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問界新M7自9月12日發布以來,熱度緊跟華為持續高漲,余承東10月7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問界新M7上市25天大定(不可退款)已經超過5萬臺,10月6日更是創下單日7000臺大定的新高。
根據網傳的數據顯示,10月7日截至10點累積大定達到55506單,新增4197單,同時問界新M7的火熱,也帶動了未發布的M9盲訂訂單。同期問界M9盲訂訂單也已經超過8000單,這對于一款預售價格區間為50萬-60萬元的車型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
問界新M7的定單火爆,逆轉了問界在過去半年來的低迷狀態,余承東甚至在朋友圈感嘆道:起死回生,真不容易!與此同時,問界新M7以及年底即將上市的問界M9將為產業鏈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投入5億升級,問界新M7憑什么火爆?
問界M7從去年7月開始正式銷售,作為當時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理想One在問界M7發布后銷量迅速下滑,從7月份的月交付過萬瞬間跌至9月份的1500輛不到。
當然其中也有理想啟用L系列產品線的原因,但理想汽車CEO李想在今年6月發布了一條長微博,復盤了理想汽車過去的一些策略,其中這樣一段話提到了問界M7當時給理想造成的沖擊。
“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HW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我根本就睡不著覺,我們能力實在太差,面對人家很基礎的出招就崩潰了,更造成大量奮斗在一線的產品專家離職”
然而,在理想停產理想One之后,憑借L7/L8/L9三款車型銷量卻步步走高,今年6月開始,已經連續4個月交付量破3萬。
反觀問界M7,自去年10月達到月銷5000+的高峰之后,就一路走低,自今年4月開始,月銷量就一直在四位數以下,成為“高開低走”的經典反面教材。
確實,當時問界M7的產品競爭力其實是無法支撐其售價以及高關注度的。比如對于車本身而言,問界M7在碰撞測試中A柱變形就受到了質疑,加上本身平臺疑似源自十多萬級別的風光ix7,且智能化方面只搭載了華為的鴻蒙智能座艙,硬件不支持高階輔助駕駛等。
僅從硬件和空間上,對比起同是30萬價位市場上眾多競品,去年的問界M7顯然沒有太大優勢,僅憑鴻蒙座艙無法支撐其完整的智能汽車體驗。
所以在問界新M7上,我們可以看到從電驅動、智能座艙、車身材質、智能駕駛方面都有所升級。包括搭載華為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DATS 2.0、CLTC續航提升至1300公里以上、純電續航提升至240公里;搭載鴻蒙3.0智能座艙3.0系統,帶來強大的全場景設備協同優勢,可以和華為手機、手表、可穿戴設備形成生態協同。
在上一代飽受詬病的車身和底盤方面,問界新M7車身結構匹配開模,重新改造焊裝產線。全車潛艇級熱成型鋼占比24.4% 、高強鋼和鋁合金占比80.6%。同時引入CBS復合車身材料,有效提高車身剛度和碰撞安全性。
底盤也進行了升級,采用增強型麥弗遜前懸配合H臂多連桿獨立后懸,結合前后懸雙FSD可變阻尼減震器,大幅提升駕駛操控性,使城市代步更舒適,高速行駛更穩定。在鋪裝路面的舒適性提升38%,在顛簸路面的舒適性提升超過35%。
問界新M7還配備了一個頂置激光雷達、3個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視覺感知攝像頭及12個超聲波雷達等27個感知硬件,搭載最新的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率先實現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
售價方面,問界新M7也從去年最早的31.98萬起步,下降至24.98萬起步,售價可以說是回歸原有價值。
不過,問界M7的火爆,絕對不只有產品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華為Mate60系列的轟動所帶來的流量,讓更多人在門店中了解到問界M7,從手機流量帶動汽車銷售,這是本次問界新M7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至于問界新M7會不會隨著Mate 60的熱度褪去而再一次“高開低走”,還存在很大疑問。賽力斯和華為都需要面對突發的訂單暴增,如何滿足前期交付速度并保證產品質量,將會是最大的挑戰。畢竟在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交付速度將關系到一款車型的成功與否。
賽力斯連續漲停,帶飛產業鏈企業
受到國慶期間問界新M7訂單暴增的刺激,賽力斯、滬光股份(高低壓線束)、歐菲光(攝像頭、座艙、燈光等)、圣龍股份(動力系統零部件)等供應鏈企業在10月9日和10月10日迎來連續兩天漲停。
同時,在智能座艙以及自動駕駛芯片上,問界M5、M7智駕版都采用了華為自家方案。按照官方公開的信息,問界M5、M7智駕版從算力數據上大概是采用了華為MDC 610算力平臺,算力達到200TOPS,能夠支持乘用車L4場景自動駕駛。
在智能座艙車機芯片上,老款問界M5、M7采用的是麒麟990A,而有消息稱,問界M5智駕版以及新M7上采用的車機芯片均為最新的海思9610A。不過對于芯片,華為當前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對外公開更多詳細信息。
賽力斯在今年2月與速騰聚創達成定點合作,當時雙方宣稱合作車型將會在年內上市。從供應鏈信息來看,或許是時間進度問題,今年4月發布的問界M5智駕版采用的是華為自家激光雷達。而官網信息中,問界M5智駕版和M7智駕版激光雷達的描述也不相同,所以預估本次問界M7智駕版將采用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
此前星閃聯盟成員光峰科技也對外披露稱,問界M9已使用光峰科技的天幕投影技術,用于智能座艙顯示。
而后續隨著新M7的熱銷以及M9的上市,更多的供應鏈企業將會受益,包括汽車大燈總供應商星宇股份、智能座艙供應商均勝電子、胎壓檢測供應商保隆科技、慣性導航供應商華依科技、動力系統方面的供應商德邁仕和科華控股、電子電氣仿真測試解決方案供應商經緯恒潤等。
寫在最后
今年華為Mate 60系列重新引爆華為供應鏈,華為代工廠大規模搶人招聘,有中介表示薪資甚至比富士康還高。郭明錤預測Mate 60系列出貨量預期至少將達到1200萬臺,今年全年華為手機出貨量預計3800萬臺,明年將達到6000萬臺。
華為手機隨著芯片問題的解決重新回到競爭行列中,但能否通過手機的熱銷,持續帶動華為智選車業務包括問界,以及與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的銷量,還需繼續觀察。而對于一些供應鏈廠商而言,這次華為手機+汽車所帶來的熱度是十足的機會。
-
問界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4瀏覽量
11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為高光時刻來了:問界新M9 46.97萬起!華為Pura X首發登場

國民技術能否開展一個M7處理器的試用活動。
iMX95無法使用remoteproc停止M7怎么解決?
今日看點丨格芯或與聯電合并,對抗成熟制程競爭;中國聯通上線 iPhone eSIM 網站
iMX8MPlus SoC M7核心是否需要單獨的RAM內存?
光峰科技為2025款問界M9供應智能激光投影巨幕系統2.0
華為首款視覺智駕SUV,問界M7 Pro上市
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 問界新M7 Pro重磅上市
余承東交付問界M7,暢談L3智駕:華為輕松實現
問界新M5上市以來累計銷量突破2萬臺
今日看點丨最強AI芯片提前報到,黃仁勛透露GB200已量產;打破 ARM 壟斷!我國發布芯片 NoC IP“溫榆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