步驟對應的自由能變化(ΔG)來模擬這一途徑,CAC的總能壘小于CC,證實Au/Co DSA促進了CO2光還原。 在CAC或CC上,CO2轉化為CH4的限速步驟是CO2分子的化學吸附。在CO2化學吸附中,CC表現出非常顯著的1.25 eV的能壘,而CAC表現出非常顯著的0.48 eV的能壘,證實Au/Co DSA促進了CO2的吸附。由于Au/Co DSA對CO2的吸附/活化,CAC和CO2之間的電子轉移比CC和CO2之間的電子轉移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在CAC上的*CO加氫步驟中,出現了0.54 eV的最大能壘,證實了CO是CAC上的主要產物。
圖4. 元素表征和DFT計算
圖5. 理論研究
審核編輯:劉清
-
DS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9瀏覽量
15205 -
光譜儀
+關注
關注
2文章
977瀏覽量
30869 -
DFT算法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7559
原文標題:喬世璋團隊,最新AM!反向電子轉移!雙-單原子催化劑助力CO2光還原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紅外 CO2(二氧化碳) 氣體傳感器和分析模組
![紅外 <b class='flag-5'>CO2</b>(二氧化碳) 氣體傳感器和分析模組](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5/29/wKgZO2d864SAMjXyAAIEsWExKUU898.png)
松下CO2焊機維修維修
貿澤開售可精確測量CO2水平的 英飛凌PASCO2V15 XENSIV PAS CO2 5V傳感器
實時原位監測光電催化過程中反應物濃度與熱效應的微光纖傳感器技術
![實時原位監測光電<b class='flag-5'>催化</b>過程中反應物濃度與熱效應的微光纖傳感器技術](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A1/wKgZoWcuwYeAM0kcAAAe-OlZPzw495.jpg)
新世聯科技:NG2-A-7在DAC空氣捕集提取CO2的應用
![新世聯科技:NG<b class='flag-5'>2</b>-A-7在DAC空氣捕集提取<b class='flag-5'>CO2</b>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42/wKgZoWcobbSAcg-4AAIxPZASj4U230.jpg)
網關助力催化劑產業升級,解決痛點問題!
![網關<b class='flag-5'>助力</b><b class='flag-5'>催化劑</b>產業升級,解決痛點問題!](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3/7B/wKgaoma8ccSAfhtfAAJVa5TTHAw546.png)
富昌電子推出英飛凌新品試用——基于光聲光譜 (PAS) 技術的創新性CO2傳感器
CO2 AI推出首個大規模產品排放量計算解決方案
浪潮通信信息榮獲2024 TM Forum催化劑項目大獎
CO2激光相位延遲反射鏡參數介紹
![<b class='flag-5'>CO2</b>激光相位延遲反射鏡參數介紹](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F2/wKgZomXvzhOAJD6qAABPC0GHOgY77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