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9日舉辦的知乎第十屆鹽Club新知青年大會上,科技巨頭李開復,身兼零一萬物CEO和創新工場董事長雙重身份,發表了對人工智能(AI)未來的深度見解。他回顧了自己與AI相伴的40年歷程,并大膽預測,大模型技術的飛速進步將使AI在2025年超過博士水平,數年后更將迎來革命性的奇點爆發。
李開復的AI之旅始于1983年,當時他向卡耐基梅隆大學遞交博士申請時,便在信中表露了自己對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堅定信仰。他堅信,AI不僅是對人類學習、思維和行為的深刻闡釋,更是人類認識和理解自身的關鍵。這份信仰引領他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從1988年發明擊敗人類冠軍的黑白棋人機對弈系統“奧賽羅”,到1992年研發出蘋果語音系統的前身Casper(后演變為Siri);再到1998年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為中國AI領域培養了大量精英;直至2009年創辦創新工場,捕捉了AI 1.0到2.0時代多家獨角獸公司的成長軌跡。
面對AI的迅猛發展,李開復坦言,去年創立零一萬物正是看到了AI 2.0時代的無限可能。他指出,大模型技術的性能正在加速提升,AI的能力已經超越人類平均水平,并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超越博士水平。這一趨勢不僅將深刻改變各行各業,更將引發一場關于“Human+AI”與“AI+Human”的變革浪潮。
在李開復看來,“Human+AI”是AI發展的半自動階段,此時AI如同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杖,能夠輔助人類完成許多任務。人們需要積極學習AI技能,將AI視為Co-Pilot(特助)、Co-Producer(專家)和Co-Partner(伙伴)。通過這些角色,AI能夠協助人類更深入地完成本職工作,擴大能力范圍,甚至提高社交和情緒處理能力。
而“AI+Human”則代表著全自動階段,此時AI如同擁有巨大力量的燈神,但仍需人類這個“阿拉丁”來指揮。在這一階段,人類需要尋找自身獨有的價值,如成為金字塔尖的精英科學家、藝術家,或是成為難以被AI替代的職業工匠和情感訴求專家。
李開復特別指出,雖然AI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某些職業如水管工和心理醫生等,由于其獨特的工作特性和對人類情感的深度需求,很難被AI完全替代。這些職業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技能和知識,更是對人類情感和溫度的珍視和傳遞。
面對AI時代的來臨,李開復呼吁人類需要重新思考“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他強調,工作不應再是禁錮人類的枷鎖,而應是人類自我實現和創造的舞臺。在AI 2.0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AI的主宰,用AI打破工作的束縛,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一場屬于AI時代的文藝復興,也是人類自我超越的新篇章。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24瀏覽量
27033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0瀏覽量
24029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