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科研小組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成功制備出高精度的磁性納米石墨烯量子材料。該研究表明,化學家用AI在材料科學研究中彰顯巨大潛力。
石墨烯天生具備高導電性、輕量化等優良性質,但卻缺少磁性,從而限制了它在自旋電子學中的應用。然而,磁性納米石墨烯則是一種極富吸引力的新型碳基量子材料,因為它們擁有強大的π自旋中心以及集體量子磁性,對于開發分子級別的高速電子設備及量子位元極其關鍵。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科研團隊巧妙地運用AI技術提出原子機器人探針(CARP)的概念。通過融合探針化學知識和人工智能技術,他們能夠自動設計所需的π電子拓撲結構和自旋形態,并成功獨立于單分子層次制造出磁性納米石墨烯。
該團隊打算進一步挖掘AI潛能,未來將會擴充CARP框架,有望極大提升量子材料研究速度。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子設備
+關注
關注
2文章
2862瀏覽量
5441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449瀏覽量
244981 -
石墨烯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593瀏覽量
80821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07瀏覽量
249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EastWave應用:光場與石墨烯和特異介質相互作用的研究
圖 1-1模型示意圖
本案例使用“自動計算透反率模式”研究石墨烯和特異介質的相互作用,分析透反率在有無石墨烯存在情況下的變化。光源處于近紅外波段。
模型為周期結構,圖中只顯示了該結構
發表于 02-21 08:42
中國科大石墨烯量子點器件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郭國平、宋驤驤等與本源量子計算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雙層石墨烯中迷你能谷(minivalley)自由度與自旋自由度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了對
劉忠范院士團隊研發新方法,成功制備大尺寸石墨烯
隨著石墨烯材料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高效、可控地在非金屬基板上制備高質量的石墨烯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尤其是在電子器件、導熱
石墨烯材料如何推動量產芯片的新時代?
石墨烯,這種因其多種結構、熱學和電子特性而受到廣泛贊譽的二維(2D)材料,已從實驗室走向如今可供購買的量產微芯片。這標志著電子行業先進材料轉型的早期階段。這篇文章將介紹

菱形石墨烯結構及其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本文簡單介紹了菱形石墨烯莫爾結構以及該材料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以及未來的應用方向。 莫爾材料的出現開啟了凝聚態物理的新篇章,其中幾何、電子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