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近日自主研發成功了智能仿生魚“文鰩”,該產品已于4月20日亮相。這款仿生魚以蝠鲼為模型,實際重量為35斤,翼展達到了1米,在水中行動如魚得水。
據悉,此項目是由上海海洋大學的30位專家組成的科研小組歷時10年研發而成,命名為“文鰩”。該仿生魚的核心部件均為國內制造,具有高效能、低耗能、多功能以及共融性、超仿生、隱身性的特點,滿足長時間、高機動、大負載、大范圍作業的需求。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物資源與管理學院院長、仿生魚團隊負責人陳新軍表示,他們從魚類行為學角度出發,在形態、運動、行為、結構、材料等方面進行仿生設計,實現生物外輪廓擬合,動態全運動模擬,以達到在海洋中自由翱翔、以假亂真的效果。同時,仿生魚憑借高效、節能、低噪、隱蔽等性能優勢,可廣泛應用于遠洋捕撈、深海勘探等領域,對于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具有重要意義。
“文鰩”內部擁有超大的有效載荷空間,配備多種高精度傳感器,如同安裝了“眼睛”和“耳朵”,可勝任300米以內水深的水下監測任務。它具備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目標識別技術,通過目標檢測和圖像分割實現分類識別,準確率高達90%。
在續航能力方面,“文鰩”可使用3節“微小電池”,在水中連續運行超過3小時,無論是轉彎、360度翻滾,還是回旋,都能輕松應對。“文鰩”不僅可以搭載多種高精度傳感器,滿足對魚群的實時狀態監測,實現全空間內水下魚群智能識別與互動,還可以作為觀賞魚,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除此之外,該團隊還成功研發了仿生魷魚、仿生金龍魚、仿生海豚、仿生海鰻等產品。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1文章
51106瀏覽量
75361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79瀏覽量
238513 -
智能識別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1瀏覽量
181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上海海思高精度AFE芯片的應用優勢
上海海思全面升級智能終端產品解決方案
深度解讀上海海思開源鴻蒙平臺
上海海思正式推出6+2+N產品與解決方案
潤和軟件與潤開鴻榮獲上海海思“解決方案生態合作伙伴”認證
中國“雙法”研究會-玻色量子基金揭榜掛帥項目結果公布
中國首屆水域智能搜救大賽,潛鮫X100行業級水下機器人榮獲最佳智能水域裝備獎
我司高低溫復合鹽霧試驗箱成功中標上海海事大學
![我司高低溫復合鹽霧試驗箱成功中標<b class='flag-5'>上海海</b>事<b class='flag-5'>大學</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8/46/wKgaombwwc2AdV4dAAAmAnn_apo385.png)
中央民族大學采購多臺南京大展的熱重分析儀
![中央民族<b class='flag-5'>大學</b>采購多臺南京大展的熱<b class='flag-5'>重</b>分析儀](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F/C0/wKgZomZxAuuAQZDLAADGcSsr6IQ635.png)
清華大學研發新型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系統
北航成功研發微尺寸仿生機器人——昆蟲機器人
德國Festo發布最小仿生蜜蜂,具備自主飛行和急轉彎等復雜操作能力
40V、35mΩ 單通道汽車類智能高邊開關TPS1HB35-Q1數據表
![40V、<b class='flag-5'>35</b>mΩ 單通道汽車類<b class='flag-5'>智能</b>高邊開關TPS<b class='flag-5'>1HB35-Q1</b>數據表](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