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蘇州工業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發布,提出立足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的總定位,力爭到2027年,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應用推廣成效顯著,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本體制造集聚區、技術創新策源地和應用場景示范區。
《行動計劃》提出,緊跟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重點攻關多模態感知與融合技術、自主決策與規劃算法、高精度運動控制算法等關鍵軟件技術,以及專用芯片、高性能執行器、高強度輕量化新材料等硬件技術,探索具身智能與元宇宙、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融合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和研發機構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創新攻關模式,探索采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加速關鍵技術研發。
以下是《行動計劃》的具體內容:
具身智能機器人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規劃、自執行等特征,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方向。為貫徹落實工信部《“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和《江蘇省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搶抓發展機遇,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助力高水平推進新型工業化,結合園區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蘇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堅持產業壓艙、創新驅動、應用先行,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拓新突破關鍵技術、加速推廣場景落地,全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為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立足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的總定位,力爭到2027年,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應用推廣成效顯著,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本體制造集聚區、技術創新策源地和應用場景示范區。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招引一批具身智能機器人重點項目,形成一批具身智能機器人代表產品,核心產業規模達150億元,關聯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搭建一批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引育一批具身智能機器人高端人才,在“大腦”“小腦”等核心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新增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0個。
應用推廣成效顯著。聚焦工業、服務、特種等領域,落地不少于10個具有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
二、重點方向
(一)做大做強具身智能整機
人形機器人。面向類人外觀、雙腿行走和雙臂靈巧操作等基本形態功能,建立人形機器人基礎軟硬件架構,打造“公版”通用平臺,開發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整機,支持不同場景需求下的結構改造、算法優化以及特定能力強化。
功能型整機。在工業領域,支持開發高精度型具身智能整機,強化雙臂雙手精細操作、工件魯棒識別、軌跡智能規劃等上肢作業能力。在服務領域,支持開發低成本交互型具身智能整機,強化人類生活環境適應能力、多模態人機交互能力。在特種領域,支持開發高可靠型具身智能整機,強化惡劣環境生存、復雜地形適應、外力沖擊防護等能力。
(二)拓新突破智能系統關鍵技術
具身智能“大腦”。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具身智能“大腦”,圍繞動態開放環境下機器人感知與控制,重點突破“感知-決策-控制”一體化的端到端通用大模型、大規模數據集管理、云邊端一體計算架構、多模態感知與環境建模等技術。
具身智能“小腦”。開發控制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的“小腦”,面向復雜地形通過、全身協同精細作業等任務需求,開展高保真系統建模與仿真、多體動力學建模與在線行為控制、典型仿生運動行為表征、全身協同運動自主學習等關鍵技術研究。
(三)補鏈強鏈五類核心組件
高精度減速器。重點發展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行星減速器等精密減速器產品,研發先進設計技術和精密加工工藝,有效提高減速器傳動精度、扭轉剛性、使用壽命等性能,降低噪音,提升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實現規模生產。
高端伺服驅動系統。重點研制大功率、高精度、高動態響應、高可靠的伺服驅動系統以及智能一體化關節等產品,突破高性能伺服驅動控制、伺服電機結構設計等技術,提升伺服電機結構設計、制造工藝、自整定水平和熱控制能力。
高性能控制器。重點研發高實時性、高可靠性、多處理器并行工作的控制器硬件系統,突破多關節高精度運動控制技術,提升控制軟件架構設計、任務調度等能力。
新型傳感器。攻克力、熱、光、電等先進傳感器設計、制造、封測技術,重點研制六維力傳感器、關節力矩傳感器、大視場單線和多線激光雷達、智能聽覺傳感器、電子皮膚等產品,加快突破肌電、腦電等前沿傳感器技術,滿足智能化發展需求。
智能末端執行器。探索人工肌肉等新型結構的開發應用,提高機械手等末端執行器研發設計能力,研制靈巧五指手、柔性夾爪、氣囊式末端夾具等末端執行器,提升智能抓取、柔性裝配、快速更換等智能靈巧作業功能,促進模塊化、通用化發展,滿足多樣化操作需求。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主體引育,增強產業發展能級
1. 招引高能量市場主體。把握全球資源要素流動、鏈主企業全國布局契機,加快策劃具身智能機器人專題招商活動,組建專業招商隊伍、繪制招商目錄、編制重點招引企業名錄,加強重大項目引進建設。強化整機“固鏈”,面向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功能型機器人,大力招引“鏈主”企業,借助頭雁企業鏈式帶動效應促進產業資源集聚。(責任單位:投促委、各招商部門)
2. 引育創新型企業。把握具身智能機器人前沿特質,依托海外創新中心、金雞湖創新創業大賽,大力吸引國內外科學家、院校團隊在園區創辦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優先配置資源要素,促進成果轉移轉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機構前瞻謀劃具身智能機器人新賽道,通過內部創業、投資孵化等形式培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新主體。(責任單位:投促委、各招商部門)
3. 梯度培育優質企業。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業融合發展,支持整機和集成商跨界合作,加強與大模型企業對接,加快向具身智能升級迭代。聚焦“大腦”研發領域,發揮園區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優勢,引導重點企業加速資源垂直整合,加快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培育集聚一批深耕細分領域、創新能力突出、成長潛力大的中小企業,推動企業專業化發展,逐步成長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和“獨角獸”。(責任單位:經發委、科創委、各功能區)
(二)推動技術創新,夯實自主發展根基
4. 搭建高階創新平臺。依托蘇州實驗室、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等高能級平臺,持續增強創新策源功能。支持行業優質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創新機構等建設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完善具身智能機器人研制基礎條件,聚焦共性技術與前沿技術開展創新攻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機構新設機器人研發中心,爭取市級以上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責任單位:科創委、經發委)
5. 攻關突破核心技術。緊跟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重點攻關多模態感知與融合技術、自主決策與規劃算法、高精度運動控制算法等關鍵軟件技術,以及專用芯片、高性能執行器、高強度輕量化新材料等硬件技術,探索具身智能與元宇宙、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融合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和研發機構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創新攻關模式,探索采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加速關鍵技術研發。(責任單位:科創委、經發委)
6. 構建協同創新網絡。聯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在場景模擬訓練、數據集共建共享、數據采集標準等方面加強合作。支持工業領域、服務業領域領軍企業,聯合具身智能機器人“大小腦”研發企業、整機制造企業、集成商、關鍵零部件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聯合攻關和融合創新。強化產學研合作,探索“以本地實踐驅動院所創新+創新成果本地轉移轉化”的院地合作模式,制定完善貫穿研發創新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化制度,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科創委、園區投控)
(三)拓展應用場景,深度賦能千行百業
7. 精準挖掘場景需求。政府主導打造場景、技術、服務對接平臺,發布需求目錄,開展常態化對接服務。在工業領域,組織3C、汽車等行業龍頭企業,論證可替代工業機器人應用的場景以及智能制造非結構化場景,尋找場景應用方向。在服務領域,鼓勵康養機構、文旅場館、科普教育等場所提出應用需求,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在特種領域,聚焦強化復雜環境下本體控制、快速移動、精確感知等能力,在手術醫療、應急救援、特殊環境值守等方面,深挖場景精準需求。(責任單位:經發委、各功能區、各街道)
8. 率先應用工業場景。圍繞焊接、裝配、噴涂、搬運等制造業泛在場景,推進智能焊接機器人、智能搬運機器人、智能裝配機器人等典型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應用。聚焦新能源汽車、3C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一群一策”“一廠多景”“分級分類”推進應用。把握“兩新”“兩重”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具身智能機器人在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中率先應用。(責任單位:經發委、各功能區)
9. 創新拓展服務場景。圍繞配送、迎賓、導覽、咨詢等服務場景,加強產品形態創新,積極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融入酒店、餐廳、商超、景區等場所,滿足商業服務及消費體驗升級需求,提升智慧化水平。研制殘障輔助、康復訓練、家務、情感陪護等助老助殘具身智能機器人,強化多模態量化評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識別能力,推動融入養老服務場景。積極培育具身智能機器人校園服務新模式和新形態,深化機器人在教學輔導、興趣培養等場景應用。(責任單位:經發委、宣傳和統戰部、自貿區綜合協調局、教育局、社會事業局、各功能區、各街道)
10. 加速探索特種場景。圍繞手術操作、輔助檢查、輔助巡診、檢驗采樣、消毒清潔等醫療健康領域,加強機器人和醫療領域大模型融合,深化在遠程醫療、醫院康復、衛生防疫等場景中的應用。研制礦山、民爆、社會安全、應急救援、極限環境等領域機器人產品,探索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率先在市容巡查、消防救援、危化品處置、突發事件處理等方面開展應用。(責任單位:經發委、衛健委、應急局、公安局、各功能區、各街道)
(四)夯實要素支撐,厚植企業成長沃土
11. 強化數據支撐。探索建設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基地,支持機器人在真實環境的動態交互數據采集和任務訓練,促進形成統一的具身數據采集管理規范標準,加快構建高質量、多模態具身智能數據集。深化行業數據、公共數據、社會數據等高價值數據集成整合,豐富具身智能機器人學習與訓練數據資源。積極引入一批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服務商,支持相關企業機構依托蘇州大數據交易所、長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等數據交易機構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流通、交易,活躍數據要素市場。(責任單位:黨政辦<大數據局>、園區投控)
12. 提升算力供給。支持相關智能計算中心持續建設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金光產業園智能算力中心,發揮算力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招引和賦能作用。做優園區算力調度平臺,廣泛導入算力基礎設施和商業化算力資源,實現算力資源統一監控、管理、調配和運營。用好園區人工智能領域算力補貼政策,降低企業算力使用成本。(責任單位:經發委、科創委、黨政辦<大數據局>、財審局、園區投控)
(五)建優產業環境,打造營商環境高地
13. 優化空間布局。加快具身智能機器人專業載體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園區具身智能產業園,打造集研發、制造、展示、交流于一體的國際化、高端化具身智能產業集聚區。立足板塊資源稟賦,以高端制造與國際貿易區為本體研發制造核心區,大力發展關鍵零部件配套、整機制造和系統集成;以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為智能系統支撐地,加快發展具身智能“大腦”“小腦”;以金雞湖商務區和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為應用示范地,率先在金融科技、商業服務、文化旅游等領域形成規模應用;以蘇相合作區為核心部組件配套區,加強產業鏈分工協作。(責任單位:經發委、規建委、園區投控、各功能區)
14. 加大金融支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引導作用,設立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以資本賦能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鏈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推廣,扶持優質企業做大做強。深度聯動國家工業母機產業投資基金等國家平臺,依托東沙湖基金小鎮,撬動更多社會化創投資金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培育壯大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責任單位:金融局、園區投控)
15. 加強人才引育。深入落實 “金雞湖人才計劃”政策,引進一批具身智能領域重大創新團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人才納入園區重點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支持企業引才育才。支持本地院校探索設置基于交叉學科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相關專業,加快形成一批具備人工智能、機械工程、自動化等學科能力的機器人復合型人才。支持校企合作,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才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化實訓(實習)基地。(責任單位:組織部<人才辦>、科創委、人社局、科創區)
16. 深化交流合作。組織企業積極參與世界機器人大會、全國機器人挑戰賽等大會大賽,探索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專題品牌活動,提升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圈知名度與影響力。積極開展上下游對接活動,促進產業鏈企業合作共贏。支持企業參與具身智能機器人行業標準和規范制定,持續提升行業顯示度和話語權。(責任單位:經發委、科創委、自貿區綜合協調局、市場監管局、園區投控、各功能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作用,圍繞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舉措,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
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機器人產業發展政策支持,統籌利用園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科技發展等專項資金,探索出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專項政策,加大對具身智能機器人優質企業、重大平臺的支持力度。
(三)打造產業生態
加快建設具身智能機器人體驗推廣中心、宣傳展示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利用全媒體推介展示園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成效,凝聚產業發展共識,形成良好發展氛圍
-
傳感器技術
+關注
關注
51文章
347瀏覽量
98177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738瀏覽量
208829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520瀏覽量
16829 -
具身智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56瀏覽量
1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全書概覽與第一章學習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51】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 | 了解AI的下一個浪潮!
智慧工業園區建設的關鍵技術
燦芯半導體加入蘇州工業園區集成電路生態合作計劃
TüV萊茵與蘇州工業園區達成ESG領域合作,推動ESG產業發展
![TüV萊茵與<b class='flag-5'>蘇州</b><b class='flag-5'>工業園區</b>達成ESG領域合作,推動ESG<b class='flag-5'>產業</b><b class='flag-5'>發展</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3B/wKgaomYHcFCAcRGhAADtG3-PfpU847.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