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采樣是FOC中基礎且重要的一個步驟,只有電流采樣準確了整個算法才能獲得好的效果。電流采樣是采集續(xù)流電流,也就是在三個下管導通的時候采樣,采集中間時刻的電流,可以反映平均電流(用電感續(xù)流來理解,在電感續(xù)流的時候,中間時刻的電流就可以反應平均電流)。電流采樣方式一般分為三電阻、雙電阻、單電阻采樣,其優(yōu)缺點如下圖所示。
1.2.
采樣電阻的位置
這里使用下采樣電阻,也就是電流采樣電阻放在下端,有兩個好處:一是共模電壓接近0V,信號處理相對比較容易。二是在一個PWM周期內(nèi)采樣電阻存在不通電的情況,這樣可以降低采樣電阻的功率。另外,母線上還有一個母線電阻,這個電阻有兩個作用。一是用于單電阻采樣;二是采集母線電流,實現(xiàn)過流保護。另外,存在將電阻串在相線上的情況,如下圖所示。此時相比下電阻采樣,采集的電流就不同了,因為電流始終是連續(xù)的,不存在采樣窗口的問題。為了采集平均電流,可以采集三上橋臂導通的中間時刻的電流。但是這種方案運放的共模電壓也高了,并且由于電流始終流過電阻,所以電阻的功率要比下電阻采樣要高。
1.3.
采樣窗口問題
當下管的PWM占空比很小的時候,如下圖所示的PWM3。由于ADC采樣需要保持一定的時間,所以占空比很小的時候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就可能不準。由KCL可知此時的三相電流的和為0,此時如果是三電阻采樣方案,那么可以使用另外兩相占空比大的算出第三相的電流。而如果是雙電阻采樣那么就沒辦法了,只能就這樣使用,或者限制下管的最小占空比,這樣才能保證采樣的電流是準確的。對于單電阻采樣來說,需要根據(jù)不同的開關組合得到對應的電流,而且需要在一個PWM周期內(nèi)采樣兩次,依靠算法來重構三相電流,所以是最困難的一種方案。
2.運放電路
為了降低采樣電阻的功耗,一般采樣電阻的阻值都很小。那么其兩端的壓差也很小,如果直接輸入單片機的ADC進行采集,那么單片機很難分辨出來。所以為了提高分辨率,需要對電壓進行放大。此外,這么小的電壓信號在放大之前也很容易受到干擾,所以對于PCB的布局布線有要求,需要盡量減小干擾。注意:采集到的電流信號不需要進行濾波處理,因為濾波會造成信號延遲。
2.1.運放和比較器
如下圖所示,比較器的兩個輸入端接兩個模擬信號,比較器的輸出是一個數(shù)字信號,即高低電平。但是比較器內(nèi)部是集電極開路或者漏極開路輸出,所以需要在比較器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比較器輸出數(shù)字信號,他的跳邊沿很陡。也就是說比較器的輸出要么飽和,要么截止,而運放一般工作在放大區(qū)。所以按照輸出特性曲線來說,比較器工作在下圖的紅圈處(注意下面的紅圈也可以認為是負飽和區(qū),只不過一般運放的負端接GND,那么就是0V,也認為是截止)。而運放工作在虛線內(nèi)的放大區(qū)。為了讓比較器的輸出沿更陡,一般接一個正反饋。而運放工作在線性區(qū)。為了讓運放不飽和,一般會接一個負反饋,抑制運放的飽和,讓他工作在線性區(qū)。此外,運放接入正反饋,也可以當做比較器來使用。
2.2.
差分放大
所謂差分就是對兩個信號求差,差分放大就是對兩個信號的差值進行放大。其實這里根據(jù)采樣電路就決定了使用的就是差分,因為需要計算的是采樣電阻兩端的壓差,也就是電位差,這就是差分。差分放大的好處是可以消除共模干擾,所謂共模就是信號對地來說,共模干擾就是信號相對于地這個參考點來說的干擾。如下圖所示,如果Ia+和Ia-都存在對地的干擾,那么信號作差之后共模干擾就會減小,這樣運放輸出的信號就更加準確。
差分接法雖然可以減小共模干擾的影響,但是也存在差模干擾。所謂差模干擾,就是兩根信號線之間的干擾。這是因為兩個信號線之間的環(huán)路有磁場的變化,這樣就會引入干擾。所以差模干擾跟信號走線也有關系,如果兩根信號線之間的環(huán)路比較大的話,空間就會大,這樣磁場變化引起的干擾也就會越大。因此差分接法走線的時候也盡量要走差分線,這樣可以把環(huán)路空間減小,起到抑制差模干擾的作用。如下圖所示,上面的走線圍城的面積空間大,環(huán)路大,這樣信號線上有電流流過時,就會產(chǎn)生空間磁場,就會有磁耦合產(chǎn)生干擾。而下面的走線形式環(huán)路小,空間小,這樣產(chǎn)生的干擾就小,下面這種形式的走線就是差分走線。
實際的PCB中,差分走線的間距放一倍的線寬就行,一般是0.3mm。并且走線必須要同一層,不在同一層的話需要打孔,打孔的話就會產(chǎn)生寄生電容,這樣就會對信號產(chǎn)生影響,所以走線最好在同一層。
2.3.偏置電壓
由于采樣電阻上的電流可以從下往上流,也可以從上往下流,也就是兩端的電壓可正可負,那么輸入運放的差分電壓就是正負電壓。如果運放是正負電源供電,那么此時運放可以輸出放大的正負電壓,但是單片機沒法檢測負壓信號,所以運放只能單電源供電。如果運放是單電源供電,那么又無法輸出負壓,所以需要對負壓進行處理,也就是對負壓進行電壓抬升,如下圖所示。這個抬升電壓也很簡單,根據(jù)波形對稱,再考慮單片機的AD采樣電壓為3.3V,所以選擇3.3V的一半。
2.4.運放放大倍數(shù)的選擇
為了提高分辨率,讓運放的輸出越接近3.3V越好,留一點余量一般考慮輸出3V即可。這里的運放輸出3V,指的是采樣電阻流過電機的額定電流時運放的輸出。所以這里也能看出來,如果電機的工況能夠確定,這里的運放放大倍數(shù)也能確定。也就是如果選了個大電機,而工況都是小負載電流很小,那么按照電機額定電流設計的電路板的分辨率就會低,控制效果不好。這也解釋了為什么ODrive在云臺電機這種小電流的電機上沒有進行電流采樣,因為它是針對大電流設計的,小電流的時候分辨率太低了。對于以下電阻的取值,需要根據(jù)放大倍數(shù)來選擇。反饋電阻一般不建議大于100K,因為根據(jù)大量測試大于100K的話容易引入噪音,也就是干擾。最后根據(jù)運放的虛短和虛斷就可以求得運放的輸出和輸入之間的關系。
在匹配好放大倍數(shù)的前提下,這里的2K電阻考慮到了一定的限流作用,而且功耗會低一些。其他沒有很多的考慮,這里選擇1K的電阻,然后和反饋電阻匹配好放大倍數(shù)也可以。
此外,有的時候會在運放的兩個輸入端接入一個pF級別的電容,用于濾除差分干擾。但是只要能夠控制這個差分回路,可以不用接這個電容,接了這個電容可能會對信號造成延遲。所以即使加,也是加入一個很小的電容,pF級別。運放的輸出到單片機的ADC引腳之間有一個電阻R97,這個電阻一般取值為幾十歐姆,要考慮ADC內(nèi)部的采樣保持電容的充電時間。這個電阻是充電阻抗,可以破壞走線寄生參數(shù)帶來的震蕩。因為走線上存在寄生參數(shù),很容易滿足震蕩條件,加了電阻的話可以破壞震蕩條件。(?)
2.5.運放選型
運放選型一般從供電電壓、帶寬、速度(壓擺率)等角度考慮。供電電壓一般參考單片機的電壓來選擇, 比如3.3V的單片機就選擇3.3V供電的運放。帶寬就是在這個頻率范圍內(nèi),放大的信號不出現(xiàn)衰減或失真,一般經(jīng)驗值選擇5-20M。壓擺率表示運放的輸出速度,也就是輸出電壓的變化率,一般選擇在5-10V/us。此外, 采樣電阻上的信號的頻率并不等于載波頻率,而是跟轉速有關系,也就是一個電周期的頻率大小。電流采樣的運放不一定要選擇高速運放,一般來說壓擺率選擇5V/us也足夠使用。
-
運放
+關注
關注
47文章
1170瀏覽量
53269 -
電流采樣
+關注
關注
1文章
49瀏覽量
17006
原文標題:電流采樣與運放電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mcu168,微信公眾號:硬件攻城獅】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