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了我和跳繩的一些故事和思考,為了使各位更好的引入今天的主題,我們先來回顧下上一篇的內容。
我先從開始只能跳110次到后面可以到180次的故事講起,領悟到因為智能跳繩的各種數據,激發了我的潛能與執著。
再到因為三個條件組合在一起,造成手機被“滋潤”的悲劇,開始思考如何降低概率事件的發生。也就有了上篇文章中提到跳繩架構。
若想深入了解這背后的故事,請翻閱我的上一篇文章《智能跳繩的產品體驗與思考(一)》。
如上圖,我們先將各個模塊進行分解并簡單說明作用。
經過分解我們發現,跳繩由8個硬件模塊構成,看似清晰簡單,但仍然過于復雜。
思考幾天后,我重新了想了一個框架,如下圖。
重新優化后,我將TTS語音合成技術與藍牙BLE技術集成到MCU主控芯片中,經過硬件模塊的精簡,從原先的8個減少至6個,進一步提升了整體設計的簡潔性和效率。此外,這一集成策略也顯著降低了硬件成本,并縮短了開發周期,為用戶帶來了更為經濟高效的使用體驗。
從上述圖示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智能跳繩由兩大核心部分構成:智能跳繩終端與用戶應用端(包含APP與小程序)。
為了便于大家深入理解,接下來我將通過腦圖的形式,詳細解讀這兩個部分中各個模塊的主要功能。
智能跳繩終端:作為跳繩動作的執行者和核心工具,能夠精準地記錄跳繩的次數、跳頻、時長等關鍵數據,并通過語音的形式反饋當前跳繩的狀態(如當前模式、電量狀態、需要同步數據等)以及運動結果。
用戶應用端(APP、小程序端):是用戶與智能跳繩終端之間的橋梁,用戶根據個人喜好和運動需求調整跳繩參數,并提供一個直觀的數據展示平臺,讓我能夠隨時查看自己的跳繩軌跡。
現在的腦圖布局是否讓各位在理解上更加清晰了呢?
好了,下面我們將直接進入核心要點,與各位聊聊離開手機的智能跳繩是如何設計和完美離線使用的。
此刻,我們不講故事,只講道理,大家仔細看。
首次使用前,我需要通過跳繩藍牙廣播將APP與跳繩進行綁定,這一步驟與許多智能硬件產品的連接過程相似,我不再贅述。綁定成功后,就可以在APP中編輯個人信息,但這并非必要步驟,關鍵是下一步!
接下來,進入模式設置,我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計時跳和計數跳的參數。例如,我通常將計時跳設為1分鐘,計數跳設為10000次。設置完成后,點擊確認按鈕。若聽到跳繩語音播報“計時跳1分鐘,計數跳10000次,設置成功”,則說明這些參數已成功同步到跳繩上。
此外,在個性化設置中,我可以挑選不同的發音人、調整語速和音量大小,甚至編輯自定義提示語。完成設置后,跳繩會語音播報相關參數,如“你好,我是曉玲,音量10級,語速8級,個性化設置成功”。
完成上述綁定和設置后,我在下樓運動時便可徹底擺脫手機的束縛,無需擔心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擾。
例如,當我想進行1分鐘的計時跳時,只需按下跳繩上的“功能”鍵,切換到“計時跳”模式。隨后,跳繩將通過TTS語音合成引擎提示“已進入計時跳模式”。
接下來,輕按“開始”鍵,跳繩會語音播報“即將開始1分鐘的計時挑戰,請做好準備,3、2、1、開始”。
當計時接近尾聲時,跳繩會再次提醒我“3、2、1、計時結束,您的成績是181個,全程無失誤,您刷新了之前的最高紀錄180個,恭喜您!”
舉例中的提示語,是由MCU根據我在APP上設置的參數,結合跳繩數據自動生成并通過TTS引擎實時播報出來。不僅如此,我還可以在APP端輕松定制這些提示語,使其更具個性化。
例如,我可以將“開始提示語”設定為“不嘗試,怎知不行?不挑戰,怎知自我?3、2、1、開始”,這樣的雞血言無疑會激發我更多的動力和激情。
至此,一個完整的計時跳流程結束,可以長按3S“功能”鍵關機了,而本次的跳繩數據也實時保存在了MCU的數據表中,等待下一次與APP的數據同步。
經過以上的介紹和解讀,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智能跳繩以其強大的離線使用功能和高度個性化的設置,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體驗。無需手機的束縛,只需簡單的按鍵操作,即可輕松切換跳繩模式,并享受TTS語音合成播報的直觀體驗!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988瀏覽量
434309 -
藍牙
+關注
關注
115文章
5985瀏覽量
172848 -
語音合成
+關注
關注
2文章
92瀏覽量
163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不增加硬件成本實現智能穿戴離線地圖

運動健康手環xBeacon-WXY
智能跳低成本otp語音芯片方案-wt6020 語音計數時間提示:“100次”“運動時間5分鐘
中微愛芯跳繩器整體解決方案

基于LabVIEW和YOLOv8-Pose的跳繩計數裝置

離線語音芯片讓家電變得智能

離線語音芯片讓家電變得智能

霍爾元件DH570在智能跳繩中的應用
智能玩具用離線語音識別芯片有什么優勢

霍爾開關在智能跳繩器上的應用
離線語音識別芯片在智能生活中的應用
智能跳繩的產品體驗與思考(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