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讀存儲器(ROM)是只能讀取實現存儲的信息的存儲器。斷電后所存數據不會丟失,根據可編程、可抹除功能,ROM可分為PROM、EPROM、OTPROM、EEPROM和Flash等。Flash是當前主流的存儲器,具備電子可擦除可編程的性能,能夠快速讀取數據而且斷電時不會丟失數據,往往與DRAM搭配使用。Flash可進一步細分為NAND Flash和NOR Flash。NAND Flash是只讀存儲器中的主流。
一、NAND的演變:從2D NAND向3D NAND
(一)NAND分類:NAND Flash、NOR Flash
NAND Flash:寫入和擦除的速度快,存儲密度高,容量大,但不能直接運行NAND Flash上的代碼,適用于高容量數據的存儲。
NOR Flash:優(yōu)勢是芯片內執(zhí)行——無需系統(tǒng)RAM就可直接運行NOR Flash里面的代碼,容量較小,一般為1Mb-2Gb。
(二)發(fā)展趨勢:高密度存儲、3D堆疊
1、3D NAND發(fā)展僅十余年,主流廠商快速擴張中
3D NAND于2014年開始商業(yè)化量產,主流廠商基本實現產品轉換。2007年,東芝最早推出BiCS類型的3D NAND。2013年三星推出第一代V-NAND類型的3D NAND。2014 年,SanDisk 和東芝宣布推出3D NAND生產設備,三星率先發(fā)售32層MLC 3D V-NAND,至此3D NAND市場開始快速擴張。
3D NAND存儲單元向TLC、QLC等高密度存儲演進。NAND Flash根據存儲單元密度可分為SLC、MLC、TLC、QLC等,對應 1 個存儲單元分別可存放1、2、3 和 4bit的數據。存儲單元密度越大,壽命越短、速度越慢,但容量越大、成本越低。目前NAND Flash以TLC為主,QLC比重在逐步提高。
半導體存儲器發(fā)展已有55年,其中DRAM發(fā)展已有55年,Flash發(fā)展已有40年,由于2DNAND和3DNAND技術差別巨大,實際上3DNAND發(fā)展歷史僅僅十余年,技術成熟度遠不如DRAM。
2、3D NAND技術的優(yōu)點
(1)3D堆疊大幅提升容量,相同單元密度下壽命較2D結構延長
3D NAND是一項革命性的新技術,首先重新構建了存儲單元的結構,并將存儲單元堆疊起來。3D NAND帶來的變化有:(1)總體容量大幅提升;(2)單位面積容量提高。對于特定容量的芯片,3D NAND所需制程比2D NAND要低得多(更大線寬),因而可以有效抑制干擾,保存更多的電量,穩(wěn)定性增強,例如同為TLC的3D NAND壽命較2D NAND延長。
(2)工藝制程演進相對緩慢,3D堆疊層數增長迅速
從2014年到2020年,各家廠商3DNAND堆疊層數從32層增長至128層,大致3年層數翻一倍,而工藝制程在2DNAND時期就達到19nm,轉換成3DNAND工藝制程倒退至20-40nm,而后又逐步往更高制程演進,制程演進相對邏輯芯片較慢。從制程上看,主流廠商的3D NAND芯片使用20-19nm的制程,從技術上看,20nm左右的制程最適合3D NAND,制程節(jié)點小了之后,每個存儲單元能容納的電子數量就會變少,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之后,閃存就很容易因為電子流失而丟失其中保存的數據。
2022年,美光技術與產品執(zhí)行副總裁ScottDeBoer與高管團隊宣布美光下一代232層NAND閃存將于2022年底前實現量產。2023年三星電子宣布計劃在明年生產第9代V-NAND閃存,這款閃存將采用雙層堆棧架構,并超過300層。今年8月,SK海力士表示將進一步完善321層NAND閃存,并計劃于2025年上半期開始量產。
堆疊層數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按照SK海力士的預測,3DNAND在發(fā)展到層數超過600層的階段時才會遇到瓶頸,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低于200層,未來技術升級空間較大。
主流廠商基本實現從2D NAND到3D NAND的產品轉換,三星電子領先1-2年。從2014年3D NAND量產開始,到2018年主要NAND廠商基本完成從2D到3D的產品轉換。2018年NAND Flash廠商三星電子、東芝/西部數據、美光、英特爾等原廠的3D NAND生產比重己超過80%,美光甚至達到90%。目前,各家廠家已實現128層(鎧俠和西部數據是112層)的量產,176層正成為主流,2XX層以上的研發(fā)和量產正在推進,其中三星研發(fā)進度最為領先,比其他廠商領先1-2年。
二、NAND Flash下游及推動力
NAND Flash 下游市場中,計算、無線通訊、消費和工業(yè)分別占 54.8%、34.1%、6.1%、2.6%。
根據招商證券測算,AI 服務器相較普通/高性能服務器對 NAND 容量大約有 2-4 倍的拉動。
由于機械硬盤持續(xù)進行成本優(yōu)化,普通服務器依然會配備較多的機械硬盤,而高性能服務器和AI服務器對于存儲速度、準確性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主要配備固態(tài)硬盤。
從容量上看,傳統(tǒng)服務器NP5570M5最多支持16塊2.5英寸SAS硬盤或4塊3.5英寸SATA硬盤,SAS硬盤支持300GB/600GB/1TB/1.2TB/1.8TB/2.4TB容量,SATA硬盤支持1/2/4/6/8TB容量,按照中間容量測算,系統(tǒng)硬盤容量大約共8-16TB;高性能NF5280M6型號最大支持20塊3.5英寸硬盤,系統(tǒng)硬盤容量大約20TB;AI服務器采用的硬盤容量大約30TB,相較傳統(tǒng)服務器NAND容量提升大約2-4倍。
進一步推算:
1)基礎型服務器:根據IDC,基礎型服務器中CPU、內存和硬盤的占比最高,根據英特爾,典型的x86服務器—E5高配服務器的成本中硬盤、CPU和內存成本占比分別為31%、28%和21%。例如浪潮NF5270M5售價大約39000元,采用2顆XeonSilver4214CPU,每顆售價大約1000美金,CPU成本占比大約32%;配置16個32GBDDR4,按單GB成本3美金計算,DRAM成本占比大約26%;最大支持25塊2.5英寸硬盤,按照每塊硬盤512GB、1TBSATA40美元計算,硬盤總價值量占比大約20%;
2)AI服務器:以英偉達DGXA100系統(tǒng)為例,售價大約19.5萬美金,含有2顆AMDRome7742,每顆售價大約7000美金,價值量占比大約7%;含有8顆A100GPU,每顆GPU售價大約1-1.5萬美元,GPU價值量占比大約40-50%;CPU采用2TB的DDR4,價值量占比大約3-4%;GPU配置共640GBHBM2E,假設單GB價值量15-20美金,價值量占比大約5-8%;操作系統(tǒng)配備2塊1.9TBSSD,內部配備8塊3.84TBSSD,按照1塊1.92TB數據中心SSD650美元、1塊3.84TB數據中心SSD1200美元測算,硬盤價值占比大約6%。
三、相關標的
1、存儲芯片:兆易創(chuàng)新、北京君正、東芯股份
2、存儲經銷:香農芯創(chuàng)、雅創(chuàng)電子
3、AI服務器及HBM配套:國芯科技、瀾起科技、創(chuàng)益通
附:AI 服務器存儲及先進封裝產業(yè)鏈上市標的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電子、招商證券電子
審核編輯:劉清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336瀏覽量
229980 -
ROM
+關注
關注
4文章
577瀏覽量
86807 -
Nand flash
+關注
關注
7文章
241瀏覽量
40442 -
只讀存儲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瀏覽量
10571 -
qlc
+關注
關注
0文章
66瀏覽量
12636
原文標題:半導體專題之NAND Flash芯片
文章出處:【微信號:Rocker-IC,微信公眾號:路科驗證】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半導體存儲】關于NAND Flash的一些小知識
【交流】XDLab--半導體制造專題
新冠病毒對世界半導體影響
半導體芯片內部結構詳解
半導體元件與芯片的區(qū)別
中國閃存廠商與蘋果合作:蘋果采用后者生產的NAND flash芯片
NAND Flash 的存儲結構以及NAND Flash的接口控制設計

2022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國際第三代半導體專題賽?決賽云端順利舉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