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科研團隊研發出無需電池即可自供電的傳感器,充分利用環境能源完成任務。此裝置擺脫電池及維護更換困擾,輕松植入不易觸達之處,如船用發動機內,持續收集機器功耗和運行信息。
通過優化設計的溫度感知設施,此傳感器能從傳輸電力的電線附近產生磁場的環境中汲取能量。只需要靠近與電機相連的輸電線路,便可自動收集并儲備能量以監控電機的溫度變化。
據麻省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EECS)教授,電子實驗室成員史蒂夫·李布(Steve Leeb)介紹,該傳感器工作原理為在特定的焊接接頭上收集能量,使其易于安裝布置。
相關論文已在IEEE傳感器期刊1月特刊中發布,提供了針對能量回收傳感器的設計指南,幫助工程師在環境中的可用能源與感知需求間尋找平衡。同時提供了關鍵元件及控制能量流動的流程圖,目標不僅限于收集磁場能量的傳感器,亦適用于采用其他能源來源(如振動或太陽光)的傳感器部署。
在環保、廉價且安全方面,這項設計架構有巨大潛力。只需對工廠、倉庫和商業空間進行布局,便可形成一個集成度高的傳感器網絡,解決安裝和維護成本問題。
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三項:系統啟動優化;順應環境能源;盡量減少維護費用。他們具體步驟如下:利用先進的集成功率和晶體管網絡技術,使系統可在無初始電壓狀態下啟動;設定到達一定量度閾值后再開車;在不依賴電池前提下有效導入與轉化所獲得的能量,減少火災發生概率;優化儲能技術,采用小型電容器替代電池并預設充電時間上限,保證設備正常啟動與收集電能;為滿足長期監測需求,設計足夠容量的電容器即便因時間流失部分能量,仍能保持適當的能量供應量。
最后,他們還開發了一系列控制算法,用于動態測量和預算設備收集、存儲和使用的能量。微控制器是能量管理界面的 “大腦”,它不斷檢查儲存了多少能量,并推斷是否要打開或關閉傳感器、進行測量,或者將收割機調到更高的檔位,以便收集更多能量,滿足更復雜的傳感需求。
利用這一設計框架,他們為一個現成的溫度傳感器構建了一個能量管理電路。該設備收集磁場能量,并利用磁場能量不斷采樣溫度數據,然后通過藍牙將數據發送到智能手機接口。
研究人員使用超低功耗電路設計該設備,但很快發現,這些電路在崩潰前可承受的電壓有嚴格限制。收集過多電能可能導致設備爆炸。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們在微控制器中安裝了能量收集器操作系統,一旦存儲的能量過多,該系統就會自動調整或減少能量收集。
未來,研究人員計劃探索能耗較低的數據傳輸方法,例如使用光學或聲學。他們還希望更嚴格地模擬和預測進入系統的能量,或傳感器測量所需的能量,以便設備能有效地收集更多數據。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2文章
52450瀏覽量
762995 -
磁場
+關注
關注
3文章
901瀏覽量
24612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970瀏覽量
1404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基于MG22E能量采集開發套件實現無電池藍牙傳感器

國產傳感器新品迭出,自供電振動傳感器彎道超車

光電傳感器技術原理與分類
光電傳感器與激光傳感器的對比
如何選擇合適的光電傳感器 光電傳感器在自動化中的應用
光電傳感器應用領域 光電傳感器工作原理解析
漏電傳感器的魅力
使用指南 | 光電傳感器安裝技巧,確保高效與穩定的秘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