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與工信部聯合頒布了《臺式機政采需求標準(2023版)》,此舉或預示著中國大陸將限制有關部門購置基于英特爾或AMD CPU的電子設備。盡管臺灣投資機構對此回應表示中國大陸早就對這類問題有所應對,影響較為有限。
根據這一標準,鄉鎮級以上政黨機關以及相應附屬機構,在購買臺式機過程中需選取滿足安全可靠測試標準的CPu和操作系統作為必要條件。這一原則旨在優先選擇國產產品替代現有供應商包括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和外國數據庫軟件。據了解,已有相關部門帶頭遵守這一規定進行采購。
中國大陸信息安全測評中心也公布了一份全國產的處理器和操作系統名單,涵蓋了華為和飛騰在內的18個國內企業。其中,華為和飛騰均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內。然而,國內廠商卻正在利用英特爾x86、ARM和自主開發的架構生產芯片,并采用開源的Linux操作系統。
臺灣有機構指出,即使在中美摩擦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大陸已經于2019年要求各級政府及其下屬單位必須在三年內完成全部外國計算機和軟件的更換工作。此次改革計劃分為2020年占比30%、2021年占比50%,到2022年將完成最后的20%替換任務。
業界普遍認知,雖然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去中國化”或“去美國化”的風險挑戰,但只要自身具備競爭優勢,仍可在大環境變化中保持穩定增長。對于AMD供應鏈而言,相關企業如臺積電、日月光、京元電和臺星科可能因此受到一定影響。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86瀏覽量
105763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7152瀏覽量
125591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927瀏覽量
662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傳西門子EDA或暫停對中國大陸客戶支持
M31 深耕中國大陸IP市場 賦能汽車電子與 AI 應用新突破
2024年中國大陸線上顯示器零售量突破千萬臺
華擎計劃遷出中國大陸以應對美關稅
中國大陸MLCC生產廠商名單(2025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