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智能變電站是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它不僅是電網運行數據的采集源頭和命令執行單元,而且與其他環節的聯系非常緊密,為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安全和優質提供了關鍵支撐。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變電站的各種設備和子系統,如視頻監控、防盜報警、火災報警及消防、門禁控制等,智能變電站集中監控輔助決策系統的建設也變得尤為重要。
系統概述
智能變電站集中監控輔助決策系統是依靠技術手段做到實時監測、事前預警、事中報警、事后分析的無人值守運維模式,對變電站各種電氣設備進行監測、保護、控制,對變電站內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空調、新風機、漏水、SF6氣體泄漏,安防系統包括門禁、紅外、照明、視頻圖像、火災消防、防盜等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
智能變電站集中監控輔助決策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子系統:
1. 安全防護子系統:包括門禁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非法入侵報警系統等,能夠實現對變電站的出入口、關鍵設備、重點區域等進行實時監控和安全管理。
2. 環境監測子系統:包括溫濕度監測、SF6濃度監測、氧氣含量監測、除濕裝置等,能夠實時監測變電站內環境參數,為設備的運行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3. 視頻子系統: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變電站內各設備的可視化監控,方便運維人員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故障和異常情況。
4. 輔助控制子系統:包括風機、空調、除濕機、照明、排水泵等輔助設備控制,能夠實現設備的智能控制和聯動控制,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
5. 消防子系統:包括煙霧報警、滅火裝置等,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火災事故,保障變電站的安全運行。
6. 綜合監控平臺:能夠對變電站內各輔助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實現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共享和展示,方便運維人員進行設備的監控和管理。
子系統配置原則
火災消防子系統配置原則如下:
(1)根據探測區域及區域內電氣設備特點,變電站應配置不同原理和類型 的火災探測器。
(2)各房間及預制艙應配置點型感溫感煙火災探測器或吸氣式感煙探測器。
(3)蓄電池室應配置防爆感煙火災探測器。 有設備運行溫度要求的區域,如變壓器室、電纜夾層、電纜豎井、室外主變、
室外高抗等區域,應配置纜式線型定溫火災探測器。
安全防衛子系統配置原則如下:
(1)變電站應配置 1 套安防監控終端。
(2)變電站圍墻應配置電子圍欄,大門入口宜配置紅外對射探測器用于周 界安防。
(3)各設備室對外門窗處可配置紅外雙鑒探測器用于非法入侵監測。
(4)大門入口及非常開門的主要設備室應配置門禁。
(5)變電站大門入口應設置門鈴。
(6)對于有人值班變電站的監控室,應配置緊急報警按鈕。
(7)對于需要遠傳報警信息至報警中心的變電站,可在變電站門衛室配置 1 臺防盜報警控制器。
環境監測子系統配置原則如下:
(1)變電站應配置 1 套HT500變配電輔助監控裝置,布置于二次設備室。
(2)主要一次設備室、二次設備室及預制艙應配置溫濕度傳感器。
(3)存在絕緣氣體泄露隱患的設備室應配置絕緣氣體泄露監測傳感器。
(4)電纜層、室外電纜溝等電纜集中區域宜配置水浸傳感器,集水井應配 置水位傳感器。
(5)各變電站主控樓樓頂宜配置 1 套一體化微氣象傳感器,采集室外溫度、 濕度、風速、風向、氣壓、雨量等數據。
(6)有燈光補充需求的站內場地應配置輔助燈光。
視頻子系統攝像機配置原則如下:
(1)攝像機布置應滿足變電站安全防范、設備運行狀態監視及設備智能巡 視的要求。
(2)站區大門、站內場地、戶外設備區、各房間及預制艙均應安裝球形攝 像機,戶外設備區可安裝云臺攝像機,對變電站進行常規監視,兼顧環境狀態、 人員行為及設備狀態分析。
(3)變壓器、高抗等重要一次設備區域宜配置高清固定攝像機、紅外熱成 像攝像機、聲紋監測裝置等,滿足遠程在線巡視的布點需求。
(4)建筑樓頂或設備區最高點構架應安裝全景攝像機進行設備區全景監視 及盲區覆蓋。
設備布置原則
1 綜合應用服務器、智能巡視主機應分別組柜布置于二次設備室或計算機室。
2 在線監測終端宜就近安裝在間隔內智能控制柜內。無就地智能控制柜的單獨 組柜,就地布置于配電設備所屬場區。
3 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應設置在有人值班的場所,如警衛室、消 防控制室。如無警衛室、消防控制室,則設置于主控室。
4 點型火災探測器吸頂安裝于戶內屋面。
5 線型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安裝于戶內墻壁,頂棚高度不大于 5m 時,探測器 的紅外光束軸線距離頂棚的垂直距離為 0.3m;當頂棚高度為 10m-20m 時,光束 軸線距離頂棚的垂直距離可為 1.0m。
6 纜式線型定溫火災探測器纏繞變壓器、高壓電纜等設備布置。
7 安防監控終端、動環監控終端等根據需要可布置于匯控箱或輔助設備二次屏 柜內。
8 電子圍欄宜采用圍墻壁頂部支架安裝方式,電子圍欄主機可選擇在變電站圍 墻壁裝或場地內落地安裝。
9 防盜報警控制器和緊急報警按鈕應布置在有人值班的場所,如警衛室或主控 室。
10 門禁采用壁掛安裝,安裝高度距地面 1.3-1.5 m;門禁控制器宜組柜安裝。
11 紅外對射探測器應安裝在大門兩側圍墻頂部,其紅外對射射線的高度應高 于大門頂部,高度差宜為 120mm±10mm。
12 紅外雙鑒探測器宜安裝在設備室門上方的墻壁上,其底部距門頂部的距離 宜大于 0.2m,其側面距門側的距離宜為 0.2m。
13 溫濕度傳感器壁掛安裝,安裝高度距地面 1.3-1.5m。
14 SF6/O2 傳感器落地安裝于 GIS 設備下方地面。
15 水位傳感器安裝離集水井墻壁 10cm 處,深度與集水井深度一致。
16 水浸傳感器安裝電纜溝易積水位置的地面上。
17 漏水傳感器安裝于易漏水區域的地面。
18 微氣象傳感器安裝于變電站屋頂最高處。
19 照明控制器(燈控)宜安裝在各個房間出入口的附近,壁裝高度 1.3-1.5m, 替換傳統燈控面板。
20 輔助燈光立桿安裝在變電站圍墻四角安裝,高度隨攝像頭立桿高度確定。
21 鎖控監控終端、電子鑰匙宜集中部署于變電站主控室操作臺;鎖具安裝于 屏、柜、箱等。
22 槍型固定攝像機一般采用壁裝,安裝高度隨監視范圍確定。
23 球形攝像機:戶外配電裝置區域宜采用立桿安裝,也可布置在建筑物的外 墻,布置應滿足戶外配電裝置帶電距離的要求。戶內宜采用壁裝、吸頂安裝或吊 裝安裝方式。戶外安裝高度宜在 3.5-4 米,戶內安裝高度隨建筑高度保護,離屋 頂 0.5~1 米。
24 云臺攝像機,戶外配電裝置區域宜采用立桿安裝,戶內宜采用壁裝;戶外 安裝高度宜在 3.5-4 米,戶內安裝高度隨建筑高度保護,離屋頂 0.5~1 米。 6.26 全景攝像機宜布置于站內圍墻或建筑視野開闊的高處。
25 攝像機安裝方式應安全可靠,安裝位置應滿足帶電作業安全距離要求,并 采取防雷擊損壞措施。
?審核編輯 黃宇
-
變電站
+關注
關注
7文章
1266瀏覽量
42242 -
智能電網
+關注
關注
35文章
2939瀏覽量
1165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