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 日報道,特斯拉再度擊敗比亞迪,重登全球最大純電動車企寶座。此次超越發(fā)生于比亞迪去年第四季度后。
昨日,雙方分別披露首季交付情況(比亞迪數據為預估),均受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稍顯疲軟影響。特斯拉單季交付量達 386,810 輛,比亞迪入賬純電動車(BEV)約 300,114 輛。
此成就使特斯拉得以重新摘得全球最大純電動車企桂冠。盡管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將之歸結為市場暫時下滑,不過對比上年度同期,該公司銷售額下降了 8.5%至 422,875 輛;與第四季度比較,更是銳減 20.2%。
相較而言,比亞迪交貨量雖較去年第四季度 526,409 輛紀錄低谷下滑 43%,但較本季上年同期增幅仍高達 36%。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7瀏覽量
232460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29瀏覽量
54354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32瀏覽量
12681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歐洲純電動汽車2024年銷量出爐
當地時間1月21日,歐洲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公布了2024年歐洲3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純電動汽車銷售數據,該年度純
英國超越德國,成2024年歐洲最大純電動汽車市場
近日,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在2025年迎來了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顯著增長,成功超越了德國,成為2024年歐洲最大的純
Cadence助力本田加速電動汽車和飛行汽車開發(fā)
在汽車領域,本田是家喻戶曉的品牌。本田始創(chuàng)于 1948 年,自 1959 年起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每年生產數百萬臺內燃機 (ICE)。本田也是
中國電動汽車浪潮:物聯(lián)網如何推動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全球擴張
的電動汽車。比亞迪和蔚來等品牌利用其先進的電池系統(tǒng)和智能功能(包括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為自己贏得了競爭優(yōu)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
助力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全球擴張
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憑借其成本效益、技術創(chuàng)新及蓬勃的市場需求,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全球發(fā)展?jié)摿ΑR劳袊鴥瘸墒斓?b class='flag-5'>制造生態(tài)和領先的電池技術,中國電動汽車
科雅X2安規(guī)電容用于比亞迪壁掛式交流充電樁
雖然目前我們國內生產電動汽車的廠家很多,但要按出貨量來看,比亞迪才是最牛的,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銷售了超過52.6萬輛純電動汽車,首次
韓國電池制造商SK On陷入危機,電動汽車銷量低迷拖累電池業(yè)務
韓國領先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SK On近期宣布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一困境主要源于其客戶在歐洲和美國市場遭遇的電動汽車銷量低迷。作為全球第四大
中國電動汽車廠商進軍歐洲,面臨關稅挑戰(zhàn)
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力圖國際競爭,挑戰(zhàn)特斯拉的霸主地位。例如比亞迪,該公司已發(fā)布一款售價僅為69,800元人民幣、約10,000美元的經濟型電動
比亞迪豪擲數十億歐元,力爭2030年成歐洲最大電動汽車銷售商
比亞迪近日公布了其雄心勃勃的歐洲擴張計劃。公司歐洲汽車銷售事業(yè)部總經理舒酉星表示,比亞迪目標在2030年前超越大眾、特斯拉和Stellant
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ker關閉美國曼哈頓總部
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ker關閉美國曼哈頓總部 車市競爭太激烈;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ker計劃關閉美國曼哈頓總部;Fisker打算遷至加州拉帕爾馬辦公。
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裁員大約1%
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裁員大約1% 在越加激烈的車企競爭中增效降本、或者說是裁員成為更多車企的選擇,就在特斯拉揮動10米裁員大刀之后電動汽車制造
發(fā)表于 04-18 11:30
?807次閱讀
LG新能源超越比亞迪成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
據SNE研究公司報告,LG新能源在今年頭兩個月內累計賣出電動汽車電池12.7吉瓦時,逐漸追趕上中國市場領導者寧德時代,這也使其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有率升至13.7%,超越比亞迪成為行業(yè)第二
比亞迪欲在墨西哥設廠以提高市場份額
據了解,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超越了全球電動汽車銷售巨頭特斯拉,成為新的市場領導者。該事件使得部分業(yè)內觀察家認為,
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將裁員10%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放緩的憂慮在整個行業(yè)中不斷擴散,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 Automotive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宣布將裁員10%。此舉正值該公司努力應對日益增長的價格壓力及重大虧損之際,目的是為了精簡運營,確保一個可持續(x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