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2023年牢牢占據了全球鋰離子電池關鍵部件出貨量的主導地位,占比超過80%,這一成就背后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與電池供應鏈的深度整合。隨著國內電動汽車銷量的持續飆升,中國企業在鋰離子電池的核心組件——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的全球市場份額上均實現了顯著增長。
具體來看,矢野研究所(Yano Research Institute)的報告顯示,在正極材料市場,中國企業雖起步稍晚,但已占據9.4%的份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潛力。而在負極市場,中國企業更是以93.5%的壓倒性優勢領先全球,成為該領域的絕對主力。隔膜市場同樣不容小覷,中國企業占據了87.4%的份額,并且在兩年內實現了13.1個百分點的顯著增長,而日本的份額則相應下滑至9.7%。電解液市場方面,中國企業也占據了85%的市場份額,持續鞏固其領先地位。
這一系列的成績得益于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去年,中國新車銷量中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占比已突破30%,巨大的市場需求直接拉動了對電池材料的需求增長。
面對國內市場的繁榮景象,中國電池供應鏈的領軍企業如寧德時代(CATL)等,不僅在國內市場穩扎穩打,還積極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中國的零部件制造商如貝特瑞新材料集團和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也紛紛在海外投資建設生產基地,以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貝特瑞在摩洛哥的投資項目以及星源材質在馬來西亞的建廠計劃,都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的生動例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企業在鎳鈷鋁電池(NCA電池)等高性能電池領域正在逐步擴大市場份額,但日本企業在LFP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方面仍保持著一定的優勢。然而,這并未阻止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上的步伐,他們正努力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并力求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
此外,面對來自日本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下一代芯片和電池先進材料方面的合作意向,中國企業也需保持警惕并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以維護自身在全球電池供應鏈中的領先地位并減少對外依賴。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330瀏覽量
233811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88瀏覽量
78554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884瀏覽量
1333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朗凱威鋰電池組定制新能源汽車 “動力源”—— 鋰離子電池詳解

中國電動汽車浪潮:物聯網如何推動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全球擴張

助力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全球擴張
松下加速布局電動車電池供應鏈
電動汽車電池市場遇阻,中國企業出貨量逆勢同比大幅增
美國擬強化鋰離子電池監管力度,預防火災事故風險
新能源行業鋰離子電池測試

為應對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的挑戰,SK On尋求方形電池供應協議
工信部升級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通信電源系統的守護者:鋰離子電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