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今日公布了其重要戰(zhàn)略決策,即采用開源的CUDA-Q平臺,旨在推動德國、日本和波蘭等國家超運中心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究。CUDA-Q作為英偉達推出的一款開源平臺,不僅與QPU無關,還實現(xiàn)了量子與經(jīng)典超算的深度整合。該平臺的重要特性在于其支持量子計算與AI人工智能的完美結合,為解決量子比特噪聲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助于開發(fā)出更加高效的算法。
這一決策標志著英偉達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深入布局和積極貢獻,將有力地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研究的進步。通過CUDA-Q平臺,英偉達將助力各國超運中心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更多突破,為未來的科技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780瀏覽量
240519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14瀏覽量
35080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853瀏覽量
9206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NVIDIA CUDA-Q助力業(yè)內首個量子計算邏輯量子比特演示
量子計算具有變革藥物發(fā)現(xiàn)、物流等各行各業(yè)的巨大潛力。然而,噪聲一直是量子器件在投入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巨大障礙。由于存在這些因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不完美硬件導致的噪聲干擾,量子
英偉達與谷歌聯(lián)手加速量子計算設備設計
處理器的復雜物理過程。這一舉措旨在深入探索量子計算的潛力,為下一代設備的研發(fā)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谷歌還將借助英偉達提供的混合量子-經(jīng)典
NVIDIA與谷歌量子AI部門達成合作
NVIDIA CUDA-Q 平臺使谷歌量子 AI 研究人員能夠為其量子計算機創(chuàng)建大規(guī)模的數(shù)字模型
英偉達攜手谷歌,共筑量子計算新篇章
近期,英偉達與Alphabet旗下的谷歌公司宣布了一項令人矚目的合作計劃——共同設計量子計算處理器。這一合作標志著兩大科技巨頭在量子
NVIDIA 助力谷歌量子 AI 通過量子器件物理學模擬加快處理器設計
NVIDIA CUDA-Q 平臺使谷歌量子 AI 研究人員能夠為其量子計算機創(chuàng)建大規(guī)模的數(shù)字模型
發(fā)表于 11-19 10:39
?306次閱讀
![NVIDIA 助力谷歌<b class='flag-5'>量子</b> AI 通過<b class='flag-5'>量子</b>器件物理學模擬加快處理器設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5/63/wKgaoWc7-ouAFcDeAAGdJBWepuQ898.jpg)
打破英偉達CUDA壁壘?AMD顯卡現(xiàn)在也能無縫適配CUDA了
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報道(文/梁浩斌)一直以來,圍繞CUDA打造的軟件生態(tài),是英偉達在GPU領域最大的護城河,尤其是隨著目前AI領域的發(fā)展加速,市場火爆,英偉
QPU與GPU,經(jīng)典超算和量子計算的協(xié)同
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報道(文/李寧遠)不久前在國際超算大會ISC上, NVIDIA宣布將通過開源的 NVIDIA CUDA-Q量子計算平臺,助力全球
NVIDIA通過CUDA-Q平臺為全球各地的量子計算中心提供加速
德國、日本和波蘭的超級計算機利用 Grace-Hopper 和量子-經(jīng)典加速超算平臺推進量子計算研究
NVIDIA 通過 CUDA-Q 平臺為全球各地的量子計算中心提供加速
—— NVIDIA 于今日宣布將通過開源的 NVIDIA CUDA-Q? 量子計算平臺,助力全球各地的國家級超算中心加快
發(fā)表于 05-13 15:21
?228次閱讀
![NVIDIA 通過 <b class='flag-5'>CUDA-Q</b> <b class='flag-5'>平臺</b>為<b class='flag-5'>全球</b>各地的<b class='flag-5'>量子</b><b class='flag-5'>計算</b>中心提供加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EB/wKgaomZBv9mAPqB2AAQeD4OiP8Q898.jpg)
基于NVIDIA開源CUDA-Q量子計算平臺發(fā)布
NVIDIA 于太平洋時間 3 月 18 日推出一項云服務,旨在幫助研究人員和開發(fā)人員在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等關鍵科學領域的量子計算研究中取得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