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雙50榜單發布暨頒獎典禮”(簡稱“KPMG Fintech 50”)在成都舉行。此次活動是在“交子千年”系列活動之成都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大會暨交子金融文化月啟動儀式上進行,由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承辦。
在活動現場,畢馬威中國舉行了“2023年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雙50榜單”頒獎典禮并發布年度趨勢報告,百望云憑借數字化賦能普惠金融的豐碩成果——“去核心化的供應鏈普惠金融產品”,從250家企業中脫穎而出最終實力入選,一同入榜的還有中銀金科、中信科技、蘇寧銀行、微眾銀行、銀聯商務、恒生電子等行業頭部創新機構。
報告整合了行業賦能資源,梳理了專項領域的戰略優勢,強調了普惠金融從“數實融合”到“數實共生”發展趨勢,為中國金融科技產業繁榮提供多方位的參考與支持,同時推動中國金融科技生態圈的建設。
報告對上榜企業分別進行了“專業領域”、“城市和地域”、“主要技術要素”、“技術人員比例”、“成立時間”五大維度的分析總結。此外,報告還詳細介紹了2023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與未來發展布局。
KPMG Fintech 50在評選活動中開展了多維度評估,含金量極高。委員會由多位外部專家,以及數十位具有專業領域經驗的畢馬威全球及中國代表組成。評選標準核心維度覆蓋科學與數據、創新與變革、金融服務普及、資本市場認可度以及行業發展前瞻度,結合了畢馬威自研的企業洞察力模型(SIP),從團隊、技術、產品、市場、融資等多個維度,對企業進行量化評估。
自2016年畢馬威中國首度發布金融科技50榜單以來,KPMG“Fintech 50”獲得業界的廣泛關注。8年的時光里,畢馬威中國見證了金融科技市場的重要變化,記錄了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的印記,成為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時代同行者。
百望云開拓供應鏈金融新藍海 加速普惠金融場景化的產品創新落地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業的快速滲透成為大勢所趨,金融行業更是首當其要。
金融服務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中逐步進化,已開啟數字化轉型新局面,并逐漸成為推動全行業和全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滲透率逐步提升,很多大型企業集團都響應政策號召,加快構建供應鏈平臺的步伐,金融機構也更加注重與核心企業和優質供應鏈科技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加快在場景化業務上發力,傳統的確權模式正在逐漸弱化。
作為一家綜合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百望云對如何賦能普惠金融的探索,不僅局限于技術和數據的整合,更是對金融服務的全方位升級,不僅注重泛場景的普惠信貸業務,更專注于以發票數據為核心的創新性產品。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推出25條具體舉措,其中首次提到“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供應鏈脫核模式,支持供應鏈上民營中小微企業開展訂單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等業務”。
百望云以前瞻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和對行業的深刻洞察,創新性地在供應鏈場景引入了發票數據,基于核心企業交易數據,提出了線上化供應鏈信貸方案,推出了“去核心化的供應鏈普惠金融體系”。
該方案可協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升級、優化泛場景票貸產品,通過發票數據的智能分析為泛場景普惠信貸業務提供全新的數據維度支持,將供應鏈金融拓展到不同行業的供應鏈場景,不僅在供應鏈融資場景中大幅提升了客戶體驗,還為銀行解決了傳統業務模式下信貸依賴人腦、經驗的問題,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全面、深度的支持,旨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的痛點,推動金融普惠的發展。
舉例來看,百望云協助部分城商行及民營銀行在原有泛場景票貸產品上進行升級優化,落地了基于優質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下游場景的細分產品。通過發票數據中交易信息及上下游客戶信息,能準確反映企業所屬行業及供應鏈屬性,為泛場景普惠信貸業務的衍生拓展提供了數據維度的支撐。
百望云模型開發團隊在數據挖掘、征信、風控、銀行領域具有豐富經驗,模型算法充分結合了人工智能和經濟金融的優勢,基于業務場景,人工智能科學家與金融專家共同優化風險預警模型。
基于多年對企業經營數據的探索,百望云形成了4000+成熟指標體系及千萬級的樣本數據,在不同業務場景、不同行業、不同梯隊客戶群體均可以快速篩選適配其特征變量,制定覆蓋度高、穩定性強的風控邏輯。
未來,百望云將繼續通過技術與模式的革新,持續滿足金融機構的最新需求,實現業務邏輯的全新構建,為金融機構實現小微企業融資“兩增”目標提供高效而可行的途徑和解決方案,為普惠金融領域注入新的活力,為客戶賦能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未來,助力產業互聯網數字化變革的蓬勃發展!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字化轉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5瀏覽量
92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