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晶盛機電拆分公司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美晶新材”)正在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并進入問詢環節。預計將融資15億人民幣,目標估值高達150億人民幣。
然而,經深度剖析發現,該企業IPO申請文件在財務數據、股權激勵和研發投入等方面存在重重疑慮。
從美晶新材的收入與凈利潤狀況可見,其業績存在矛盾之處。該公司報告期內的凈利潤表現出繁榮跡象,但同時經營現金流卻顯得困頓,呈現出一種需借貸以求生存的局面。收入與經營現金流間的巨大差距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例如,在2022年度凈利潤高達3億元,但經營現金流僅為-1.4億元。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如出現凈利潤與現金失衡的情況通常有兩種可能解釋。首先,公司處于擴張期且需大量投入資金,此為正常情況;其次,企業可能存在過度操縱利潤的現象,這屬于不規范甚至違法行為。
鑒于美晶新材的情況,有人將其與晶盛機電早前的股市表現聯系起來,后者在2012年5月11日進入深交所創業板市場,上市前業績同樣處于快速增長時期。而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晶盛機電的“誤導報告事件”,即為主承銷商夸大未完成訂單數量、產品開發進度等信息的誤報,引起外界關于晶盛機電與其合作編造信息以抬高發行價的質疑。
此外,因經營現金流始終低于凈利潤水平,美晶新材自2020年后便未曾進行過任何形式的分紅。
股權激勵對象為母公司員工。
晶盛機電旗下全資子公司美晶新材,核心資產由晶盛機電掌控,擁有其57.84%的股份并擔任最大股東;晶盛投資則持有晶盛機電47.42%股權。層層深入股權結構后,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曹建偉與執行董事邱敏秀及其一致行動人何俊、何潔共計掌握美晶新材62.81%的股份和相應決策權,為公司最終實控人。晶盛機電在過去兩年半期間累積盈利高達77億元,這為分拆美晶新材獨立上市提供了充分準備。
接受晶盛機電推行的期權激勵計劃,杭州勇晟應運而生,集合了包括美晶新材核心經營團隊及晶盛機電全資子公司慧翔電液的員工劉黎明在內的成員。協議規定,如杭州勇晟能按要求在2018年至2020年間達成業績目標,晶盛機電將以每股190萬元的價格向杭州勇晟出售共計340萬元的股權,作為激勵贈予價為0.56 元/股。如今,杭州勇晟董事長、總經理周勇的出資比例達45.31%,副總裁吳偉華的出資比例為33.51%。
而銷售總監王春來等公司高層的出資比例分別為4.41%、3.92%、1.96%,以及慧翔電液總經理劉黎明的出資比例為10.88%。若一切順利,按照上市估值150億元計算,杭州勇晟持有的股權價值將高達40.23億元,六位股東除陶飛外,其余五人均可能有數億財富進賬。同時,周勇、吳偉華所持有股權的價值預計分別高達18億元、13億元。
值得深思的是,盡管美晶新材近幾年擁有了一些發明專利,然而這些成果均來自2018年后獲得的兩項所有權,且科創板企業平均研發金額為1.53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美晶新材的33.10萬元的研發費用顯得微不足道。此外,美晶新材的運營效率同樣缺乏競爭力,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的研發投入比率均低于同業均值,差距正在逐步擴大。
隨著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尤其是在2022年后期營收大幅提升,使其研發費用率小幅下滑。按照能源分析師數據匯總,美晶新材研發費用分主要由直接原材料開支和人工薪酬支出兩大部分構成。截止2023年3月底,公司共有64位研發人員,占總員工總數的11.35%,其中6人被列為關鍵技術專家,他們分別是吳偉華、方志遠、陶飛、高雨、李連仲和王洋洋。
除了李連仲以外,其他五人均通過股權激勵平臺間接持有美晶新材相應股份,但至今未曾有現金收益的跡象出現。李連仲在1995年誕生,2018年6月-2022年12月期間任職于晶盛機電擔任研發工程師一職,于2023年1月正式轉戰美晶新材,繼續擔任研發工程師職位。綜合來看,美晶新材的上市之路充滿了未知性和復雜性,財務狀況、股權激勵政策以及研發投入都值得投資者關注。
-
發明專利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7515 -
晶盛機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瀏覽量
3331 -
科創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900瀏覽量
276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