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如泵站、泵房之類的水利設施數量多、分布范圍廣,在管理上仍然采用人工管理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安全性差、成本高等缺點,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水務發展的需要。采用現代化科技,應用到泵站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泵站運行,提高防汛排水的工作效率,提升水務管理自動化水平。
智慧泵站監控系統解決方案,以水利物聯網、無線通訊、自動化控制等技術為支撐,用智能監測設備、智慧水利監控平臺組成整套解決方案,實現實時監控、系統調度、科學化管理,解決泵站一線職工不足的矛盾,提高泵站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
組成部分:
(1)監測系統:由水池內的液位傳感器、出水管網的壓力檢測儀表、配電系統的電參數采集模塊等設備構成。同時,可配合海康威視、螢石云等品牌網絡攝像頭,與其他監測設備組成多元化的信息網絡;
(2)控制系統:由智能控制柜、智慧水利監控平臺及網絡系統等構成,軟硬件配合使用;
(3)通訊網絡:采用4G、WIFI、以太網等網絡,組建各泵站與監控中心之間的網絡,形成一個局域網;
系統功能:
(1)實時監控:24小時采集泵站運行的各項信息,包括液位高低、水泵用電量/電壓/功率等電參數,和水泵、閥門工作狀態等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將信息匯總到監控界面,動態顯示各設備的運行參數和工作狀態,也可以設置控制參數,進行實時控制與調節;
(2)自動報警:具備自動報警功能,系統根據預設的報警條件、示警方式,向工作人員推送報警信息。當監測參數越限、設備出現故障異常情況時,或控制設備發出故障信號或失去控制時,自動以平臺信息、語音、短信、聲光、電子郵件等方式示警,同時形成記錄文件,報警據自動存儲以備事后分析;
(3)組態編輯:支持將多座泵站的監測信息統一匯總,借助平臺的組態功能,根據各泵站的運行實況,對設備名稱、量程轉換、顯示風格等進行自定義編輯,在界面上重現泵站的運行場景。結合電子地圖功能,手動或自動巡查、管理各泵站;
(4)智能控制:可設置手動、自動、遠控、集中管理四種控制方式,可分別在控制柜、監控平臺等端口進行控制,四種控制方式可相互切換、配合使用,實現泵站現場工藝操作單元的全自動控制。
①手動控制:在智能控制柜上進行,需工作人員身在控制柜附近,手動點擊泵站各設備的對應按鈕;
②自動控制:在安卓/IOS手機APP、電腦網頁/軟件等管理界面上進行,需工作人員提前設定好管理規則,包括場景聯動、設備聯動、觸發聯動等,可設置水池水位低于下限時,停止所有水泵、電動閥門等設備;為保證整個泵機組的運行壽命,多水泵輪換運行等,保證每臺泵機的運行時間大致相同,不使單臺泵機長時間運行。設定完善管理規則后,由系統負責執行,不需人工干預;
③遠程控制:登錄到智慧水利監控平臺上,用鼠標點擊對應設備的開關圖標,適用于工作人員不在泵站附近的情況,管理命令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執行;
審核編輯 黃宇
④集中管理:配合GIS電子地圖功能,巡查各泵站的運行實況,并以此修改泵站的管理規則,即時生效;
(5)設備保護機制:當系統檢測到水泵有過熱、過載、過壓、缺相或變頻故障時,停止發生故障的泵,啟動其他的泵,強制性啟停水泵,并發出報警信號,以免發生重大事故。
(6)邊緣計算:支持進行定時控制、Al觸發聯動、DI觸發聯動、Al觸發聯動、場景聯動、異地多機聯動等規則,是實現自動控制的基礎,確保系統無人狀態下的正常運行。
(7)用戶管理:登錄管理平臺的賬號,可不限數量的添加,并授予賬號設置不同的操作權限,對設備、系統授予管理、編輯、操作、只讀等權限,滿足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
(8)共享接口:利用通信協議組件與生產調度自動化系統、信息管理系統連接,實現統一的企業管理信息化平臺。
(9)數據記錄:數據管理包括數據采集、處理、顯示、存儲、查詢及報表生成、打印等功能,可根據所選日期和時間段,動態顯示任意時間內的趨勢曲線,便于操作人員和警戒線對照,及時對將要出現的故障進行處理,動態提供任意時段泵站設備的運行情況。
智慧泵站監控系統的應用,由目前泵站“少人值守”向“無人值守”過渡,實現傳統水務向現代化智慧水務、向人水和諧、向科學發展的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水信息支撐和保障。
-
監控系統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004瀏覽量
180423 -
控制柜
+關注
關注
4文章
167瀏覽量
1544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港口人員定位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
畫面分割器的主要功能
數字化智能工廠的主要功能組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