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由MRMC設計的全球首臺6軸工業機器人被完整應用于影視拍攝以來,攝影機器人的身影已經遍及全球。工業機器人具備高速、高精度、高穩定性,以及可重復執行相同運動軌跡等特點,這使其在廣告、影視、特攝等場景中具備優勢。
在電影制作、廣電節目、綜藝晚會等大制作中,常常用到MOCO機械臂(MOCO為motion control運動控制技術的縮寫,是一種交互式攝影控制系統)和特效拍攝機器人;在短視頻、短劇、直播等場景中,六軸協作機器人更為高效易用,此外軌道攝像機器人、無人攝影機等智能機器人新品層出不窮。
因業界攝影機器人的定義寬泛、形態種類繁多,本文所描述的攝影機器人主要圍繞MOCO機械臂、協作機器人展開。
攝影機器人市場
外資品牌眾多,國產仍處起步階段
在工業機器人家族的龐大市場中,攝影機器人是一個頗為細分的門類,伴隨短視頻、直播的興起,AR、VR、XR技術的的進步,整個影視行業加速轉型,攝影機器人市場正仍處于上升期,主要下游應用在影視制作公司、影像工作室、廣播電視臺、高校教育、個人自媒體等用途。
相比傳統人力搖臂拍攝,MOCO機械臂擁有多軸多關節,經歷多次迭代,MOCO影像控制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五代,融合了運動控制交互系統與底座,可以完成多軌跡精準動作。
與工業機器人類似,運動控制能力是攝影機器人的核心要素,相比工業場景的點到點、弧形運動需求,影視機器人的運動需求更為復雜,這一系列需要集機器人本體、運動控制技術、對焦控制算法、影視拍攝算法、3D軟件、通信技術為一體,才能完成“推拉搖移”復雜軌跡運鏡、同軌不同速、子彈時間、定格拍攝等任務。
一位MOCO機械臂從業者告訴高工機器人,當前階段攝影機器人最先取代的是攝影助理的角色,并且降低了拍攝技術的門檻,通過電腦軟件和操控系統完成人機協作,讓普通人也能更容易拍出大片。
目前攝影機器人市場主要“玩家”是國外本體和集成廠商。國際知名的廠商包括尼康旗下的MRMC、美國Motorized Precision、SISU、Galmbot等公司,國內包括悠動智能(U-MOCO)、基卡(G-ka)、飛影科技等集成商也在大力布局。高工機器人調研發現,庫卡機器人、川崎機器人、隆深機器人、節卡機器人、法奧機器人、伯朗特機器人等本體廠商均已經參與到攝影機器人市場。
國際影像巨頭尼康旗下的MRMC公司有20多年的技術積累,開發了知名MOCO運動控制軟件Flair,目前推出了多款攝影機器人,包括Milo、Bolt、Cinebot、Studiobot等系列,Milo運動控制機器人曾因其創新性在1999年榮獲奧斯卡技術獎,在好萊塢電影市場廣泛應用。MRMC的王牌產品Bolt系列,運動速度達到14米/秒(帶軌道),是目前速度最快的高速攝影機械臂之一。
美國攝影機器人廠商SISU開發了C14、C20、C31系列,其中最小巧的C14系列的重復定位精度到±0.04mm,最大拍攝速度可實現5.5米/秒,最大負載10kg;體型最大的C31系列,最大臂展3.1米,臂展跨度達到6.2米,最大拍攝速度9.8米/秒,最大可負載24kg,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和杖形操作桿來控制機器人。
由Motorized Precision(MP Studio)開發的Kira攝影機器人因拍攝了微軟電腦廣告而聲名鵲起,MP Studio是一家美國攝影機器人廠商,旗下有Kira、Kino、Mia、Colossus等系列攝影機器人,其中Kira最大高度為2.9米,臂展可延伸到2米,重量為260kg,重復定位精度±0.05 mm,最大軌跡速度達9.6米/秒,主要在大型攝影棚或室外場景使用。
國產攝影機器人廠商悠動智能(U-MOCO)與庫卡機器人、節卡機器人合作,發布了AIR、MICRO、GRA、PRO等6個系列,搭載了自研的MOCO控制系統,產品負載從10kg~50kg均有覆蓋,重復定位精度可達到±0.04mm,產品最大臂展覆蓋1.1米~3.2米,在國內外市場均有一定影響力。
國內影視特效企業基卡(G-ka)與川崎機器人、隆深機器人合作開發了MAX、Luna、“HULK綠巨人”、“CUTE小蘿莉”等型號攝影機器人,曾用于《唐人街探案》《飛馳人生》等項目的拍攝實驗。其中MAX 32系列最大臂展為3.2米,用于高端電影、廣告大制作中;Luna系列重復精度≤0.02mm,最大線速度達到12米/秒,搭載了激光復盤定位系統。
一位國產MOCO廠商告訴高工機器人,當前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相比動則兩三百萬售價的國外MOCO機器人,國產MOCO攝影機器人的價格相對親民,價格區間在10萬~數十萬級別。盡管國產MOCO機器人性價比高,但外資品牌的機器人在質量、精度、穩定性、編程邏輯等領域仍具有領先優勢。
短視頻、直播時代
輕量化協作攝影機器人成趨勢
輕量化、易操作、易部署也成為近年來各大攝影機器人廠商新品的共同特點,國內外各大廠商都積極布局可以在空間有限的演播廳、直播間、短視頻拍攝等領域使用的產品,相比又大又重的工業六軸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成為新的選擇。
Glambot因為2020年度格萊美頒獎典禮的紅毯VCR視頻風靡出圈,Glambot是一款六軸協作機器人,最大臂展1.6米,負載1.5kg,運行速度可從0.3~3米/秒,具有12條預設拍攝路徑,可以兼容相機兔籠(DSLR)、GOpro、手機等設備,產品目前已進入全球15個國家。
法奧機器人在2022年就著手“機器人+攝影”的研發,涉及自動化輔助商業拍攝、戶外攝影穩定支撐、影視制作運動跟蹤等應用,目前其研發的FR20系列機器人就應用在攝影領域。據高工機器人調研了解,法奧機器人在2024年攝影機器人出貨量達數百臺,主要面向海外市場。
基卡在2022年7月和隆深機器人聯合發布了短視頻攝影機器人,該產品重復定位精度誤差為±0.05mm,具備穩定防抖屬性,隆深機器人表示計劃將該產品逐步推廣到直播、短視頻、MV、企業年會等應用場景,在2022年底出貨已經超100臺。
MRMC在2024年國際廣播會議展覽上發布了新一代高速攝影機器人Studiobot LT,該系列是MRMC公司最為小巧的產品,有效負載10kg,最大臂展范圍1.3 米,最大高度3米,可以安裝在地板、天花板或軌道底座上,適用于演播室或電影拍攝。
悠動智能(U-MOCO)在2024年8月發布了AIR攝影機器人,采取輕量化設計,自重40kg,負載12kg,最大臂展1.3米,最大移動速度達3米/秒,其本體基于節卡機器人JAKA S系列機型,通過內嵌超薄、高精度力矩傳感器,做到高感知、高精度,支持力控拖拽運鏡、手持打點示教,為短視頻、直播等場景帶來新方案。
節卡機器人曾與商拍領域客戶倔老頭一起研發面向電商產品拍攝的攝影機器人,幫助工作室和攝影師完成高重復性的產品圖商拍工作。
喊出“行業最具性價比”的伯朗特機器人也推出了系列六軸協作機器人,臂展長度從700到1500mm,負載范圍覆蓋5kg-10kg,同樣使用于攝影領域。
而在MOCO運動控制算法領域,大象機器人、思靈機器人也都公布了其攝影運動控制系統方案。
寫在最后:
傳統影視制作、廣播電視、綜藝跟拍、晚會典禮、商業廣告等制作需求依然旺盛,而新興的文旅拍攝、電商拍攝、短視頻、短劇、直播帶貨等增量應用市場正蓬勃發展,同時海外市場的影視工作室對拍攝智能化、創意拍攝需求較大大,機器人產品出海的利潤可觀。
因市場應用空間和成本問題,目前國內攝影機器人行業能夠實現本體硬件、控制系統、拍攝軌跡算法、交互軟件一體化的廠商十分稀少,此前MRMC等外資廠商占據了大部分市場,當前廣播電視、廣告領域的攝影機器人國產化率正逐步提升,目前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興應用市場。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146瀏覽量
210575 -
運動控制
+關注
關注
4文章
618瀏覽量
33240 -
機械臂
+關注
關注
12文章
536瀏覽量
25072
原文標題:機器人化身攝影佬,攝影機器人成應用新秀!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