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探索了微控制器中的軟件與硬件,并分析了為何微控制器的軟件和硬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知道,微控制器的硬件在出廠時是基本已經確定的,所以操控微控制器并滿足不同應用的需求主要是依靠各種軟件編程來實現的。今天芝子就來為大家介紹各式各樣的編程語言。
數字化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編程語言的出現,編程語言通過轉化為二進制的代碼來控制整個電路的運算和狀態呈現,并最終實現了數字世界的各種創新應用體驗。一般來說,最基礎的程序是由二進制數組成的,叫做“機器語言”,但它是一種人類難以處理的語言。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程序,人類設計并使用了一種易于理解的編程語言,基本的編程語言有匯編語言和C語言。目前,微控制器中使用的編程語言主要是C語言。
微控制器通過電信號進行操作,只能識別并輸出二進制代碼。而機器語言將信號“高和低(即二進制數1和0)”組合在一起,從而讓微控制器“聽懂”。但是由于開發者無法直接理解這種語言,因此要使用C語言或匯編語言來編寫程序,再將基于C語言或匯編語言編寫的程序轉換為機器語言,才能達到操作微控制器的目的。目前每個微控制器廠商都有一個將C語言轉換為機器語言的編譯器和一個將匯編語言轉換為機器語言的匯編器,這些也是微控制器軟硬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匯編語言是最貼近機器語言的一種,它引入了與機器語言一一對應的符號字。指令的操作可以用字母和數字與符號進行關聯,稱為助記符。如下圖的程序為例,在第一行“LD A,0x55”中,表示0x55數據被LD(加載)到A寄存器,即轉移。微控制器不同,匯編語言的語法和符號也不同。因此,在使用不同的微控制器時,必須學習新微控制器的匯編語言。
相比于匯編語言,C語言是一種與人類語言密切相關的編程語言,其程序的指令與英語單詞非常接近。而且,即使微控制器的類型不同,C語言的語法也基本相同。因此,在為不同的微控制器編寫程序時,不需要學習新的編程語言。關于C語言,ISO和ANSI共同制定了標準,這就讓C語言開發的程序可以只需要盡可能少的修改就移植到不同的微控制器平臺上,從而成為最通用的微控制器編程語言。
總之,若想微控制器實現完美的功能匹配,還需開發者們的“軟硬兼施”。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芝子還將為大家輸出更多有關“微控制器”的相關知識,大家不要錯過哦~
相關閱讀:
【微控制器基礎】——完美的軟硬結合(上)
來源:東芝半導體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小編進行處理
審核編輯 黃宇
-
微控制器
+關注
關注
48文章
7830瀏覽量
153159 -
C語言
+關注
關注
180文章
7624瀏覽量
1394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新唐科技推出專為高溫度環境設計的微控制器
運算放大器和微控制器的結合應用
FPGA 與微控制器優缺點比較
線路板廠一文詳解PCB軟硬結合板優缺點
嵌入式系統中微控制器與微處理器的區別

ESP32 微控制器系列指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