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媒體報道稱,2024年國內碳酸鋰產量預計將達到65萬噸,同比增長41%,顯示出行業產能的顯著擴張。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下半年供給端有望進一步釋放更多增量,預示著市場供應將更加充裕。然而,這一增產趨勢也引發了業界對于鋰價走勢的深切關注,專家預測鋰價或將在下半年跌至年內最低點。
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國內碳酸鋰產量與進口量雙雙攀升,導致鋰鹽市場供應持續過剩,且過剩量維持在萬噸級別。這一基本面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供需關系的微妙調整,也為后續價格走勢埋下了伏筆。專家指出,盡管“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可能帶動產業鏈下游補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過剩狀況,但進入11月和12月后,鋰鹽供應或將再次陷入大幅過剩的困境,全年平衡預計將維持約10萬噸的過剩量。
鋰鹽市場的過剩態勢與鋰價的持續下滑形成了鮮明對比。受供需失衡影響,國內碳酸鋰價格自去年以來一路走低,至今年7月已逼近9萬元/噸,較去年同期降幅超過七成。這一價格變動不僅影響了上游原材料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波及了整個鋰電池產業鏈。
在此背景下,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等行業巨頭同日發布了上半年預虧公告,合計最高虧損額達到67.8億元。產品價格下滑被視為導致這兩大鋰業巨頭由盈轉虧的主要因素。電池價格的持續走低,以及鋰電池出口額的同比下降(上半年全國鋰電池出口額為272.44億美元,同比降低14.97%),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盈利壓力。
然而,盡管當前面臨諸多挑戰,但行業專家仍對鋰電池市場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的持續擴張,鋰電池需求量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快速增長。據預測,自2024年起,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將逐年上升,其中電車端增速預計達25%,儲能端增速更是高達41%。這一趨勢將為鋰電池產業鏈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增長空間。
綜上所述,雖然短期內鋰價可能繼續承壓下行,但長遠來看,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鋰電池行業仍有望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93瀏覽量
171844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42瀏覽量
100214 -
碳酸鋰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5瀏覽量
103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