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潤濕(electrowetting)現象于1875年由法國物理學家Lippmann提出,作為現有最成熟的液滴電操控方法,已成功應用于數字微流控、傳熱強化、淡水收集等領域。然而,現有電潤濕技術受限于液滴驅動速度慢、電極圖案復雜、粘性試劑易污染等問題。
大連理工大學姜東岳團隊聯合香港理工大學王鉆開教授,在超疏水表面電潤濕實驗中發現了軌道電潤濕(Orbital-electrowetting,OEW)現象,這一現象與傳統電潤濕的跨電極運動不同,其運動模式為沿著電極間隙運動。通過實驗、數值模擬和理論分析揭示了這一新現象背后的物理機制,并提出了基于軌道電潤濕的高運動速度、電極結構簡單、抗污染的液滴操控新方法。相較于傳統電潤濕液滴操控(CEW),速度得到5倍提高(CEW:~40 mm/s,OEW:~210 mm/s)。此外,OEW液滴操控展現出多功能、高轉向性、耐高鹽、表面無殘留、高穩定性等特點。“軌道”的引入大大降低了電路的復雜性和控制難度,為數字微流控平臺騰出了更多空間,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極大的潛力。該研究以“Orbital Electrowetting-on-Dielectric for Droplet Manipulation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圖1(a)為OEW的結構示意圖,包含基底、氧化銦錫透明電極、SU-8介電層以及超疏水涂層。如圖1(b)所示,當施加低頻交流電壓(<70 Hz,10 μL液滴)時,液滴處于不穩定狀態,會發生跨電極運動;而當施加高頻交流電壓(>70 Hz,10 μL液滴)時,液滴會沿“軌道”高速運動。對于傳統電潤濕液滴驅動,需要按次序給電極陣列通電,才能實現液滴的連續運動,這需要復雜的電路設計和大量的開關控制。而OEW大量簡化了控制電路和電極數量,這為基于電潤濕的數字微流控技術開辟了新的思路。
圖1 OEW的結構和液滴輸運
該項工作實現了超疏水表面的可逆電潤濕,即斷開電壓后,液滴的接觸角能恢復到施加電壓前的大小。表面的低粘附是實現電潤濕液滴驅動的前提,否則會因為“釘扎效應”的發生而導致失敗。如圖2所示,這項工作實現了液滴爬升,且即使10%質量濃度的鹽水,其驅動速度也能維持在~210 mm/s以上。此外,在對表面進行5000次液滴撞擊,72小時的水下浸泡后,表面仍然能夠有很好的超疏水性能(水接觸角>154°),在進行連續超過1000次液滴輸運后,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穩定運行。
圖2 OEW液滴操控和表征
文中進一步討論了實現OEW液滴操控的條件,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相圖。對于一個確定的表面,通過改變電極的梯度,調節電潤濕數的大小,可以實現對液滴速度的調控。
圖3 OEW液滴操控和性能控制
最后,文中演示了基于OEW的各項應用。通過對軌道的設計,可以實現液滴的連續拐彎(10個連續90°彎道),如視頻1所示。此外,液滴的混合、輸運、停止后再啟動均能很好的穩定實現,也能在表面上進行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電潤濕的液滴操控方案,僅需要一對電極,就能實現液滴的高速遠距離輸運;這突破了傳統電潤濕驅動需要大量電極和控制電路的技術瓶頸。該技術有望為新一代的數字微流控平臺搭建提供新的思路。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14346
審核編輯:劉清
-
控制電路
+關注
關注
82文章
1719瀏覽量
136130 -
交流電壓
+關注
關注
2文章
189瀏覽量
16994 -
微流控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46瀏覽量
18990
原文標題:基于軌道電潤濕的液滴操控技術,有望用于新一代數字微流控平臺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Garmin佳明和高通推出新一代數字座艙解決方案
NOVA無誤差液滴微流體
Aigtek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表面非接觸式操控液滴研究中的應用
![Aigtek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表面非接觸式<b class='flag-5'>操控</b><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研究中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B/0B/wKgZomcsazSAKTiiAAFIwnD27Dg108.png)
功率放大器在機器視覺下液滴操控與熒光分析檢測中的應用
![功率放大器在機器視覺下<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b class='flag-5'>操控</b>與熒光分析檢測中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E6/wKgaoWcgsK6AaexKAAD2W1tqQ0o605.png)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學有何應用?微流控芯片微液滴、檢測技術介紹
三相微流控系統液滴在液-液界面上的自發轉移機制解析
![三相<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流</b>控系統<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在<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液</b>界面上的自發轉移機制解析](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5A/wKgaomYJIC2AEB1eAABLEmhulsw59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