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7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發布公告稱,中國第40次南極科考隊近日在昆侖站首次進行近紅外天文觀測以及全時段天氣監控,取得圓滿成功,并獲取昆侖站全天候近紅外天光背景等關鍵參數,為今后全年度空天觀測奠定基礎。此項工作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耐低溫光學鏡筒和全密封直接驅動電機技術,使得設備在嚴苛的環境下仍能正常運行。
昆侖站地處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區,其大氣凈化程度極高,具備絕佳的天文觀測條件。在極夜期間,遠程操控的近紅外望遠鏡將與昆侖站的AST3-2南極巡天望遠鏡共同完成時域天文學觀測,彌補昆侖站近紅外觀測領域的空白。
昆侖站還是全球唯一的地面太赫茲天文觀測理想場所,具極高科研價值。 40次南極科考隊攜帶的30厘米口徑可移動式太赫茲望遠鏡系統(ATE30)在冰穹A進行觀測與實驗,成功探測到船底座大星云和銀心附近人馬座星云等多個天體的CO (4-3)分子譜線與[CI]中性碳原子譜線,展示了我國自主制造設備首次獲得天文譜線觀測結果的實力。這些突破性的進展填補了南極冰穹A地區的天文觀測空白,也標志著我國獨立設備首次完成天文譜線成圖觀測。
需要注意的是,昆侖站作為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位于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海拔高度4087米,距離冰穹A西南部約7.3公里,是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
紅外
+關注
關注
8文章
762瀏覽量
95672 -
望遠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3瀏覽量
16113 -
驅動電機
+關注
關注
9文章
424瀏覽量
313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連載|業余無線電史話(八):從射電天文學誕生到馬可尼逝世

智慧路燈的環境監測功能如何實現?
基于SX1281芯片的醫療環境監測方案
如何對海上的電磁環境系統軟件進行監測
近紅外光譜儀的原理和工作機制
微型氣象環境監測站組成與應用
校園內環境監測氣象站
如何用LORA模塊進行環境監測
華盛昌DT-D02微型空氣站助力環境監測
微型氣象環境監測站
手持式紅外地物光譜儀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