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您好,能先幫我們講解下什么是IPv6+嗎?
李振斌:簡單來說就是通過IPv6的擴展來支持一系列新的網絡應用,包括SRv6、網絡切片、隨流檢測、BIERv6、感知應用的網絡等等。
問: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IPv6,那么這二者有什么關系呢?
李振斌:IPv6+是以IPv6為基礎,通過擴展來支持上面提到的那些新的網絡應用。
問:既然IPv6+是以IPv6為基礎的,那么IPv6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李振斌:大家都知道IPv6的地址空間相較于IPv4是極其充裕的,IPv4的的地址空間只有32比特,通過IPv6擴展到128比特,號稱可以為世界上每一粒沙子編上一個地址。但這只是IPv6產生的一個方面,還有另外兩個方面的原因大家并不是很了解。一是在IPv4階段犯了一些技術錯誤,需要通過IPv6糾正掉;二是面向未來,IPv6需要做一些優化和擴展,這兩方面才是IPv6產生的主要目的。
問:IPv4階段產生的錯誤您能舉例說明嗎?
李振斌:比如之前IPv4設計的時候報頭特別復雜,字段特別多,導致轉發性能比較差。而IPv6的報頭字段大大減少,有利于硬件處理,可以提高轉發性能。而且在有新功能的情況下,IPv4是比較難擴展的,而IPv6里設計了IPv6擴展頭,可以通過IPv6擴展頭支持新的網絡應用和業務特性來應對以后的發展。
問:目前IPv6正在蓬勃發展,那么IPv6+又是怎么在IPv6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李振斌:IP網絡技術的發展是由應用驅動的,如果有新的應用,那么這個技術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如果沒有更好的應用,而只是純技術的變化,那么它的發展就會非常的困難。就像IPv6,單純因為解決地址空間問題,實際上通過一些方法,IPv4也可以應對。設計IPv6做的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它的擴展頭,可能未來會有一些新應用需要擴展頭進行擴展,來支持這些新功能。但在過去20年里,這個擴展頭并沒有發揮太大的用處,它在等待一個好的機會。2017年,機會終于來了,因為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應用,一個是5G承載,另一個是云,這就為IPv6的擴展打開了空間。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5G和云對IPv6技術的訴求,可以總結為一句話“5G改變了聯接的屬性,云改變了聯接的范圍”。
問:這句話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呢?
李振斌:首先“5G改變了聯接的屬性”說的是5G要支持網絡切片和確定性時延等新的應用,主要在聯接的轉發面引入一些新的屬性,這樣就需要一些新的封裝,通過IPv6的擴展頭,可以封裝這些新的屬性。“云改變了聯接的范圍”意思是說我們以前網絡的連接都是物理設備的連接,位置比較固定,連接也比較固定,但有了云之后,我們可以基于云來部署這些網絡設備。也就是說我們既有云上的設備,也有云下的物理設備,這樣我們就需要一種非常方便的手段來建立連接,這個手段就是通過IPv6建立起來的。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承載網里應用的是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技術,但是MPLS經常需要全網IP的升級來支持,也就是說通過IP之上升級MPLS才能夠達到建立連接的目標,因此在網絡里想要快速的建立連接,尤其建立跨域連接是非常困難的。為了更好、更靈活的建立連接,我們就要回歸到IP,基于原生的IP建立連接。綜合5G和云的這兩個訴求,一方面我們要基于簡單的IP來建立連接,適應靈活的連接范圍的變化;另一方面,通過一個可擴展的技術能夠封裝新的屬性來應對連接屬性的變化。綜合來看,IPv6是最獨一無二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展了IPv6+,通過IPv6的擴展,能夠更好的支持5G和云的業務。過去我們希望通過地址空間問題來驅動IPv6的部署,而現在更希望通過IPv6擴展頭的擴展來支持5G和云的新應用。
問:IPv6+這個概念提出來之后,有沒有定義它的邊界呢?
李振斌:IPv6+是一個開放發展的體系,邊界也會隨需求和技術發展不斷變化,截至目前來看,它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界。當前最重要的愿景是為5G和云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在未來可能會有新的應用,那時候還需要IPv6做新的擴展和創新。
問:IPv6+的全貌包括哪些?
李振斌:除包含的SRv6、網絡切片、隨流檢測、BIERv6和感知應用的網絡等基于IPv6的協議創新,還包含網絡分析、自動調優、網絡智能等技術創新,以及激發各行業數字化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
問:IPv6+的技術創新是如何定義的呢?
李振斌:直觀來講的話IPv6+是基于IPv6做協議創新,這也是IPv6+創新的基礎。但是基于IPv6+的創新技術,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僅僅通過轉發面的IPv6擴展就夠了,實際上還需要很多其它的技術形成一個系統,這樣才能使得IPv6+更好地進行工作,比如我們做的隨流檢測創新。以前我們對IP的流量監控都是通過代外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我們的業務報文走的是一個路徑,額外還會專門發一個檢測報文去探測這個業務路徑的性能。但是IP網絡里經常有負載分擔,有的時候目的地址是一樣的,但是業務報文走的是A路徑,檢測報文走的是B路徑,這樣就檢測錯了。利用隨流檢測我們就可以跟著業務報文直接把監測信息帶在報文里,這樣就可以隨著流進行檢測,這個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檢測報文和實際業務報文路徑不一致的問題。但是僅通過IPv6的擴展來做隨流檢測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入大數據分析、智能分析才能使整個系統運轉起來,才能真正達到我們隨流檢測的目標。因此,大數據分析,智能分析技術雖然不是通過IPv6直接進行擴展,但它們也是IPv6+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這些技術可以看成是IPv6+協議創新的使能技術,讓它們的能力真正能夠發揮出來,因此我們把這些技術定義為IPv6+技術創新。
問:IPv6+的商業模式創新又是如何考量的呢?
李振斌:應用促進技術發展,因此我們能夠支持新的應用就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反過來,新的應用、新的商業模式也可以驅動IPv6的發展,否則純技術的變化,很多時候驅動力是不夠的。事實上,在IPv6+整個技術和協議的創新過程中,也確實產生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IPv6+技術可以更好的建立網絡連接,發展一些新的業務,這其中典型的當屬SRv6的跨域云專線。通過SRv6可以非常方便的部署專線業務,來滿足業務上云的需求,這也就為網絡切片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模式也會促進協議和技術創新,形成良性循環。
問:IP網絡應該從超寬、自動化、安全、廣聯接、低時延和確定性6個維度持續提升,其中的廣聯接是什么意思?
李振斌:廣聯接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連接數量多,以前連接的設備都是物理設備,數量是有限的,但現在可以支持云了,在云上可以構建大量的網絡設備,同時這些設備需要建立大量的連接;廣聯接的另一方面是廣,即連接的區域能夠跨域建立連接。傳統MPLS跨域,實際是非常復雜的,但通過IPv6+、通過SRv6建立的跨域連接就會非常方便。
問:確定性和低時延經常會同時出現,那么分別都是什么意思呢?
李振斌:遠程醫療、證券教育等業務都需要低時延的保證,確定性稍微有一些特殊,類似工業制造,通過工業控制生產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求時延非常確定,即時延不能抖動。因為出現過大的抖動就會出現事故,或者產品的精度出現問題,這就要求不僅對時延有要求,對時延的抖動也有要求。再比如電力行業,電力差動保護需要確定性的時延,把時延的抖動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這都屬于確定性的業務需求。
問:那么,確定性和低時延的區別又是什么呢?
李振斌:確定性里也涉及到低時延,因此可能會產生一些混淆。低時延實際上看中的是網絡時延這個參數,確定性很多時候時延不一定是最低的,但對時延的抖動要求會很高。比如我們乘坐飛機、火車、汽車這些交通工具,飛機肯定是最快的,就可以理解為時延最低,但是飛機經常晚點,即確定性并不高。確定性的話,可以用高鐵來理解,高鐵不僅快而且能在規定的時間到達,這也是兩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可以來解釋低時延和確定性。
問:6個維度是否能支持千行百業,后面還會有其它補充嗎?
李振斌:IPv6+當前定義6個維度,是結合5G還有云這些新的業務應用確定的最為關鍵的6個維度,也是為了更好的引導IPv6+技術發展和產業發展,整體上這些維度與當前5G和云的業務需求是匹配的。但IPv6+是開放發展的體系,隨著業務需求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維度可能是需要發生變化的,例如在未來也可能會引入“綠色節能”相關的維度。
問:業界專家提出的IPv6+創新體系三個發展階段能具體說說嗎?
李振斌:現在業界提出IPv6+創新體系主要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SRv6網絡編程能力,指的是通過SRv6支持VPN或流量工程,快速重路由等業務,實現基于SRv6的網絡編程能力;第二階段:用戶體驗保障,通過網絡切片,隨流檢測等技術保障用戶SLA(服務級別協議)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第三階段:應用驅動網絡,把應用和網絡融合在一起,能夠為應用提供更加精細的網絡服務。
這三個階段在規劃上覆蓋了從2020年到2025年的時間段,但彼此間并不是完全分離的,因為IP技術需要增量演進,雖然有階段的劃分,也只是表示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以這些技術及技術創新應用為主。也就是說即使過了這個時間段,這些技術還在繼續發展,所以這三個階段勢必是重疊的,不可能完全分離。
問:既然不可能完全分離,為什么還要設置三個發展階段呢?
李振斌:首先,技術的創新有一個從發展到走向成熟的過程,產業的發展同樣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新的業務需求的緊迫程度是不一樣的,會影響到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其次是現有的產業鏈和軟硬件技術能力的成熟度不同,也會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會影響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所有用戶需求的發展變化,以及軟硬件技術成熟程度的發展變化,都是為了更好的去引導技術創新和產業的發展,因此才設置了IPv6+的三個發展階段。
問:那么我們國家IPv6+的發展現在處于什么階段?
李振斌:我國目前IPv6+的發展還是非常快的,由于為IPv6規模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網絡已經實現了IPv6 ready的目標。在此之上,SRv6已經在中國獲得規模部署,達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現在正在展開第二階段的工作,網絡切片、隨流檢測、BIERv6等正在規模應用或創新試點,整體發展良好,正在穩步推進中。
問:整個IPv6+產業現在發展推廣的情況怎么樣?
李振斌:從整個產業來講,IPv6+里面的SRv6獲得了更多的應用和部署,運營商在逐漸引入SRv6,同時圍繞SRv6做了很多的互通測試,為SRv6的規模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其次是標準化的工作,因為網絡的互聯互通是非常重要的,標準是其中重要的基礎。從標準來看,第一階段的SRv6的標準成熟度是非常高的;第二階段設計的網絡切片、隨流檢測、BIERv6等也已經被業界和標準組織認可;第三階段應用和網絡融合的工作也有了標準草案的布局,也正在積極推動中。
問:能說下2025年之后在推進IPv6+方面是如何部署的嗎?
李振斌:目前我們已經開展了面向2030年的IP創新工作,如6G、空天通信、元宇宙、區域鏈、量子通信等,這些技術都已經浮現,甚至變得很熱門,這意味著新的業務場景出現了,這些也會促進IP網絡技術的發展。未來IPv6+如何更好的應對這些新業務,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更好的支持新業務,目前正在展開新的研究,根據這些研究成果,IPv6+之后也會有新的階段發展。
問:目前生活中,普通人能夠感知到的IPv6+發揮的作用嗎?
李振斌:我們使用的網絡屬于基礎設施,普通人能直觀感到的變化還是非常有限的。就像時下非常熱門的5G、IPv6,可能大家對于5G最直觀的理解還是手機右上角的5G符號,如果更專業一點,打開手機設置,在里面可以找到有個IPv6地址,但實際上普通人對這些新技術并沒有很深刻的理解。但是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現在的網絡越來越好用了,上網的速度越來越快,新的應用越來越多,使用帶寬越來越大,這些歸結起來,實際上都是5G、IPv6+這樣的基礎設施在發揮作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問:最后能舉幾個IPv6+發揮作用的例子嗎?
李振斌:5G和云時代非常重要的應用主要是TO B,普通人直觀能感受到的實際上是TO C端的改變。現在越來越多的TO B應用,類似智能電網、智能制造、智能港口、智能礦山等,IPv6+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些普通人可能輕易感受不到,但是我們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215瀏覽量
105004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703瀏覽量
90093 -
IPv6
+關注
關注
6文章
704瀏覽量
604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工信部:推進 IPv6/IPv6 + 等標準研制,助力各行業數字化升級

華為專家分享SRv6商業價值及演進部署
?IPv6 專網的全新用戶價值

?IPv6 專網為行業用戶帶來全新價值

IPv6和DNS的關系
什么是IPv6隧道技術
IPv6的優勢和挑戰
IPv6與IPv4的區別
IPv6 開創智慧校園新境界

《“IPv6+”技術白皮書(2024)》都涉及到哪些內容?

IPv4與IPv6的定義和主要區別
華為IPv6+端到端解決方案通過信通院IPv6+ 2.0 Advanced測試評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