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2020年將有180萬個職位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同時也將創造約230萬個新工作。研究機構Gartner表示,受人工智能影響的工作數量將因產業而異;2019年時,醫療照護、公部門與教育界的就業機會將持續成長;制造業則會遭受最大沖擊。2025年,人工智能創造凈新增就業數將達到200萬個。
Gartner分析指出,許多重大創新都曾經歷過引發***的過渡期,但隨后就復甦,并緊接著業務轉型,人工智能未來很可能會依循這個路線發展。人工智能將改善許多職位的生產力,雖然其中包含取代數百萬個中低階職位,但同時也創造超過數百萬個高技術性及管理層級的相關職位。人工智能最大的好處——人工智能的增強功能(AI augmentation),會結合人腦與人工智能,使之相輔相成。
不過Gartner的上述預測與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等科技大佬的觀點截然不同。馬斯克謹慎地指出,人類必須與機器結合,才能避免因為人工智能的廣泛普及而遭到排擠;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會在未來10年取代50%的工作崗位。
1/5勞動將仰賴人工智能
Gartner預測到了2022年,以非例行性工作為主的工作者當中,每5人就有1人將仰賴人工智能完成任務。
Gartner指出,人工智能可取代重復和單調的工作,但人與人工智能的共生關系有更多細微差別,需要重新投資及再造,而非只是將既有作法加以自動化。不要只用機器復制人類達成特定判斷的步驟,而是重構整個決策過程,利用機器與人類的相對優缺點,達到最大價值并重新分配決策過程,進而提升靈敏度。
人工智能將被應用在重復性高的工作項目上,藉由大量分析觀察結果與決策來找出固定模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即將被應用到重復性低且變化較大的低例行性工作上,帶來極大的助益。這方面的應用很可能會協助而非取代人工,因為結合人類與機器,將比單單聘雇專業人士或使用人工智能機器更有效率。
11月份,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也曾經發布報告稱, 到2030年全球最多將有8億人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和自動化所取代,相當于當前全球勞動力總量的1/5。
人工智能將滲透各個行業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每周自動產出狀態報告,或篩選出信箱中前五大重要郵件;企業開始利用人工智能來改善非例行性工作;知識工作者將人工智能納入工作流程,當作虛擬秘書或工讀生來使用。
2022年人工智能對收銀與營運相關職務將產生嚴重沖擊。零售商將導入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利用智慧流程自動化來辨識、優化目前仍由人力完成的勞動密集且重復性高的活動,并使之自動化提升公司總部、經銷中心一直到商店的效率,藉此降低勞動成本。許多零售商已開始擴大相關技術的使用范圍,以改善店內結帳流程。
研究也發現,許多消費者仍偏好在實體店面與具備豐富知識的銷售人員互動。特別是在居家修繕、藥妝等特定領域,見多識廣的銷售人員對顧客滿意度有很大的影響力。雖然零售商將會減少結帳與其他營運相關活動的人力,但他們會發現傳統的銷售顧問很難被取代。
Gartner研究認為,多數零售商都會把人工智能視為一種擴增顧客體驗的方式,而非只是用它來取代各個流程中所需人力。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5瀏覽量
5373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791瀏覽量
240562
原文標題:【工業4.0】人工智能創造新型態工作 制造業受沖擊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44592200c847,微信公眾號:gh_44592200c847】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人工智能推理及神經處理的未來
![<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推理及神經處理的未來](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E/DC/poYBAGLCjeiALm_WAAAYmfR7Qec474.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