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電子工程世界,作者冀凱。
2023年底,各大車廠的新聞發布會絡繹不絕,我們可以看到電動化和電氣化已經成為了絕對勢不可擋的趨勢。作為汽車電子基石的半導體公司,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也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創新。大到自動駕駛,小到腳踢式尾門,哪項創新都離不開芯片的功勞。
為了進一步提升開發者及駕乘者的體驗,瑞薩日前公布了下一代車用處理器產品路線圖,其中有很多值得關注的重點,瑞薩汽車電子技術部高級經理趙坤日前在上海進博會瑞薩展臺上,向外界介紹了瑞薩新一代車用SoC和MCU處理器的一些設計細節和思路。
新一代SoC和MCU全面擁抱Arm
趙坤表示,第五代R-Car產品將全面采用Arm架構,不只是SoC產品,全新的32位MCU也將使用Arm內核。
目前瑞薩提供了很多自有內核的MCU,包括16位的RL78和32位的RH850,這兩款產品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廣泛使用。但是作為汽車MCU市場一哥的瑞薩,并不再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積極擁抱Arm內核,同時也會持續更新自有內核,從而通過多樣化的產品來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
瑞薩轉向平臺化背后的原因
為什么要轉向更多的組合?主要是因為隨著汽車整體E/E(電子/電氣)架構已經完成了從分立式向域控制的轉變,目前正在向區域控制過渡。
趙坤表示,區域控制在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會帶來諸多的挑戰。首先,是ECU覆蓋的功能越來越多,設計越來越復雜;第二是隨著ECU復雜化,開發周期和開發成本都呈指數級提升。第三則是車廠的平臺化開發理念,也使得ECU需要平臺化,從而覆蓋更多的車型車系。
多角度解決區域控制痛點
趙坤表示,瑞薩新一代處理器平臺具備三大特點,以應對未來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挑戰。
首先,是第五代SoC將采用Chiplet技術,從而滿足OEM對于芯片子系統的定制化、個性化以及更大更豐富算力的需求;第二,則是通過軟件復用技術,減少客戶的重復開發周期和成本;第三,是通過提供虛擬原型,使客戶在瑞薩產品還沒有正式問世時就可以進行模擬和仿真,這種左移的方式可以使客戶更早的開發及評估軟件和算法,從而壓縮整體開發時間。
在工藝方面,趙坤并沒有詳細介紹,只是表示下一代SoC“會采用目前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工藝進行設計,從而滿足性能和功耗方面都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而在MCU平臺中,由于車企在功能劃定上越來越細分,因此瑞薩也將下一代MCU劃分為代號為NEXT MCU和CROSS OVER MCU兩大產品線。趙坤解釋道,在現有的產品中,往往SoC和MCU是兩條獨立的產品線,要不就是高性能高算力,要不就是高實時性。但是在新的區域(域)控制架構中,很多應用要同時擁有算力及實時性,以便更好地與座艙或網關域互動。為此,CROSS OVER系列MCU出現,可以很好地補充MCU和SoC之間的空白。
結合第五代處理器和MCU,以及RH850和RL78等瑞薩內核產品,瑞薩提供了市場上最為豐富的平臺化產品,從而滿足更多的市場需求,無論是新增還是升級,都可以在瑞薩找到相應的處理器。此外,瑞薩也提供完整的開發套件,包括底層、中間層以及合作伙伴的軟硬件配套,以形成完整的行業支撐。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五代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中國客戶的特定需求,比如支持國密標準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國元素。
趙坤表示,目前汽車行業對于降本增效非常看重,這也是瑞薩快速布局下一代處理器平臺的重要原因。“靠已有產品大幅降價往往比較難,瑞薩更看重通過創新的技術和應用來達到更優的性價比,以及更強的競爭力。”他說道。
總結
這是瑞薩第一次公開下一代車用處理器及MCU的路線圖,并且是全球統一發布,其中一些具體細節需要等未來實際量產后才會披露。但是我們通過可公開的信息,也可以看到包括區域控制、軟件定義、設計左移等一系列流行技術趨勢下,下一代車用處理器的演進路線。
1
END
1
瑞薩電子 (TSE: 6723)
科技讓生活更輕松,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智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為全球微控制器供應商,瑞薩電子融合了在嵌入式處理、模擬、電源及連接方面的專業知識,提供完整的半導體解決方案。成功產品組合加速汽車、工業、基礎設施及物聯網應用上市,賦能數十億聯網智能設備改善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審核編輯 黃宇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682瀏覽量
2326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Banana Pi 與瑞薩電子攜手共同推動開源創新:BPI-AI2N
Imagination與瑞薩攜手,重新定義GPU在下一代汽車中的角色

Imagination GPU為瑞薩R-Car Gen 5系列SoC提供強大高效的算力

英特爾下一代桌面測試處理器 Nova Lake 現身
新品發布 | 瑞薩電子推出高性能四核應用處理器,增強工業以太網與多軸電機控制解決方案陣容

意法半導體下一代汽車微控制器的戰略部署
西門子EDA發布下一代電子系統設計平臺
第五代AMD EPYC處理器預計下半年發布
實現下一代具有電壓電平轉換功能的處理器、FPGA 和ASS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