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識別的功能大家幾乎每天都會用到,而智能手機上的指紋識別模塊比較流行的放置方式則分為前置指紋和后置指紋,少數手機也會將指紋識別模塊放在側面,現在還研發出了可量產的屏內指紋識別的手機。
屏內指紋識別的手機(圖源:京東)
與智能手機類似,智能鎖在指紋識別模塊(后文簡稱“指紋頭”)放置的區域上也有很大的差別,這些智能鎖也因為指紋頭的不同,在使用方式上有著較大的差別。
本文就為大家統計和分析一下智能鎖指紋頭放置位置的類型,以及各自的優缺點。先從比較常見的說起:
指紋頭獨立暴露在外
這種智能鎖是以前比較普遍,但是現在相對來說比較少見的一種。以前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因為那個時候指紋識別還是個新鮮事物,而廠商肯定會將指紋識別作為一個銷售的特點告知給顧客,而有些顧客看到了指紋識別這種“高科技”以后肯定會有掏錢購買的欲望。
將指紋頭單獨暴露在外的智能鎖(圖源:京東)
至于現在并不多見的原因則是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檢驗,證明了指紋頭并不是一個堅不可摧的模塊,需要在平時進行遮擋。不過和帶有指紋頭保護蓋的智能鎖比起來,少了一個需要開蓋的動作,還是比較方便的。
這種智能鎖的指紋可以直接使用(圖源:京東)
優點:伸出手指就可使用指紋識別,并且不挑手指
缺點:對指紋頭使用壽命有很大影響,外觀不是很美觀
指紋頭獨立 有保護裝置
如今很多廠商都意識到了指紋頭比較脆弱,于是在指紋頭上加上了一個保護蓋。有的指紋鎖則將整個輸入面板都用一個滑蓋蓋住,這樣包括指紋頭、密碼面板等都可以在同一個保護蓋下隱藏。既能對這兩個比較脆弱的部分進行保護,也可以在關閉滑蓋后讓智能鎖整體看上去更加整潔。
指紋頭單獨保護的智能鎖(圖源:京東)
而滑蓋設計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在進行識別時需要雙手操作:一手打開保護蓋,一手進行指紋的識別或者密碼的輸入。并且在安裝的時候需要注意給開啟的滑蓋留出一定的空間。而且滑蓋屬于機械部件,使用壽命也要有所顧忌。
通過滑蓋保護的智能鎖(圖源:京東)
優點:延長了指紋識別模塊的使用壽命,外觀可以設計得更加簡潔
缺點:需要雙手開啟,占用空間較大
指紋頭隱藏于把手轉軸處
很多人都在尋找智能鎖中指紋識別頭最方便的放置方式,實際上這種方式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因為這種位置通常是在人手握持住一個物品(比如門把手)時的一個固定位置。將指紋頭隱藏于把手轉軸處,就會使得在手很自然的握住門把手時,很自然的將拇指按壓在指紋頭上,從而可以直接轉動門把手進行開門的動作。
指紋頭隱藏于門把手中的智能鎖(圖源:京東)
不過這種指紋頭放置的方式也有缺點,比如說由于指紋頭僅能通過某一側手的大拇指進行解鎖,用其他手指開門會非常別扭;右開門的鎖對左撇子不友好;指紋頭沒有保護裝置;門把手被破壞后指紋無法使用等。不過經過筆者實際的使用,這種指紋頭放置的方式確實是可以在最自然的體驗下進行指紋識別。
優點:進行指紋識別時姿勢非常自然
缺點:用其他手指進行識別比較別扭,指紋頭缺少保護
上面三種指紋頭放置的方式是比較常見的,而除此以外,很多智能鎖廠商也在隱藏指紋頭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創意。比如說因為網紅智能鎖而火爆的推拉式開門方式,就有廠商將指紋頭隱藏于推拉式把手的后面,這樣既隱藏了指紋頭,也可以在識別后立即開門,并且并不挑手指,左右手都能很方便進行解鎖。
推拉式智能鎖中隱藏于把手后側的指紋頭(圖源:京東)
還有很多智能鎖在開門方式上就有著自己的特色,比如有些廠家會將自己的智能鎖直接套在鎖芯的兩側,在開門時只需像擰開球形執手鎖一樣進行轉動,就可以順利開門。而指紋識別模塊就隱藏在門把手上,握住門把手時即可進行識別。
“球形執手”智能鎖將指紋頭放置在鎖的周圍(圖源:天貓)
智能鎖將開門的方式從鑰匙轉化到了指紋和密碼,使得住戶將鑰匙“隨身攜帶”,無需再擔心丟失的問題。而智能鎖廠商在設計時也會不斷優化人們的開門方式,讓住戶可以更加自然方便的開鎖,等以后面部識別等非接觸式識別方式普及以后,開門方式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
指紋識別
+關注
關注
43文章
1743瀏覽量
102416 -
智能鎖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068瀏覽量
39345
原文標題:智能鎖的指紋 放在哪里更好?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