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的概念在2025年可謂是非常火熱,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低空經濟作為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以上1000米以下的空域)為載體的新型經濟形態,其核心在于利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輕型運動航空器等航空器,結合智能化基礎設施和多樣化應用場景,構建起涵蓋物流運輸、載人交通、應急救援、農業植保、文旅觀光等領域的立體化產業生態。2024年被業界視為低空經濟的啟動元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密集出臺和技術創新的加速突破,這一領域是否正從概念階段邁向規模化落地?低空經濟,是噱頭,還是未來?
政策催動低空經濟加速發展?
政策引導下的低空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截至2025年初,港澳臺外的31個省級行政區中已有22個發布了《行動方案》,明確了低空經濟的產業規模、核心企業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如廣東省提出到2026年實現3000億元產業規模,并規劃1 300個起降場。這些政策不僅量化了發展目標,還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的方式,直接推動企業參與技術研發與場景落地。以海南省為例,其對航空器試飛基地按總投資20%給予補貼,單項目最高支持1000萬元;湖南省對eVTOL商業化航線運營提供1000元/小時的補貼,對無人機物流航線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重點省級行政區《行動方案》規劃
這些政策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前期投入風險,還通過精準的補貼方向引導產業向如航空器取證、通導監技術研發、低空管服平臺建設等高附加值領域傾斜。從政策分類看,地方政府的發力路徑可分為兩類:一是通過《行動方案》繪制產業藍圖,二是通過《若干措施》提供資金支持。這種“規劃+資金”的雙軌模式,既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又通過真金白銀的激勵加速技術轉化。
技術驅動低空經濟快速突破?
技術是低空經濟從概念走向落地的核心驅動力。當前,產業的技術焦點集中在航空器研發、通導監技術(通信、導航、監視)和低空智能管理系統三大領域。
在航空器方面,以eVTOL為代表的新型載人飛行器正成為技術競爭的制高點。億航的EH216-S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架集齊生產許可證(PC)、型號合格證(TC)、標準適航證(AC)的eVTOL,僅需獲得運營合格證(OC)即可正式投入商業化運營。其采用共8個軸多達16個旋翼的設計,單次飛行的最長里程為空中直線30公里,可應用于城市短途通勤和景區觀光等場景;峰飛航空的V2000CG貨運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2噸,適用航程200公里,主要用于低空物流、緊急物資運輸和應急救援等場景。
通導監技術的成熟則是低空安全運營的基石。目前,5G-A(5G Advanced)通信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低空空域的感知能力。深圳市計劃在3年內建設8000個5G-A基站和500個通感一體化基站,通過高頻段信號實現對低空飛行器的厘米級定位;南京市推出的低空飛行服務平臺1.0版本,支持企業在線申報航線與飛行計劃,未來還將集成設備身份識別、飛行軌跡秒級管理等功能,目標實現同期服務不低于5萬架次。中國低空經濟聯盟也在2025年2月14日發起的“全國低空交通一張網”項目,旨在解決各地空管平臺標準不統一、重復建設等問題,為盡快實現全國各地低空交通網絡指揮平臺和地面若干飛行服務設施標準統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些技術的落地不僅需要硬件設施的部署,還依賴算法優化與數據融合。長春市與中科院合作開發的“紫東長空”行業大模型,通過多模態感知和實時決策技術,為低空飛行提供智能化的空域管理方案。
低空智能管理系統的創新則進一步釋放了應用潛力。深圳市正在建設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項目,一期投資達5.18億元,涵蓋操作系統開發、多信道通信鏈路融合和實驗設施建設,這些系統的搭建不僅提升了低空運營的效率,還為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安全屏障。順豐豐翼的“空地協同”智慧物流中心,依托自動化起降平臺和智能調度算法,實現了日均2000件快遞的無人機配送,跨城時效縮短至3小時。技術的持續迭代正在打破低空經濟的規模化瓶頸,如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延長了飛行器的續航時間,輕量化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人工智能算法的優化則讓航線規劃更加高效。
基礎設置推動低空經濟落地?
基礎設施是低空經濟落地的物理載體,其建設進度直接決定了產業化的速度。當前,各地正圍繞起降場、通用機場、通導監設備和低空運營中心四大領域加速布局。深圳市就計劃2025年內新增1200個起降點,覆蓋物流、載人和應急等多種場景;重慶市規劃2027年建設1500個起降場,重點布局在旅游區和交通樞紐。這些起降場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多功能集成,深圳機場的低空運營總部基地項目,不僅包含直升機與eVTOL起降點,還配套建設了運行管理中心和數據中心,實現了硬件與軟件的協同。
通用機場的擴建則為大型無人機和載人航空器的運營提供了支點。內蒙古將工作重心放在通用機場的建設和運營上,計劃通過補貼鼓勵機場向企業開放;海南省則利用自貿港政策,對年度飛行架次達標的機場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此外,低空管服平臺的普及正在改變空域管理模式。江蘇省推出的低空飛行服務平臺已進入公測階段,企業可通過平臺一鍵申報航線,未來還將上線設備識別和飛行軌跡管理功能,大幅降低空域協調的行政成本。
低空智能如何從試點到規模化運營?
低空經濟的真正價值在于其多元化的應用場景。當前,物流、載人交通和文旅三大領域已進入商業化驗證階段。在物流領域,無人機的規模化應用正在改寫傳統配送模式。跨越速運采購60架載重5噸的W5000大型貨運無人機,最大商載航程可達2600公里,能夠覆蓋全國主要城市;順豐豐翼在深圳寶安運營的智慧物流中心,通過空地協同的模式,將同城快遞時效壓縮至2小時。
載人交通則是低空經濟的終極想象。億航EH216-S已完成在上海市中心的首次飛行,并將正式開啟在上海龍華機場黃浦江畔eVTOL觀光游覽航線的常態化試運行,為下一步在上海開展空中出租車商業化運營做準備;沃飛長空已與工銀金租簽訂首批120架AE200意向采購訂單,創下國內航空金融租賃市場上的eVTOL產品單筆最大訂單。
低空智能更具突破性的場景是跨區域航線的開通,如江蘇海門至上海浦東的直升機航線,將地面2小時的車程縮短至40分鐘,定價700元左右。這些試點不僅驗證了技術的可行性,也通過親民價格培育了市場需求。
文旅場景的低空化則開辟了新的消費增長點。重慶云陽的“空中的士”項目,讓游客乘坐飛行器俯瞰長江三峽,春節期間日均接待量達300人次;荊門市漳河新區開通的兩條低空游覽航線,通過15-30分鐘的飛行體驗,吸引了大量游客關注。
總結
智駕最前沿以為,低空經濟絕非曇花一現的噱頭,只是現階段很難大面積落地,此外還需要政策、技術與市場的共同驅動。隨著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的商業化應用逐步成熟,低空物流、空中出租車、城市空運和應急救援等場景將率先落地。低空經濟,或將是繼高鐵、民航之后的新型立體交通模式。
-
飛行汽車
+關注
關注
2文章
149瀏覽量
13362 -
低空經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5瀏覽量
2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鐳神智能激光雷達飛行汽車/eVTOL避障系統解決方案—開啟低空安全飛行新未來

“兩會”熱議“機器人和飛行汽車”,核心動力電機可能會火

奇瑞汽車攜手清華大學發布“分體式飛行汽車”專利
飛行汽車興起,連接器/線纜將面臨哪些挑戰?
舍弗勒與小鵬匯天簽訂飛行汽車動力量產合作協議

Cadence助力本田加速電動汽車和飛行汽車開發
廣汽首款復合翼飛行汽車GOVY AirJet正式發布
廣汽飛行汽車GOVE榮膺“年度科創力產品”
中創新航助力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完成全球公開首飛
長安汽車布局未來:五年投500億,探索飛行汽車與人形機器人
小鵬汽車股票大漲近9% 飛行汽車引發熱議
小鵬匯天在廣州成立飛行汽車公司
小鵬匯天飛行汽車飛越深圳CBD,未來新出行雛形已現
天時地利人和!汽車飛行未來可期

評論