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23 RISC-V中國峰會在北京召開。作為新興架構的RISC-V,由于其開源、精簡、模塊化的優勢,RISC-V發展蓬勃。
去年年底,RISC-V國際基金會宣布,市場上已經有超過100億顆RISC-V內核,有相關預測到2025年,RISC-V內核數將增至800億顆。中國更是RISC-V發展的沃土。
RISC-V走進高性能應用新階段
在2023 RISC-V中國峰會上,平頭哥全面展示了其玄鐵高性能RISC-V軟硬全棧技術,并發布首個自研RISC-V AI平臺,通過軟硬件深度協同,較經典方案提升超8成性能,支持運行170余個主流AI模型,推動RISC-V進入高性能AI應用時代。
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浪潮,RISC-V芯片架構開始角逐高算力領域。平頭哥半導體生態副總裁楊靜表示,RISC-V已經走進一個高性能應用的新階段,指的是主頻在2GHz以上的高性能,當前亟需突破兩重關:
一是,高性能的軟件生態配套。豐富應用要跑在RISC-V硬件上,需要一個非常厚的軟件棧的支撐,只有把軟件的能力補齊,RISC-V才能真正支持高性能應用。
二是,任何一個新架構都需要找準自己的優勢,與一個超級應用協同爆發。比如ARM當年的爆發在于手機市場的發展,而現在AI或許是RISC-V的新機遇。RISC-V具有靈活和可拓展性,可以加入DSA、加速計算,現在RISC-V已經有Vector、 Matrix以及AI相關的部署工具能很好支持AI應用。楊靜說到:“如果今天能夠把RISC-V的能力充分應用在AI的領域,通過CPU配合這些擴展,把能力結合起來,那么RISC-V就一定能在AI領域大有可為。”
對于RISC-V相較于ARM架構在高性能領域的優勢,賽昉科技董事長兼CEO徐滔說到:“RISC-V與ARM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是模塊化、有擴展的。”他對比了ARM和RISC-V的區別,ARM指令集有1600多條,為各種應用做了大量優化,帶來的結果是比較龐大指令集。RISC-V是大道至簡,一開始有50條指令實現,但是50條指令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夠的,所以它又出現很多擴展。
“RISC-V繼續發展,實際上指令集數量也會增多,達到和ARM相同的數量,甚至是超過ARM。但RISC-V的模塊化可以讓客戶使用時,不需要把所有的擴展都用起來,未來一定會有擴展支持RISC-V在高性能方面的發展。”徐滔肯定的說到。
RISC-V產業落地
近年來,RISC-V產業化落地不斷突破,對于推動產業化落地過程的經驗和體會,奕斯偉計算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何寧說到:“要推動RISC-V的產業化落地,核心在于產品。”他表示,RISC-V是一種計算架構,以內核的形態存在,但是內核一定是依據產品的存在而存在的。產品落地了,自然RISC-V的計算架構也跟著落地了。
這個過程中有三點體會:一是內核能力要強。從內核到產業化落地,在同一個公司中的周期非常短。因為路徑很短,產品直接提出一要求,內核團隊可以馬上調整以適配需求,這種適配能給產品帶來很強的競爭力,有利于產品的落地。
二是產品本身要在行業中有影響力。一個行業的頭部產品,它的落地和示范效應,一定強于已經殺成一片紅海的產品。行業里面的首發產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反過來能夠帶動RISC-V架構落地。
三是要實現生態的規模化推廣,其應用的產品數量一定要多。奕斯偉計算的產品本身比較豐富,他們的原則是:凡是能采用RISC-V架構的都采用。這樣每年不是一顆、兩顆,而是很多顆同時產業化落地,采用RISC-V架構的比例越來越高,這種規模化效應一定是非常強的。
目前來看,RISC-V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題。在車載領域方面,芯來科技市場戰略副總裁李玨表示:“以前車載領域要么是ARM架構,要么是歐洲芯片的私有架構,中國企業開發車載芯片國內沒有統一標準。如果滿足標準,需要在車規標準下打造芯片和系統,國內芯片公司在IP層面選擇面就很少。如果能夠出現基于RISC-V開放架構的車規級IP,其實能很大地拓寬應用領域的范疇。”
數據中心或成為RISC-V下一個爆發點
上一輪引爆RISC-V的市場無疑是物聯網,對于數據中心、汽車、PC等領域,哪一個領域能成為RISC-V下一輪爆發點?奕斯偉計算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何寧及算能科技產品總監陸吉年都一致認為是數據中心。
何寧說到:“PC和移動端的應用數量非常多,APP數量達到百萬級,幾乎不太可能和所有應用軟件的所有者做移植。相反,在高性能計算方向,尤其是數據中心領域是有可能的。”他解釋到,私有云在中國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面向某個行業的應用,對于軟件的所有權、數量等方面可控度比開放軟件強很多。這種情況下進行軟件的移植和適配,加上開源社區的貢獻,反而可能更容易比PC、移動端更快落地。
算能科技產品總監陸吉年分析了RISC-V在IoT蓬勃發展的原因。“IoT的豐富發展是來自于RISC-V在設計的時指令集是模塊化的,而模塊化應對碎片化的市場,可以通過1+1、1+2、1+3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最優解。做MCU、CPU,需要各種各樣的工具鏈,要維護各種各樣的操作系統。RISC-V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環境,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他進一步說到:“我選擇相信數據中心,因為GPGPU太貴了。經過了30年的發展,這三十年中我們任何技術都在迭代,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但是現在還是很貴。業內就在想,這個方向是對的嗎?是不是有一些Vector跟TPU結合的場景?這在我們看來可能是最大的機會”。
審核編輯:劉清
-
加速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807瀏覽量
3809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39瀏覽量
377084 -
MCU控制
+關注
關注
0文章
48瀏覽量
6792 -
RISC-V
+關注
關注
45文章
2324瀏覽量
46601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906瀏覽量
35217
原文標題:RISC-V的下一個爆發點在哪里?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