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田生態、云邊對接、邊緣計算、開放SDK、智慧農業、物聯網數據、ECWAN 、邊緣協同自組網、農業數據采集
隨著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農田種植狀態的精準監測變得愈發重要。為了確保監測的準確性、一致性和有效性,規范農田物聯網監測設備的技術參數、部署安裝以及數據對接等技術指標勢在必行。
本文技術說明旨在為相關設備的選擇、安裝和集成提供明確的指導,以構建一個高效、可靠且具有互操作性的農田種植狀態監測系統。
一、系統概述
智慧農業物聯網環境監測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是一套集成了先進技術的農業監測解決方案,旨在為農田提供精準、實時、全面的環境數據監測和采集。該系統具備多種強大功能,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二、設備特點
- 精準定位與數據存儲 :設備擁有位置自動定位功能,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同時,具備數據本地存儲能力,即使在網絡中斷的情況下,也能保證數據不丟失,待網絡恢復后實現斷網續傳,保障數據的完整性。
- 自動校時與遠程管理 :系統會自動進行網絡校時,確保時間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并且支持軟件遠程升級與遠程參數配置,方便管理員進行系統維護和優化。
- 綠色能源供應 :采用太陽能供電方式,節能環保,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適應農田環境的特殊需求。
三、監測指標詳述
- 基礎環境參數
- 空氣溫度:精確感知農田上空的溫度變化,為作物生長環境評估提供關鍵數據。
- 空氣相對濕度:反映空氣的潮濕程度,對病蟲害防治和灌溉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 大氣壓力:幫助了解氣象條件對作物的潛在影響。
- 風速和風向:為農業設施的防風設計和通風管理提供依據。
- 總輻射:監測太陽輻射強度,有助于優化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
- 降雨量:及時掌握降水情況,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
- 土壤關鍵指標
- 土壤含水量(多層監測):通過不少于 4 層的監測(0~20cm、20~40cm、40~60cm、60~100cm),全面了解土壤不同深度的水分狀況,為精準灌溉提供支持。敏感元件中心點安裝位置分別對應 10cm、30cm、50cm 和 80cm,確保測量的準確性。
- 土壤溫度(多層監測):與土壤含水量相同的分層監測方式,準確反映土壤溫度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對作物根系生長和土壤微生物活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擴展參數
- 圖像信息:通過攝像頭獲取農田的實時圖像,直觀了解作物生長狀況和農田環境。
- 土壤酸堿度(pH)和電導率(EC):可根據需求擴展監測,為土壤改良和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四、數據傳輸與集成
- 高效通信網絡 :支持手機無線移動 4G/5G 等網絡通信,確保數據傳輸的快速和穩定。
- 靈活采集與上傳 :可定時進行數據自動采集和數據上傳,采集周期和數據上傳周期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配置,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應用要求。
- 精準定位與兼容接口 :上傳數據中包含采集信息和定位信息,實現數據的精準關聯和分析。同時,數據通信兼容目前主流物聯網通訊協議 MQTT,并提供標準的數據傳輸接口,能夠順利接入市級種植業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實現數據的共享和綜合利用,為農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某大型農場的應用中,通過這套智慧農業物聯網環境監測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農場主可以根據實時的土壤含水量數據,精準控制灌溉量,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和過度灌溉對土壤結構的破壞。同時,借助空氣溫度和濕度等數據,提前采取病蟲害防治措施,減少了農作物的損失。圖像信息的采集則讓農場主即使不在農田現場,也能隨時了解作物的生長態勢,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
又如,在某科研試驗田中,科研人員利用系統提供的多層土壤溫度和含水量數據,深入研究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土壤環境的需求,為農業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而準確的數據支持。
一般要求:
- 位置自動定位: 設備應具備定位功能,能夠自動獲取當前位置信息。
- 數據本地存儲: 設備應能夠在斷網情況下本地存儲數據。
- 斷網續傳: 當網絡重新連接時,設備能夠自動將存儲的數據上傳。
- 自動網絡校時: 設備應具備自動校準時間的功能,確保數據的時間戳準確性。
- 軟件遠程升級與遠程參數配置: 支持遠程升級設備軟件和配置監測參數的遠程操作。
- 太陽能供電方式: 設備應采用太陽能供電,以確保長期穩定的電力供應。
監測指標:
- 空氣監測:
- 溫度
- 相對濕度
- 大氣壓力
- 風速
- 風向
- 總輻射
- 降雨量
- 土壤監測:
- 含水量(0~20cm、20~40cm、40~60cm、60~100cm,各層敏感元件中心點安裝位置對應10cm、30cm、50cm、80cm)
- 溫度(與土壤含水量相對應)
- 酸堿度(pH)
- 電導率(EC)
- 圖像信息: 支持采集圖像信息,可以用于監測農田的實時情況。
數據傳輸:
- 網絡通信: 支持手機無線移動4G/5G等網絡通信。
- 數據自動采集和上傳: 可定時進行數據自動采集和上傳,上傳周期和采集周期可配置。
- 數據內容: 上傳的數據應包括采集的環境信息和設備的定位信息。
- 通信協議: 兼容主流物聯網通訊協議 MQTT,并提供標準的數據傳輸接口,以便接入市級種植業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
藍奧聲科技是基于物聯網邊緣智能領域的創新型高科技公司[]()。在智慧節能用電計量監測、智能場景感知與智能照明系統、室內精準定位追蹤、低功耗同步群控系統、多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先進性、實用性技術價值的核心產品與方案,廣泛應用于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商業、智能醫院、智能倉儲物流、智慧農業,家居等智能生態項目。
我們的核心技術包括——LPIOT 低功耗物聯網、ECWAN 邊緣協同自組網、E2M 彈性高效數據監測:
__LPIOT 低功耗物聯網:__低功耗物聯網技術是物聯網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它能夠實現設備長時間運行且功耗低,從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能耗成本。
__ECWAN 邊緣協同自組網:__邊緣協同自組網技術可以實現邊緣設備之間的自動組網和協同工作,提高了整個系統的響應速度和魯棒性,同時減少了對于中心服務器的依賴性。
__E2M 彈性高效數據監測:__彈性高效數據監測技術能夠實現對于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從而及時發現數據異常和問題,為運維管理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
基于智慧農業物聯網環境監測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中可提高數據處理和傳輸效率的方法有:
數據壓縮 :
- 采用高效的壓縮算法,如 LZ77、LZ78、Deflate 等,減少數據量,從而降低傳輸時間和存儲空間需求。
- 針對不同類型的數據(如數值型、文本型、圖像型)選擇最適合的壓縮方式。
數據預處理 :
- 在傳感器端進行初步的數據篩選和清理,去除明顯的異常值和噪聲,減少后續處理的數據量。
- 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聚合和采樣,例如計算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而不是傳輸每個瞬時值。
優化通信協議 :
- 選擇低開銷、高效的通信協議,如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適用于資源受限的物聯網設備。
- 利用數據分片和并行傳輸技術,將大數據包分割成小塊同時傳輸,提高傳輸速度。
邊緣計算 :
- 在靠近數據源的邊緣設備(如網關)上進行部分數據處理和分析,只將關鍵信息或處理結果傳輸到云端或數據中心。
- 例如,在邊緣設備上進行簡單的閾值判斷,當數據超過設定的閾值時才進行完整數據的傳輸。
緩存機制 :
- 在傳感器和傳輸節點設置緩存,當網絡不穩定時暫時存儲數據,待網絡恢復后再進行傳輸,避免數據丟失。
- 在接收端設置緩存,以平滑數據的接收和處理,避免因處理速度跟不上而導致的數據積壓。
提高硬件性能 :
數據優先級排序 :
- 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和時效性設置優先級,優先傳輸關鍵數據,如緊急的環境預警信息。
- 對于非關鍵但大量的數據,可以采用延遲傳輸或在網絡空閑時傳輸。
網絡優化 :
- 增強無線網絡信號覆蓋,減少信號干擾和衰減。
- 合理規劃網絡拓撲結構,減少數據傳輸的跳數。
通過以上技術要求的制定,可以確保智慧農業物聯網環境監測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的高效運行,為農田種植狀態監測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持,推動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發展。智慧農業物聯網環境監測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在物聯網行業中具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節約資源與降低成本、提升農產品品質與安全、促進農業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以及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等多重優勢。這些優勢使得該系統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39文章
6252瀏覽量
114045 -
智慧農業
+關注
關注
4文章
789瀏覽量
19929 -
農業物聯網
+關注
關注
0文章
72瀏覽量
75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