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業內人士預期,人形機器人要真正廣泛商用,尚需十年。
所謂人形機器人,是指一種具有類人形態,能夠適配人類工作環境,具有類人功能和行為的機器人,它是目前人類知識范疇內,機器人發展的終極形態。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的發展,人形機器人逐步實現了從概念向實物的落地,并在各類展會上向公眾展出。
人形機器人被譽為“機器人產業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我國政府和產業通力協作,促進其加速發展。當前,影響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因素包含四大方面——政策助力、資本熱捧、產品涌現、技術領跑。
一是政策助力。2023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到2027年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產業鏈完備、應用場景豐富的發展目標。除此之外,在《“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國家政策,以及《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地方措施中,亦有明確促進人形機器人發展的規劃。
二是資本熱捧。一方面,2023年末,深圳優必選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截至2024年1月5日,股價表現堅挺;另一方面,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共出現52起面向人形機器人的“風投事件”,其中僅2023年就出現15起,表明該“賽道”得到資本關注。
三是產品涌現。目前在全球共出現三類廠商,即智能網聯車企業(智能、導航等技術優勢)、機器人企業(專業領域積淀)、互聯網企業(資金及算法優勢),并已經出現了優必選、達闥科技、小鵬、特斯拉等廠商。在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共有超過20款人形機器人產品參展。
四是技術領跑。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不僅強調最終產品落地,同時各類技術突破亦具有重要價值。《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末,我國人形機器人專利的申請量和有效量均位列全球第一,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尚未觸達商業化臨界點,表演是目前主要應用。可以說,任何需要人類勞動的場景,均能使用人形機器人替代,尤其是服務、工業、物流、軍事等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場景,其市場空間極其巨大。
一方面是價格因素。馬斯克公布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預期價格是2萬美元,優必選機器人有20萬元和32萬元人民幣兩款,智元機器人售價為20萬元人民幣,宇樹機器人售價為65萬元人民幣。根據部分試驗性場景的反饋,并綜合運維等成本,人形機器人性價比較低,企業更愿直接雇人或者使用更為成熟的機械臂方案。
另一方面是技術因素。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是眾多技術集成的結晶,《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相關技術包括機器人大腦、機器人小腦、機器肢體、機器體等四大關鍵技術群,其中諸多關鍵點被列為“關鍵技術攻關”領域,也就是尚未成熟。例如,在計算能力方面,即便強大如谷歌的RoboticTransformer模型,也只能達到3赫茲的水平,距離人形機器人需要的500赫茲還有很大差距。
由此看來,目前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于展會展出;并且據媒體報道,即便在展會上,也以短距離行走為主,尚無法實現輪式機器人“全展館飛奔”的目標。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不懼高價購買產品后,表示難以找到真正有效的應用。
未來,我國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將強調過程性成果輸出,以此不斷推動人形機器人成熟。根據業內人士預期,人形機器人要真正廣泛商用,尚需十年。在此之前的漫長投入期,一方面,需要政府牽頭,通過多種形式資金補貼、引導風險投資基金等,推動試點項目的落地;另一方面,需要研發人形機器人的企業強化過程性成果輸出,如形成通用型雷達、導航等技術成果,并在無人駕駛車輛落地。
審核編輯:劉清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29瀏覽量
249652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9文章
4176瀏覽量
123612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7文章
739瀏覽量
17633 -
智能網聯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4663
原文標題:產業特稿 | 距離人形機器人廣泛商用還要多久?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開源鴻蒙助力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
短訊: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技術新突破
伺服電動缸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
全球巨頭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人形機器人產業地圖(2024)》重磅發布!

NVIDIA 加速人形機器人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