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種型號的MCU爆發式面市,甚至有些SoC芯片主要的功能不是MCU,但是能實現部分MCU的功能,在大面積缺貨的時期也被拿出來替代MCU來用了。那這些新涌現的芯片,和MCU有哪些區別呢?
根據計算機組成原理,具備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的,都算完整的現代計算機,都可以運行程序,實現一定的運算和控制功能。
但是呢,專業MCU廠家是有意見的,在MCU缺貨大潮中,為了搶奪生意,有很多設計團隊選擇快速拼接一個MCU芯片出來,比如說選擇某個能夠提供eFlash的IP的工藝制程,然后購買ARM或者RISCV的處理器內核,再找一些RAM以及UART,SPI,I2C,GPIO的IP作為外設,粘貼上一些ADC和定時器的模塊,一個像模像樣的MCU貌似就大差不差了。也對,也不對。
對在哪里呢?對就對在常見的通用MCU看起來也就是這么些東西在里面,很多使用MCU的客戶在選型的時候主要是看這些功能配置,所以當問他這么個產品是否符合他的使用要求的時候,他基本能說OK。
那不對在哪里呢?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得實踐才會出真知,一個芯片在電子系統中能不能用,那是得實際移植實際開發出產品,最后還要通過專業測試甚至是大批量掛機才能夠確定的。
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發生一些試了才知道的事情,比如:
1、發現各種溫度和電壓環境下不能穩定工作。
2、發現抗干擾性能不過關。
3、發現不能加密,軟件容易被盜讀。
4、發現RAM沒有自檢和校驗功能,運行出錯的時候程序發現不了。
5、過安規認證的時候發現缺少相關的安全庫和硬件電路。
6、時鐘停振的時候程序發現不了。
7、量產的時候發現某個故障芯片來源不明,無法追溯。
等等等等
哦!我明白了,這些都是要踩坑了才會發現的一些問題!
對呀!MCU首先是芯片,目前芯片的軟硬件技術迭代已經比以前快很多了,但是畢竟不是今天改明天就能有。每次發現芯片的使用問題的時候,都需要下一代產品來做軟硬件升級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累積經驗的過程。所以說,有些只具備賬面功能的類似MCU的芯片產品,某種意義上來講,不算是真正的專業MCU。
那當然還不是絕對的啦,可以從一些細節看出來這家品牌的專業化程度的,比如:
1、這家MCU的ESD、Latch UP等報告的測試成績怎么樣。
2、這家MCU的各種保護措施怎么樣,比如程序讀保護、上下電保護、時鐘保護、程序執行保護、防呆設計等等。
3、這家MCU的安全自檢功能,比如IEC60730以及IEC61508要求的自檢庫軟硬件有沒有支持。
4、這家MCU的唯一ID及編程追溯功能齊全不齊全。
5、這家MCU的文檔升級記錄是不是越來越不頻繁。
哦,那品牌知名度也不是唯一的考慮要素了。
哈哈,不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對的,這的確能夠避開很多技術風險,但是你也錯過了很多的技術機會不是嗎?正所謂機遇和挑戰都是并存的,什么東西都讓別人先去試,那試的好壞別人也不告訴你,等你知道這顆芯片好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不是。
這說得也是,看來還是得多加學習,練就火眼金睛。
還有個思路推薦給你,選擇一些背景深厚的品牌也可以,不一定非得是芯片品牌。比如大的分銷品牌旗下的芯片品牌,因為分銷品牌的客戶群體大,也很珍視品牌口碑,他們搞出來的芯片品牌基本上就不會亂做產品,因為他不能說是撈一票就跑對吧。
有這樣的品牌嗎?給我推薦一下唄。
當然有啊,比如力源信息旗下的武漢芯源半導體就是這個情況。力源信息已經是國內排名前列的本土分銷商,多年服務專業工程師。力源信息最早于2015年入局半導體事業,目前有全資的子公司武漢芯源半導體在做通用MCU系列產品,新推出的超低功耗系列反響非常好哦,似乎剛做不久就有設計非常成熟的產品問世。既然他都敢大批量地賣,咱們試試也無妨。
來源:CW32生態社區
審核編輯:湯梓紅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323瀏覽量
352651 -
soc
+關注
關注
38文章
4204瀏覽量
219102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536瀏覽量
88643 -
GPIO
+關注
關注
16文章
1216瀏覽量
5238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